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著名文学人杨文林:军人胆气诗家情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苏震亚 时间/2014-07-29 13:03:54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杨文林,笔名文林叶。1931年出生于甘肃临洮,历任部队记者、编辑,曾任《甘肃文艺》《飞天》总编辑和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等。系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第五至八届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

 

杨文林先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文学创作、文学工作两方面卓有成就的老一代文学人之一。

他首先是一个诗人。先生出生于一个耕读世家,17岁从临洮来到兰州谋生,考入《西北日报》当学徒,也开始走上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文学之路。1948年,不满17岁的杨文林在尚属国统区的兰州《民国日报》与《和平日报》上发表了处女诗作《雨天》和散文《买杏》。1949年8月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野后勤学校政治文艺科(系),结业后一直从事军报编辑、记者、文化助理员等工作。1952年他以报告文学《学会勤俭持家的人》获《人民军队》报模范通讯员称号的同时,诗作《林荫道啊林荫道》获西北军区创作二等奖。转业后,一直在甘肃文联、中国作协甘肃分会工作。《响在田野里的短笛》《车辙》《敦煌棉田曲》《心事新唱》《伊犁风情》《一朵苹果花》等诗作,让他走上甘肃诗坛并进入中国诗人之列。

1981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诗集《北疆风情》。诗人何来在《军人胆气诗家情》中说:“杨文林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甘肃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他的诗集《北疆风情》虽然是1981年出版的,但诗集所收录的全部是1952年至1964年的作品。如果你现在回过头去再审视一下当时的情况,就可以毫不迟疑地做出这样的评价:不论从哪方面讲,《北疆风情》都堪称当时我省诗歌创作之翘楚。”前几年他着手编辑自己的诗文集诗歌卷,其《天山南北》30余首,被视为传承了闻捷《天山牧歌》遗风的后续篇,纯正、精美,呈现了新疆历史和多民族生活的画卷。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他又进入散文创作。从他发表于《飞天》被《散文选刊》转载的《陇头水泊》始,到后来在《人民文学》《延河》《中国作家》《飞天》等刊发表的《天鼓大音》《豆饭荞食忆》《宝石蓝的华沙车》《贫不薄文》等,可以说篇篇精粹,《甘肃文艺50年》评价他的早期散文,认为《陇头水泊》与《天鼓大音》是上世纪90年代甘肃散文中不可多得的优秀之作。

2011年10月,作家出版社出版了《杨文林诗文集》两卷。《文艺报》以“40余篇心怀国家情、民族情、乡土情、同志情的精美散文”等评语进行了报道,并随后发表了评论家陈德宏以《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为题的评论。

甘肃文学界尊称他是贯穿甘肃文学60余年的“活字典”。他是西北军区首届文艺评奖会、创作会的参加者,也参加了甘肃省的第一次文代会、创作会。1961年起任《甘肃文艺》编辑部负责人,“文革”中下放。1972年他被借调到纪念《讲话》30周年办公室,办了历时三个月数十人参加的创作学习班,编了6本文学作品集,并顺势努力争取于1974年复刊了《甘肃文艺》,领导刊物进入新时期文学的黄金时期,该刊的《文坛争鸣》《我与文学》等栏目活跃了当时的文艺理论,他还组织了有陆星儿、方方、程乃珊、谭谈、梁晓声、贾平凹、李锐等30余人参加的《飞天》文学笔会,受到冯牧等中国作协领导同志的重视、赞扬。退休后,他还奔波募资举办了被誉为中国诗坛盛会的“兰州诗会”;70高龄奔波筹办了《闻捷全集》出版纪念会;78岁写了自谓“生命的赶时之作”《陇上文坛四君子》。先生敬重前辈,与同辈“常言人之善”(何来语),扶掖新人不遗余力,“师长风范”(王玉学语)令人敬重。

杨文林,笔名文林叶。1931年出生于甘肃临洮,历任部队记者、编辑,曾任《甘肃文艺》《飞天》总编辑和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等。系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第五至八届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1948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至今出版诗集《北疆风情》《杨文林诗文集》(两卷)等100余万字。主编甘肃文学类书籍14卷。先后获中国作协全国文学期刊编辑荣誉奖、老编辑荣誉证书、文学创作60年荣誉证书,国家新闻出版署老编辑荣誉证书,甘肃省委、省政府文艺终生成就奖等。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