投稿

甘肃武威天梯山石窟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时间/2014-07-10 11:17:02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天梯山石窟,位于武威市城南的祁连山中,现存洞窟18个,大体分为四层。早期洞窟包括第1、4、16、17、18窟。主要集中于石窟群的中心位置,洞窟形制包括中心塔柱窟和大像窟,1、4、18窟为中心塔柱窟 ,16、17窟为大像窟。最早期洞窟的年代当在北凉都姑臧时期(412—439年)。

天梯山北凉彩绘供养菩萨

天梯山石窟外景

天梯山石窟,位于武威市城南的祁连山中,现存洞窟18个,大体分为四层。早期洞窟包括第1、4、16、17、18窟。主要集中于石窟群的中心位置,洞窟形制包括中心塔柱窟和大像窟,1、4、18窟为中心塔柱窟 ,16、17窟为大像窟。最早期洞窟的年代当在北凉都姑臧时期(412—439年)。

中心塔柱窟塔柱分层开龛,上下收分,依形制分为两类,第一类以1、4窟为代表,方形平面,覆斗顶。塔柱分为三层,每层上下收分,上层每面凿二浅龛,石胎泥塑二立佛,中下层每面凿一圆拱形龛,龛内石胎泥塑坐佛,龛外壁画胁侍菩萨或天王,亦有供养菩萨和飞天。窟室四壁不开龛,壁面凹进分层,形成龛台,龛台贴影塑千佛,壁面绘千佛。第二类以18窟为代表,规模较大,呈凸字形平面,分前后部。窟门有列柱痕迹,前部横长方形平面,横人字披顶。后部近正方形平面,覆斗形顶,中央凿方形塔柱。塔柱分三层,每层上下收分,上层每面开五个圆拱形龛,中下层每面开三个圆拱形龛,内塑坐佛。

大像窟平面横长方形,正面石胎泥塑大立佛并二胁侍。壁画分底外两层。

早期壁画一般为土红色起稿,墨线勾勒定形,人物脸面、肌肤等裸露部分,多肉红色,人物周围及空白处多画三瓣圆形花蕾。菩萨的主要特点为细目长眉,高鼻厚唇。在18窟和4窟龛座边沿底层壁画上发现连续化生忍冬纹带。

参考文献:

敦煌研究院、甘肃省博物馆编著:《武威天梯山石窟》,文物出版社,2008年。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