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灵台县草根文化人左相:79岁的文化多面手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曹鹏伟 王富强 时间/2014-07-28 12:16:48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左相是新开乡寨坡村人,生于1935年,是上世纪50年代的初中生,受书香门第的熏陶,他从小对文艺有着浓厚的兴趣。初中毕业之后,他独自去庆阳上了两年美术函授班,说起这段求学经历,左相认为很重要,刻苦学习到的系统的绘画技法,为他后来的“多栖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灵台县新开乡,提起左相的名字,十有八九的人都会知晓。左相善写作绘画、彩绘雕刻、唱戏剪纸,涉足的文化领域都能干出名堂,是当地有名的草根文化人。

近日,记者见到左相的时候,这位79岁的老人家正在田埂间捡拾柴禾。“半工半农半生,我就是个爱文化的农民。”左相从1981年被招为新开乡文化站招聘干部,退休后也只300元退休金,可左相在任职期间却认真尽责,工作干得风生水起。左相说政府给了他施展拳脚的舞台,刀笔为伴,他努力划拉了几十年,很充实,至于报酬不是问题。

左相是新开乡寨坡村人,生于1935年,是上世纪50年代的初中生,受书香门第的熏陶,他从小对文艺有着浓厚的兴趣。初中毕业之后,他独自去庆阳上了两年美术函授班,说起这段求学经历,左相认为很重要,刻苦学习到的系统的绘画技法,为他后来的“多栖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文化站工作期间,乡上和大队的板报、墙报、大字报都成了他展示才华和技艺的天地,绘画、雕刻、剪纸等爱好,他一样不落的认真修行,痴迷的态度叫老伴张蕙起初很不解:“这老汉,出门唱戏写板书,回家画画剪纸刻木头。”但久而久之,也就理解了老伴的内心。

左相家,记者看到一幅关公《夜观春秋》的工笔画,关公捻须读书,威武儒雅,很是传神。“这幅画是2001年的习作,当时画了一个月时间,”左相说:“中国画讲究的是笔正、指实、掌虚、悬腕和悬肘,一笔一笔勾描,一花一叶渲染……”左相从柜中拿出一本手绘画本,画本里面的上百副花鸟人物图全部采用白描的手法,线条和造型都显得十分细致精巧,他说这是自己40多岁时候的随笔之作。他曾根据自己的感悟为《唐诗三百首》插图配画,绘制了一本图文并茂的唐诗彩色画集,这样的手绘画本他早年创作较多,大部分都送给了喜欢他绘画的人。

除绘画之外,左相最喜欢的是木雕,现存于文化馆的木雕作品《林海雪原映丹心》及《光荣花》情态生动、栩栩如生,是文化馆的精华藏品。“凡会美术的人都会点雕塑,马马虎虎都能来两下,但要雕刻出精品就很难,”左相介绍:“泥塑错了还可以贴,但雕刻不行,一刀子下错就全完了。”80年代,他曾给县文化馆制作木偶戏用的木偶,也曾为县剧团制作道具龙、虎狗头铡等大型木雕,他的有的作品至今还未“退役”。

“郭沫若说剪纸艺术是‘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人间永不朽。’”左相说:“剪纸是最需要创造力的艺术,一张纸,千变万化。”左相剪纸作品内容大多是戏剧造型,剪出的人物各有动作,惟妙惟肖。左相剪戏剧人物是因为他喜欢戏剧,他在乡文化站工作期间接触到一些民间老艺人,通过他们的口述和残缺的古唱本,他整理出了秦腔传统历史剧《十道本》等十多部已经失传或濒临失传的原版折子戏,创作了七幕历史剧《招讨印》以及新编现代喜剧《玉泉闹术》。现在,他希望自己花费心血补救起的这些唱本,有朝一日能被搬上舞台,起死回生。除了写戏,他还会唱戏,特别是反串双簧,更能展示他的嗓音天赋,模仿女声柔美动人,演绎男声粗犷豪放,等到他穿靴戴帽、披挂上阵,这台架,举手投足间,居然无人能看出他是业余选手。左相所做的一切,都来自秀丽家乡景致给他的启示,他说家乡是他最重要的精神家园。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