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皋兰籍清朝著名书画家唐琏和金刚寺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毛韶子 时间/2014-07-14 12:24:12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百年匾额,千年古槐,交相辉映,在历史的沧桑风雨中,默默守望金刚寺村,诉说着昨日的辉煌。唐琏留下的墨宝和老年人的记忆,沐浴星月霜露,一代一代传承着金刚寺村的朴实乡风和勤劳。

唐琏(1756年—1836年),字汝器,号介亭,别号栖云山人,又称松石老人,甘肃皋兰人。清代乾隆至道光年间著名的书画家,著有《松石斋集》等。他的书法,古朴雅健,苍劲有力,博大精深,真草隶篆无所不工;绘画气象万千,人物、花卉、禽鸟、山水皆有精研。特别是山水,苍茫古秀,被时人誉为“小唐寅”。他精通诗、文、书、画、印、琴、医、道学。清乾隆年间在甘肃名胜榆中栖云山修道,其师刘一明道长去世后,接替衣钵住持四十余年,道艺很高。1828年,也就是道光八年,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来到金刚寺村,留下了“金刚寺”这块珍贵的题额。匾额风格鲜明,笔墨精到,正文为楷书“金刚寺”,落款为“大清道光八年十月下浣唐琏敬书”并有一枚阴刻和两枚阳刻印章。“金刚寺”三个楷书大字,在经历了近200年的风吹雨淋之后,依然熠熠生辉。

洛礼公路线上的武山县洛门镇金刚寺村,村边长着一株据说有1000年的国槐树,老树高22米,基围9米,枝繁叶密,树冠开阔,绿叶环绕,高大壮观,一直守护着它的村庄。为什么村子的名字和寺庙的名字一样呢?

据说,很早的时候,村里就有个名叫“金刚寺”的寺观,寺观以佛家为主,所以村庄的名字就叫金刚寺。这个寺观修建于元朝,一直存在到明朝,后来在战乱中被破坏了。一百多年以后,在清朝的雍正十年(1732年),村里组织村民在金刚寺的南面邻地里又修了一个金刚寺。重修寺院的功德碑记载:“金刚寺由来旧矣,殿桷虽湮而故墟犹存,废坠百余年谁复矢建修。”功德碑详细记载了当时重建金刚寺的情形。据说当年的金刚寺,规模不算太大,是个中等寺观,庙宇大概分为大殿、中殿、门楼,到民国时,寺观北面的一座是金刚爷的庙宇,房子基本上就毁坏了,听老年人说先前还有个金刚爷,也不知道怎么没有遗传下来,人们看到的只有观世音菩萨、韦陀爷、护法神、关帝圣君。

据说唐琏是金刚寺王家人的外甥。提起金刚寺的这块匾还有个故事,说的是唐琏来金刚寺走亲戚,在他外婆家闲着没事干,写字的时候说,我给家里写几个字,就在门上写了“金刚寺”三个字,在他舅舅家的门上挂着,挂了三四年之后,庄里人说,“金刚寺”这三个字挂在你家门上恐怕不合适,通过村民一说后,就挂在金刚寺寺观的山门上了。72岁高龄的唐琏题写的“金刚寺”匾用笔老到,自然流畅,方圆兼施,一气呵成;用墨粗细变化有致,枯润结合天成,笔法或连或断,或慢或疾,或轻或重;造型优美别致,变化多姿,章法布局协调,厚而不实,虚而不空,恰到好处;落款钤印与正文浑然一体,洒脱秀丽,飘飘然如有仙气,是他晚年成熟的作品。

唐琏是否真的是这个村王家人的外甥,我们现在一时无从考证。他是否真的来过这个村,从现存的相关记载中也没有查找出来,但能让一位享誉盛名的异地著名书画家题字赠匾,足见“金刚寺”当年是何等的的辉煌。可喜的是,曾经散落民间的匾额又重现于世,悬挂在村中寺庙内。

百年匾额,千年古槐,交相辉映,在历史的沧桑风雨中,默默守望金刚寺村,诉说着昨日的辉煌。唐琏留下的墨宝和老年人的记忆,沐浴星月霜露,一代一代传承着金刚寺村的朴实乡风和勤劳。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