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寻访甘肃天水伯阳古镇 柏林观里参拜老子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郭彦龙 时间/2014-08-16 17:46:51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伯阳镇所在地叫做复兴村,旧时又叫做冯家村,大概是上世纪中叶才改为今天的叫法。在复兴村,有一座兴复寺,为佛家庙宇。相传古时兴复寺在现址的北边,也就是山底下,由于下雨成灾发生滑坡,将原址冲到了现在的位置。

 

 

 

伯阳,一个镇子的名字;伯阳,一位伟大思想家的名字;伯阳,一种古老文化的代表。

几天前,与《兰州晨报》王老师一起驱车来到了麦积区伯阳镇采访。对于伯阳镇,我既熟悉又陌生。之所以说熟悉伯阳,是因为每次回家都会路过这里,还有好几个伯阳的朋友;陌生是因为每次仅仅是路过这里,却不曾下车在这里走一走。

(一)复兴村与兴复寺

记得小学时候,在看糊在墙上的报纸时有这样一段描述天水农业的句子:元龙椒,伯阳桃,下曲葡萄,马跑泉蔬菜。于是在我的脑海里就有了伯阳桃的概念,幸运的是这次采访前,在伯阳镇冯老师家吃到了这个季节为数不多的伯阳鲜桃。冯老师,一位摄影爱好者,拍遍了伯阳的山山水水,熟知这里的山道水路;他也是一位地方文史爱好者,走遍了伯阳镇的大街小巷,写遍了这里的人文历史遗迹。

伯阳镇所在地叫做复兴村,旧时又叫做冯家村,大概是上世纪中叶才改为今天的叫法。在复兴村,有一座兴复寺,为佛家庙宇。相传古时兴复寺在现址的北边,也就是山底下,由于下雨成灾发生滑坡,将原址冲到了现在的位置。兴复寺现在规模不大,只有前后两座建筑。但从庙前有戏楼,正对庙门的路两边有古柏来看,古时的兴复寺规模肯定很大。兴复寺的戏楼是土坯混合砖木结构的两层楼阁,据冯老师介绍,这是清代的建筑,现在已经很少能看到这样的戏楼了。遗憾的是这座具有悠久历史和见证作用的戏楼,如今年久失修,俨然成为了危楼,四壁脱落,砖瓦散架,松松垮垮的样子,就像无家可归的古稀老人,看得人心酸不已。

复兴村还有一座清代祠堂,是为冯氏家庙。与兴复寺戏楼一样,这座冯氏家庙也是典型的清代建筑,同样遗憾的是这座清代家庙也已风烛残年,变得破旧不堪,院内杂草丛生,门前堆积的柴火早已挡住了人们的视线。在复兴村东面,有座五山庙,据传说有一家七口全部修道成仙,遂被乡民供为家神。

村名叫复兴,寺名叫兴复,复兴与兴复或许真有天机在里面。

(二)柏林观里参拜老子

我们此行的目的是寻访伯阳,何为伯阳呢?史载:“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相传老子辞官之后一路西行,到了函谷关被守将尹喜留下,最终写成流传千古,被誉为中国古代智慧结晶的《道德经》。据史料记载:尹喜是陇西上邽人,也就是今天的天水一带。在函谷关的日子里,老子与尹喜形影不离,谈古论今,不亦乐乎。最终受老子的感化,尹喜拜入老子门下,成为老子的嫡传弟子。为了陪老师一起问道,尹喜也辞掉了官职,随老子继续西行。

涛涛渭水流淌了千年万年终究不干涸,在渭水的琴瑟之声相伴下,老子与尹喜来到了今天的伯阳。治水修渠,传道讲经,教化了一百百姓,改变了一地风俗。伯阳柏林观就是当年历史的见证之一。

在当地八十岁尹姓老人的指引下,我们沿着羊肠小道来到了位于龙山上的柏林观。据史料记载:唐贞观五年,太宗李世民尊老子为太上始祖,后又追封为太上玄元“皇帝”,全国一下兴起建设道观、祭祀老子的热潮。伯阳柏林观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建立的。

初建的柏林观有老君殿、玉皇殿、三官殿、祖师殿、圣母殿、救苦殿、孤魂殿、财神殿、药王殿,共九殿。由于伯阳盛产桃子,当地择优桃专门上贡,皇上恩施万斤铁钟一口,上铸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八卦,四周筑城墙,建戏台、钟楼、鼓楼,城门、山门。清乾隆五十九年,秦州府督修此观。道光十年重建老君殿。因为历代统治者重视,加之民间习俗浓厚,柏林观的建筑规模不断扩大,于是有了“八柏三石九座殿”的盛赞。所谓八柏是说观内有八株参天古柏,三石是指形似巨虎黑体白点奇石和一老子形态独特的庞公石及四方屋顶石,正面中映有一小孔用嘴吹有喇叭声,但石体别处并无气孔。民国九年天水大地震,柏林观庙宇多倒塌,但民众仍花费人力物力加以重修。

如今的柏林观早已没有了当年的规模,而“八柏三石九座殿”的历史真的成了历史。动乱时代古柏遭砍伐,庙内遭到浩劫,全部文物、建筑荡然无存。只有院内的四方石碑还在,有一座嘉庆年间所立,两座道光年间所立,还有一座石碑由于年代久远,我没能辨出立于何年何月。幸运的是在老君殿里发现了三块清代早期的木质牌匾,一块上书“通天教主”四字,为康熙五十九年书,还有两块牌匾均书于雍正年间。

(三)尹道寺寻根

在参观完柏林观后,我们沿教化沟方向一路向北,顺着盘山便道经半坡村来到了尹趟子,这里已经是清水县地界,传说这里就是尹喜的故乡,有尹喜故里之称。尹趟子又称尹道寺,因为这里曾有专门祭祀尹喜的道观而得名。据村里的老人介绍,尹道寺原来在教化沟的顶头,后因自然灾害,原庙尽毁,村民又在现在的地方重建了一座,但规模远没有旧时的大。

来到尹道寺后,我们发现这里并不像一个道观,更像一座民宅,土坯房,两间房前后并排,中间形成一个小院,里面供奉着尹喜的圣像。关于尹道寺的历史,村里人没人知晓,就像现代多数人一样,好多人都已经忘记了祖先,丢失了族谱。

值得一提的是,同行的八十岁尹姓老人给了我们一个线索。据他回忆,几年前,先后有两拨来自福州和广州的尹姓人氏前来伯阳寻根祭祖,他们的族谱上记载,他们的祖先都是“甘肃秦州府寻马山下人”。寻马山,即龙山的龙尾部分,当地人说,古代有一贵人的马在此丢失,因部下在此寻马而得名寻马山。由此可见,尹姓的一支确实出自伯阳一带,这是有据可查可靠的。

历史是充满神奇色彩的,伯阳地名的来历,本身就充满神奇,比如有人就考证说,老子生活的年代,他根本不可能到达今天的伯阳等等。但不管如何,我想伯阳本身就具有自己的神秘和传奇文化,不论老子是否真的来过伯阳,不管尹喜是否就是清水人,都不会影响伯阳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站在龙山,放眼望去,南山林木遍野,渭水滔滔不绝,伯阳古镇在南山和渭水的怀抱里一片欣欣向荣。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