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坚持文化与旅游融合、文化旅游与区域产业开发融合、文化传承创新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融合的原则,2013年6月制订出台了《天水市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总体方案》,确定了“一长廊”引领、“三园区”支撑、“六工程”推进的总体思路(简称“136”工程),全力打造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全面推进省上提出的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历史区建设工程。
“一长廊”:规划建设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带天水百里石窟艺术长廊,打造华夏石窟艺术之都。依托天水独特的石窟艺术资源,以麦积山石窟为核心,以仙人崖、大像山、华盖寺、水帘洞、木梯寺等石窟为节点,着力在保护、开发、利用上下功夫,努力把天水打造成为华夏石窟艺术之都。
“三园区”:一是规划建设中华始祖文化园,打造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以伏羲文化传承创新为主题,以秦州区西关及北山片区和麦积区三阳川卦台山为重点,整体规划,联动开发,以园促片,辐射周边,带动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努力把天水打造成为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二是规划建设大地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以《大地湾遗址文物保护规划》为基础,积极申报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努力把大地湾遗址打造成为集考古、研究、展示为一体的大遗址保护和文化产业基地,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三是规划建设麦积山文化旅游区,打造中国西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高地。以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为依托,在东柯河—颖川河流域规划建设集旅游集散、温泉度假、养生保健、文化展示交流为一体的麦积山文化旅游区,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城市新区和中国西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高地。
“六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程、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工程、文化服务基础建设工程、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程、文化品牌打造提升工程。
挖掘地域特色文化资源
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发展
去年以来,我市紧紧抓住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重点的文化战略平台,深度挖掘天水地域特色文化资源,推进以中华始祖文化园、大地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麦积山文化旅游区三大园区为支撑的一批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文化产业项目。
目前投资6亿元的大地湾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项目被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麦积山文化旅游区已累计完成投资13.44亿元;清水轩辕文化园已完成轩辕桥、轩辕湖一期工程,正在实施轩辕湖二期工程,轩辕谷文化遗址传承保护区正在抓紧筹集资金建设,轩辕大剧院建设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张家川回乡风情园项目一期工程全部完工,累计完成投资1.3亿元;麦积山温泉度假酒店项目已完成综合楼、水上娱乐钢构大棚等工程,完成投资额3.2亿元,部分设施已投入使用;麦积区马跑泉公园提升改造项目、秦安县凤山生态公园一期项目、秦州印象、藉河生态公园等项目进展顺利。
值得一提的是,全市两区五县文化产业项目发展齐头并进,秦州区佳·水岸小镇、天水文化商贸城、麦积区全国综合养老示范基地、秦风民俗园、甘谷大像山文化主题公园、武山宁远生态园等项目点分布均衡。文化产业项目运作模式多样、灵活,根据产业类、事业类、公益类项目的不同类型,采用政府投资、招商引资、财政配套、土地流转等方式,出现了公益带动、以商养文、以文兴商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个个文化项目的相继签约,一个个文化产业的争相启动,我市文化产业市场主体不断涌现,新兴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产业已渐成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截至目前,全市重大文化产业项目58个,总投资额达516.6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文化产业项目16个。重大项目的建设有力带动了文化产业发展,为今后组团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化品牌打造再上新台阶
文化体制改革有了新深化
“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我市围绕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先秦文化和三国文化,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十大节庆”活动之一,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公祭伏羲大典也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甘肃省独具特色的重要文化品牌之一。2013年,公祭伏羲大典暨第24届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获得“最具魅力节庆城市”奖,中央电视台四套国际中文频道对公祭大典进行了全球现场直播。2014年,公祭伏羲大典首次实现海峡两岸公祭。去年以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拍摄了5集高清纪录片《麦积山石窟》,央视《远方的家》、《走遍中国》、《丝路重新开始历程》、《探索与发现》、《中华民族》、《故乡》、《丝路新发现》、《镇馆之宝》等栏目,先后在我市拍摄了各类专题片。一系列高规格、立体式的宣传报道,极大提升了天水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为打造“文化软地标”,近年来,我市创排了《山里红》、《伏羲颂》、《麦积圣歌》、《邓宝珊将军》、《一画开天》、《关山月》、《轩辕大帝》等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较强的艺术精品,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专业奖项,尤其是去年《麦积圣歌》荣获全国第十四届“文华优秀剧目奖”。
以雕漆、玉雕、竹雕、木雕、丝毯、草编、麻编、陶艺等为代表的天水民间民俗工艺品深受市场欢迎,一批特色鲜明、辐射力强的骨干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呼之即出。
这批民营文化企业,改变传统经营理念,推行“公司+农户”或“公司+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努力拓展营销范围,积极扩大生产规模。
天水的新兴业态也得到良性发展。《天水日报》深度开发电子报、数字报、手机报等新媒体业态,积极向全媒体发展。成立甘肃有线网络公司天水分公司,积极开通拓展网络广播、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业务,初步形成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格局。
目前,天水汉唐麦积山艺术陶瓷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天水飞天雕漆家具有限公司、甘谷大漠行麻编鞋业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天水飞天雕漆被商务部命名为国家“中华老字号”企业、被省科技厅确定为甘肃省漆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内漆器行业唯一一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泰达印务、派尔彩印、黄河雕漆等6家企业被命名为全省30强民营企业,9家企业被命名为全省100家骨干文化企业。
同时,我市全面开展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培育工程,争取用5—7年时间打造100家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实施力度加大。今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式宣布,麦积山石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长效机制逐步建立。日前,张家川花儿和天水丝毯织造技艺进入文化部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示名录。全市列入国家级保护项目8项、省级28项、市级200余项,武山书画、秦安小曲、秦安草编、清水轩辕鼓舞4项入选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5部馆藏珍贵古籍入选国家和省珍贵古籍名录。
不断推动华夏文明
传承创新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2014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抓落实、出成效的关键一年。我市文化产业发展预期目标是: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2.26亿元,增速达到31%;占全市GDP的比重从2013年的1.89%增加到2%;完成投资额达25亿元;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实质性合同金额争取超过61亿元,到位资金超过13.5亿元;法人单位数达到800家以上;从业人数达到1.6万人以上。
按照“出台一个《纲要》、搭建‘两个平台’、建设‘三大园区’、狠抓‘四项重点工作’”(简称“1234工程”)的思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加快完善产业体系,培育市场主体,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切实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推动全市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群策群力,编制出台一个《纲要》。加快编制《天水市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规划纲要》是全市今年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首要任务,力争年内编制出台《纲要》。
——开拓创新,积极搭建“两个平台”。一是要搭建麦积山大景区建设平台,作为天水市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来解决天水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载体的问题。二是要搭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融资担保平台,来有效解决天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全力以赴,加快建设“三大园区”。一是千方百计加快中华始祖文化园建设,力争在最短时间展示天水始祖文化独特魅力,为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挥应有作用。二是深入有序推进麦积山文化旅游区建设。要加快园区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已经谋划成熟的项目,要加紧同投资方的对接,争取进行实质性签约;对已经签约的项目,要加大跟踪服务力度,特别是对项目审批既要符合政策规定,又要缩短审批时间,使其尽早开工。三是尽快启动大地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目前,通过多方争取,大地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已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
——奋力作为,狠抓“四项重点工作”。一是抓好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培育工程,打造合格市场主体。积极组织开展天水市文化产业示范企业和示范店评选命名活动,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加快组建天水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架通政府与文化企业之间的桥梁。二是抓好文艺精品创作发展工作,打造“文化软地标”。今年,要争取实现以反映天水文化为内容的一部戏剧、一部电视剧、以麦积山和伏羲等为内容的两部纪录片、以《天水通史》和《伏羲文化整理》为内容的两套丛书的“1122”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目标,不断扩大天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加快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作,打造中国西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高地。四是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把舵扬帆千帆竞,文化产业春潮涌。历史文化名城天水正在发挥地域优势,优化文化产业格局,向着特色文化大市进发。
羲皇故里,积淀着厚重的历史;
龙城天水,奏响了时代的旋律。
天水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极其丰富而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一带三区十三板块”的总体布局中,将天水市定位为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陇东南文化历史区的核心区域,充分表明天水特色文化大市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和省级战略层面,为促进天水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上半年,我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4.46亿元,同比增长27.21%,文化相关产业法人单位618家,资产总额30.53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5348人。上半年招商引资完成62.15亿元,到位资金15.06亿元,完成投资额14.2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