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陇南乞巧文化:秦人古老遗风的完整传承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枯川 时间/2014-08-01 21:05:27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众多民俗专家考证后一致认为,乞巧文化及逐渐演变形成的乞巧节,是起源并流传于现今甘肃陇南市礼县、西和一带的秦人遗风,并随着秦帝国的不断强盛,逐步在全中国乃至整个中华文化区内盛行,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上世纪,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大墓的发现,无可辩驳地证明礼县是中国大秦帝国的发祥地,就是秦人的老家,也是孕育和发展秦文化的摇篮。

众多民俗专家考证后一致认为,乞巧文化及逐渐演变形成的乞巧节,是起源并流传于现今甘肃陇南市礼县、西和一带的秦人遗风,并随着秦帝国的不断强盛,逐步在全中国乃至整个中华文化区内盛行,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专家们研究认为,民间传统中的织女就是秦人祖先。据考证,颛顼(黄帝的孙子)有个后裔称之为女修,女修织布时吃了凤凰蛋而生下大业(皋陶)。皋陶之孙名大费,他曾经参与大禹的治水工程。后来大费被赐姓嬴,成为秦人的祖先。

西北师大教授赵逵夫认为,牵牛、织女两星名最早分别代表着商、秦两族的祖先,牵牛星就是史籍中记载的“服牛”,也就是殷商先公王亥;“织女”则是被人们神化了的颛顼孙子女修,她以善于织布而闻名。这两个人开创了我国最早的男耕、女织的生活模式。后来,就演变成为中国最早的男女农民的象征。

作为秦人的发源地,礼县、西和完整传承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和祭祀女祖的遗风。把善织的先祖“女修”尊为“巧娘娘”,美化成善织“云锦霞衣”的织女,不仅证明当地远古时代纺织业的发达,同时说明勤劳的远古先民对劳动和掌握娴熟劳动技能人的尊敬和崇拜。在陇南乞巧活动中,乞巧女儿举行七天八夜的乞巧活动,乞求巧娘娘赐以聪慧和灵巧,因参加乞巧活动的多为未出嫁的女子,被历代文人称为“女节”或“女儿节”。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