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兰州老人李家祯3年编纂出第九册《兰州通》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王志俭 杜慧珺 时间/2014-07-28 09:34:20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3年时间,980天内,68岁的兰州老人李家祯又用汗水写就了30万字的第九册兰州通。而其中20%以上的内容是新增加的内容——兰州新区,南北两山以及公共文化方面的介绍,是这次新版兰州通的最大亮点。

3年时间,980天内,68岁的兰州老人李家祯又用汗水写就了30万字的第九册兰州通。而其中20%以上的内容是新增加的内容——兰州新区,南北两山以及公共文化方面的介绍,是这次新版兰州通的最大亮点。据李家祯介绍。第九册兰州通首次使用彩印精装版本,出版后的新书无论包装封皮,还是里页印刷质量都比前八册兰州通上了一个档次。

7月26日11时许,记者走进甘南路李家祯居住的楼房。李家祯的一位多年邻居告诉记者,1999年李家祯从省林产工业公司退休,老伴何金环一直没有工作。最初夫妻依靠每月294元的退休工资维持生活,老俩口日子过得十分艰辛。虽说如今退休工资涨到每月2000多元,但因物价上涨家庭开销也水涨船高。但就在如此条件下,多年来李家祯一直坚持写作兰州通。

记者走进二楼李家祯家,看到面积不足50平方米的房子至今还是水泥地面,而李家祯的“办公桌”就安置在阳台上面,窄小的空间只能坐下他一个人。小桌上堆放了很多书籍,而为了省钱出版《兰州通》,从2002年起李家祯就拆掉暖气改用煤炉。

记者见到李家祯时,68岁的他正戴着眼镜对第九册兰州通进行最后一遍审稿,老人讲,新书字数约有20万左右,照片1000多张。目前全书已进入最后扫尾阶段,书号,排版等前期工作也已完成。“这是兰州全新的形象宣传读本!”老人有些自豪地说道。聊起为何要编写第九册兰州通话题,老人激动的讲,自2008年第八册兰州通发行出版后,这些年兰州又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国家级兰州新区的开发,更让兰州这座千年古城焕发出了青春活力。一方面有感于兰州的巨大变化,一方面出于对这座城市的深深眷恋。另外,他觉得自己的身体尚可,想乘着有生之年为兰州做点什么,于是又萌发了编写第九册兰州通的念头。

从2011年年初李家祯就开始了“新的长征”,依然是一辆破自行车上挎着一个黑色旧包,兰州街头巷尾不时可看到这位朴实老人的身影。当然,为了补充新区的大量资料,李家祯许多次是乘坐班车前往新区。“到底岁数比前些年大了,一天跑下来感到筋疲力尽。”可看到资料一天天增多,他的心里就感到甜滋滋地。3年来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季,李家祯始终行驶在写书的路上。

面对即将出版的新书,李家祯欣喜之余还夹杂着些许惆怅。李家祯是一个退休工人,每月退休工资2000多元。而他和老伴都患有糖尿病,这些收入除了日常费用看病支出几乎所剩无几。而出版第九册兰州通需要资金6万多元,目前书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6万元对收入可以的家庭来说,也许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可对李家祯这样的人来说就十分不易了。尽管出书面临一定困难,但李家祯老人却很乐观。

李家祯以一个普通人的善举感动了金城兰州和众多的市民,第九册《兰州通》手册可谓尽收兰州最新变迁、聚合了兰州文化的积淀,对宣传兰州有很实用的价值。出版前李家祯曾把样书送到一些专家和市民手中,他们在提出中肯建议的同时,也对该书给予了认可和好评。李家祯多年坚持书写兰州通的事迹,同样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这些年他先后获得了省“光荣之星”、市“十大公德之星”、市“四世同堂金奖”等多项荣誉称号。对于即将出版的最新版《兰州通》,李家祯有一个心愿:那就是要让这本书成为市民信赖和外地人了解兰州的一个窗口。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