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高志凌、方忠义、闫永强、庞巍、李江华 时间/2014-07-28 09:10:30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甘肃省委宣传部重大课题第五调研组日前赴嘉峪关市就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嘉峪关市在文化旅游融合深度发展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在全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代表性和示范性,值得总结和学习借鉴。

甘肃省委宣传部重大课题第五调研组日前赴嘉峪关市就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嘉峪关市在文化旅游融合深度发展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在全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代表性和示范性,值得总结和学习借鉴。

近年来,嘉峪关市坚持发展抓项目、硬件抓投入、配套抓服务、落实抓责任,谋划实施了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全力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主要做法和经验:一是高度重视,工作责任靠得实。把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转变方式、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把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作为培育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抓手,成立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为推动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二是统筹规划,总体布局站位高。坚持规划先行的思路,把顶层设计与全省总体布局无缝对接,提出既符合省委要求又切合全市发展实际的“1251”发展规划;把文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统筹安排,周密部署,为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提供了清晰的工作思路和可行的操作路径。三是大抓项目,项目建设带动强。近年来全市实施的重大文化旅游项目达到12个、总投资达到150亿元,特别是引进了深圳华强、中国文化传媒、甘肃中贸、浙江园冶等知名文化企业。大手笔、宽视野、高起点地谋划项目建设,为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创新方式,保障措施落得实。先后制定出台加快建设特色文化强市的意见和推进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实施细则,积极整合资源、产业、市场、企业等要素,盘活国有资产存量,组建文化旅游集团公司、水文化集团公司,着力打造市场化投融资主体,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多元投入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五是优化环境,发展氛围比较浓。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深入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持续美化亮化城市,大力整治社会环境,使城市面貌具有“大漠江南”、“戈壁明珠”的人文风情特色,为提升文化旅游发展品位创造了更加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虽然嘉峪关市在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工作方面迈出新的步伐,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土地、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落实还有一定困难;二是文化资源挖掘力度还不够;三是文化旅游产品生产能力还不足;四是文化旅游方面的专业人才比较匮乏。这些问题在全省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针对全省发展实际,调研组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议。

一、要建立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政策支持机制。对文化旅游两大产业现行政策汇总梳理,制定完善融合发展的产业政策,形成政策法规体系。要重点制定投资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吸纳社会资本,建立融合发展的投融资体系。要整合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拓展文化旅游发展投融资平台建设,把文发集团、公航旅集团以及各地投融资企业做大做强,最大限度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二是建立资源资本化运作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通过以文化资源作价入股和以文化资源招商引资,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推进文化资源加速资本化的进程,走依靠资源优势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快速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路子。三是建立部门职能整合机制。整合文化部门与旅游部门职能作用,克服多头管理、相互交叉、责任不清、推诿扯皮的问题,形成统一领导、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协调推进机制,坚持“一盘棋”工作思路,集中力量办大事,合力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四是建立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建立文化旅游人才培养、吸引、使用、奖励新机制,培养和引进大批项目策划、中介经纪、资本运营、企业管理等人才,为全省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要找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的结合点

一是推动地方传统文化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发展。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资源,不断丰富旅游产品的民族文化内涵。合理开发文化积淀深厚的古村镇和民族村寨,使其成为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在敦煌、张掖、武威、天水、平凉、临夏等重点旅游城市,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如演艺中心、娱乐城、工艺品街区、民族美食街、民间手工艺展示中心等,大力营造浓厚的社会文化氛围。二是推动生态文化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发展。创新生态文化发展内容和形式,充分开发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度假区。突出生态文化旅游主题,在中心城市建设生态文化主题公园,走出一条生态文化旅游发展之路。把我省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战略平台与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结合起来,找准突破口,共同推进。三是推动新兴文化业态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发展。在河西五市及有条件的市州注重把影视业、演艺业、文化会展业、康体休闲业、民族民间工艺植入旅游产业发展,不断扩大市场消费项目。依托各地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等,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加大文化产业精品和旅游产业品牌创造创新力度,形成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契合效应。

三、要形成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联动优势

一是促进区域融合。打破区域行政界线,消除地域差异性,强调市场消费需求共性,突出文化旅游区域联动发展,形成统一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把地方特色明显、文化资源相近的区域进行串联整合,着力打造文化旅游融合的板块优势。围绕“一带三区十三板块”总体布局,形成全省文化旅游区域发展战略。二是促进主题融合。深入挖掘和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资源概念”和“主题概念”,建设大景区、发展大产业,建立统一的文化旅游宣传营销机制,打包策划,整体营销,促进文化旅游功能性的有机统一。深入挖掘已有旅游品牌的文化内涵,树立内容为王的理念,拓展和丰富景区景点文化内涵。三是促进市场融合。围绕市场需求,推动文化艺术创作、策划生产、展演展示“一条龙”发展,建设文艺精品创作营销市场。依托地方古玩文物、民间工艺、书画艺术等,大力开发和生产创意文化产品,建设文化旅游艺术产品交易市场。精心规划建设文化夜市、文化集市、旅游餐饮一条街、民俗表演一条街等特色文化市场,大力推进消费市场的规模化发展。

四、要培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市场主体

一是着力增强文化旅游产业的市场活力。对全省经营性文化单位继续深化改造改制,积极培育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文化旅游企业。积极推动文化企业与旅游企业相互参股与整合,从市场主体上促成两个产业的深度融合。鼓励旅游企业参与文化体制改革,整合文化资源,提升旅游企业竞争力。二是着力培育文化旅游的龙头骨干企业。创新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大中型企业运营机制,使其成长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鼓励和扶持一批股份制、民营文化旅游企业做强做大,成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骨干企业。引导一批文化旅游产业集团跨行业、跨区域发展,形成多元化、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格局。三是着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精心策划和重点开发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旅游精品项目,以项目建设引领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一批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有效推动文化旅游互动发展。适应现代文化旅游消费需求形势,不断推出新项目、开发新产品,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大力支持诸如华强集团这样的重量级文化企业在我省建设更多的文化旅游项目。四是着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建设。按照区域发展战略和现有各类产业园区建设的规划布局,大力推动文化旅游综合区建设,形成产业集群优势,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上档次上规模。

(课题组成员:高志凌、方忠义、闫永强、庞巍、李江华)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