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第六届“中国(陇南)乞巧女儿节”民间乞巧及专家学者采风活动开幕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韩县银 张美乐 陈晓旭 王芳 时间/2014-07-28 09:12:22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乞巧文化是起源并流传于我市西和、礼县一带的秦人遗风,是集信仰崇拜、诗词歌赋、音乐舞蹈、工艺美术、劳动技能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节日民俗文化活动。活动从农历六月三十晚正式开始至七月初七晚结束,全程历时7天8夜。

在晚霞湖畔的姜窑村、祁山乡的西汉村……参加乞巧的姑娘们穿上表演服装,整齐列队,端着香盘,抬着巧娘娘像,到水边举行迎巧仪式,祭祀跪拜、燃放鞭炮,齐唱极具特色的《迎巧歌》。7月26日(农历六月三十),第六届“中国(陇南)乞巧女儿节”民间乞巧及专家学者采风活动在西汉水上游西和、礼县一带拉开帷幕。

此次活动,围绕“女儿梦·中国梦”活动主题,西和、礼县两县在西汉水上游部分村镇开展民间乞巧文化活动,全面展示独具特色的乞巧民俗文化魅力。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人等将利用影像和文字全程记录七天八夜的从“迎巧”到“送巧”的乞巧活动整个过程,全面记录原生态乞巧文化,挖掘收集整理乞巧文化典型素材。

据悉,乞巧文化是起源并流传于我市西和、礼县一带的秦人遗风,是集信仰崇拜、诗词歌赋、音乐舞蹈、工艺美术、劳动技能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节日民俗文化活动。活动从农历六月三十晚正式开始至七月初七晚结束,全程历时7天8夜。其内容丰富,仪式隆重。在这期间,姑娘们在乞巧头儿的组织下,不分昼夜,依次举行手襻搭桥、迎巧、祭巧、唱巧、跳麻姐姐、相互拜巧、祈神迎水、针线卜巧、巧饭会餐、供馔、照瓣卜巧、送巧等十二项祭祀仪式。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打造乞巧文化品牌作为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特色文化大市建设的重点工作,作为增强陇南吸引力、提高知名度、增强软实力和正能量的重要举措,进一步挖掘乞巧文化内涵,全面提升乞巧文化,把乞巧节定位为女儿节,与联合国妇女组织建立联系,让世界妇女事业在发展中借鉴西和乞巧的价值,让乞巧文化借助妇女事业影响社会、走向世界。2006年12月,西和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2008年6月,“西和乞巧节(七夕节)”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3年8月,在北京成功举办“中国(西和)乞巧文化高峰论坛”。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