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榆中民间金龙大王来历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栖云柳 时间/2014-07-21 10:21:05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村庙,是农村民间供奉保佑一个村庄人丁平安,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的地方神。是农村春祀秋报,乡民大傩,迎神赛会驱逐疫鬼的活动和祭祀的主要部分。从一个村庙里供奉的神灵能透露出一个地方的宗教信仰和民俗风情。

村庙,是农村民间供奉保佑一个村庄人丁平安,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的地方神。是农村春祀秋报,乡民大傩,迎神赛会驱逐疫鬼的活动和祭祀的主要部分。从一个村庙里供奉的神灵能透露出一个地方的宗教信仰和民俗风情。同时透过它也能看到一个地方丰富的人文历史和社会变迁。在榆中南部山麓下许多村庄的村庙里供奉的神,当地百姓统称龙王爷,却不是龙王敖广兄弟四神中的某一位,而是称作“金龙大王”的一位神。据史料记载,他是历史上的一位名人。后来为宣扬忠义逐渐神话,被当地老百姓尊为马啣宝山金龙大王,修建庙宇享受祭祀。可金龙大王这人姓甚名谁,历史渊源却在当地鲜为人知!

一般情况,一个地方供奉膜拜的神灵,都是与当地风俗,人文历史有密切关关系。有的地区在历史上出仁人志士忠臣良将,当人为纪念斯人,修建祠庙。或是历代统治者为弘扬忠孝节义,表彰忠臣良将而对他们进行敕封,于是逐步演绎为神。榆临两县在历史上没有出现一个官爵或是敕封于金龙有关的人,可是,方圆村民却虔诚供奉,香火不断。

那这个金龙大王的来历又是如何?

据狄道州志,娄玠《马啣山金龙大王》这样说“吾闻王姓谢绪,宋之禇生。闻陆秀夫负帝沉与海,赴水死于金龙山下,明隆庆年间追封金龙四大王”还有一种传说,在明朝朱元璋和张士诚在鄱阳湖大战时,两军相持不下,突然来了一支天兵助战。后来方知谢绪显灵相助。于是称帝后就敕封谢绪为金龙大王,主管河道水域。

由此而知,榆临两县民间供奉金龙大王也就始于明朝,其历史也就五百多年。因为宋元之际,榆临两县以马啣山为襟,尽是藏羌游牧等少数民族为主。到了明朝朱元璋为了稳固政权,防止少数民族动乱,开始不断迁徙屯军。特别是洪武十二年正月,洮州十八族头目发动叛乱,据纳邻七站之地于明朝抗衡。朱元璋派平西将军沐英及都督府加持奉国将军金朝兴率京秦豫鲁各路兵马,由李文忠为监军进剿。结束后,朱元璋降旨李文忠留守,随将大量江淮一带随征军民屯军留守。而后,逐渐定居。明朝建文帝时肃王驻跸兰州后,马啣山被御赐为牧场。在榆中西南的新营、官滩沟设立贡马营供养军马。并在新营开通集市。于是就有驻军,商旅,移民的大量通入定居。应为这些移民驻军多为江浙一带人,为了祈福志祥,这就为修建庙宇供奉金龙大王谢绪打下基础。

再看历史上的谢绪。谢绪,南宋钱塘北孝女里(今浙江杭州良渚镇安溪)人。南宋末年广应候谢达之孙,住安溪下溪湾(原名谢家湾),其先祖东晋宰相谢安,堂姑母是南宋末年理宗皇后谢太皇太后,谢翱是其堂兄,谢绪是南宋王朝的外戚。谢绪生性聪慧,慷慨读书而不求进仕,隐居钱塘之金龙山(今安溪下溪湾)。德佑二年,二帝北狩,宋亡,谢太皇太后和五岁之小皇帝(恭帝)及皇室宗亲、宫女、太监均被俘押解北上,绪深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宗室懿戚。他四方奔走,联络抗元,但因大势已去,再难挽回。闻国破君辱,终成绝望,曰:“生不能报国恩,死当诉之上帝”,谢绪整衣北拜,慷慨赴水殉国,在下溪湾投苕溪自尽。史载因“忠愤不舒,壮志未酬,尸体竟逆流而上”。

江浙一带人们崇敬他高尚的气节和情操,在溪北塑像立庙。明隆庆间,追谥绪为“金龙四大王”,庙遂称大王庙。清顺治二年(1645年)至光绪五年(1879年)的二百三十五年间,历代皇帝给“金龙四大王”,“显佑通济昭灵效顺广利安民惠孚普运护国孚泽绥疆敷仁保康赞翊宣诚灵感辅化襄猷溥靖德庇锡佑国济”共四十四字的封号,实乃罕见之殊荣,可见,“金龙四大王”地位之高。

在榆中民间,又把金龙大王尊称为水草龙王,也是有原因的。

传说朱元璋与蛮子海牙战于吕红洪,敌在上游,明师居下,极为不利。忽见风涛大作,卷河水北流,淹没敌军,海牙大败。太祖夜梦一儒生素服前谒曰:“臣谢绪也,上帝命为河伯,会助真人破敌。”太祖谅寤,遂封谢为黄河之神,立庙黄河之上。成祖修复漕运,神亦相助。凡河道淤塞,神来开之;舟船将覆,神来拯之。维护漕运,屡显灵异。天启四年(1624年),苏茂相督漕运,水涸,船不能行。神降言:“为我请封,当以水报。”苏立具奏疏,向神祝告毕,洪波浩荡,万樯齐发。于是被封为护国济运金龙四大王。实际上又成了主漕运之神。清代重漕运,更封金龙四大王以黄河神兼运河神,于是就有了“水漕龙王”之称,岁月变迁,榆临两县民间误将“水漕”认为“水草”。于是就有了现在的“马啣宝山水草龙王”的另一尊称。

民间信仰作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一个地方文明的见证。也是一个地方是人文历史的缩影、渊源。它蕴含着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文心态、政治教化、社会变迁的痕迹和烙影。现在,你就明白榆临两县的口音,语言中很多词汇总是吴音,明末清初学者宋起凤在《裨说》“男女皆操吴音,盖明初高帝徙秣陵人戍此。”由此而知,马啣山一带村民供奉金龙大王的年代也就是明朝以后的事,也就是吴浙一带先民迁移来到这里,也就把他们的崇拜和信仰带到这里。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