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兰州出发,向西200多公里,到达位于河西走廊东端的武威市。
武威,古称“凉州”,著名的唐诗《凉州词》诞生于此。武威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全市总面积3.3万平方公里,人口181万,聚居着38个民族。
武威区位优越,东接兰州、南靠西宁、北临银川和内蒙古、西通新疆,处于亚欧大陆桥的咽喉地位和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的中心地段,兰新、干武铁路、G30、G312国道贯穿全境。
“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武威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要冲,地处新亚欧大陆桥咽喉位置。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2014年1月,海关总署等四部委批准设立武威保税物流中心。据甘肃亚欧陆桥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方红明介绍,武威保税物流中心位于黄羊工业园满家滩,依托国铁宁夏干塘至甘肃武威南二线园墩车站进行建设。一期占地面积734亩,投资2.79亿元,主要建设仓库、综合服务楼、堆场以及智能化卡口、检验场地等海关监管设施。二期工程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将在武威保税物流中心的基础上,建设进出口加工基地和保税园区,适时开通武威到中亚、俄罗斯、欧洲的“中欧快运”定期班列,打造武威国际现代物流园区。
水资源短缺一直困扰着武威的发展。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石羊河流域的民勤县曾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然而,作物需水量增加以后,民勤老百姓只能打井取水。由于地表水不足,地下水严重超采,位于流域下游的民勤绿洲发生了严重的生态危机。
近四年来,武威市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中心,打好三套“组合拳”,着力破解结构性缺水命题。为保护生态环境,化解节水与增收的矛盾,增加农民收入,2010年年初,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提出:节水的根本出路在于调整结构,武威解决结构性缺水问题,要确立“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作为今后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体现武威建设热度的是近年来的招商引资工作。截至目前,实施招商引资项目600项,落实到位资金570亿元,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实现了历史新突破。武威市深入实施“项目带动”行动,坚持招商引资与向上争取并重、扩大总量与提高质量并重、加快发展与夯实基础并重,全力推动转型跨越。力争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900项以上,亿元以上项目260项以上,确保在建项目规模保持在1000亿元以上。中国航天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古浪长庆现代农业产业园、江苏振发古浪沙漠光伏电站等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项目落地实施,有力助推了武威转型跨越发展。
作为全球四个拥有重离子治疗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之一,我国唯一落户于甘肃省的武威重离子治疗肿瘤中心由甘肃荣华集团在武威市正式投资建设。武威重离子治疗肿瘤中心的建设,将使甘肃成为我国第一个推广使用重离子治疗肿瘤技术的省份,标志着我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离子治疗肿瘤装置从基础研究走向了临床应用。
据介绍,该项目总投资约16亿元,项目建设期为2年,预计2014年两个重离子治疗肿瘤中心都会投入运营,收治病人。初期,一个重离子治疗肿瘤中心年治疗肿瘤患者1000例至2000例,以后会达到5000例。
2013年,武威市实现生产总值381.2亿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7368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6963元。2012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69.8%。
陪同记者团采访的《甘肃经济日报》武威记者站站长赵勇忠介绍说,为了扭转武威市农村落后局面,方便经济发展及出行,武威市自筹资金48亿元,建设了一条金色大道。这条路,把武威市的29个乡镇、五个工业园区都串联起来,打造了名副其实的“一小时经济圈”。通过这条大道实现城乡一体化,对于发展生产、方便生活起到了巨大作用,使农民真正享受到了城市的待遇。
一条金色大道,改变了生活的面貌,也勾画出了美好的远景。有理由相信,武威的金色未来,已经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