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最美教师”崔承慧:“爱”让教师变成最幸福的职业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熊园 时间/2018-09-10 09:25:43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1995年,崔承慧第一次走进了静宁路小学的大门,在这里一待就是23年。今年的教师节前夕,崔承惠带过的第一届毕业生照旧回到学校看望她,爱学生也能感受到学生们的爱是崔承慧觉得教师这个职业最幸福的地方!

崔承慧和学生们在一起。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1995年,崔承慧第一次走进了静宁路小学的大门,在这里一待就是23年。今年的教师节前夕,崔承惠带过的第一届毕业生照旧回到学校看望她,爱学生也能感受到学生们的爱是崔承慧觉得教师这个职业最幸福的地方!

1 “教师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职业”

通过多年的努力,崔承慧已经收获了众多荣誉。第三届陇原名师、省园丁奖优秀教师、省学科带头人、省优秀班主任……对于工作成绩的肯定,崔承慧充满了感恩,并体会到了莫大的幸福。

“23年教育生涯、16年班主任经历,和学生们在一起,我随时都能感受到幸福。”崔承慧一说到自己的学生,眼角总带着笑意。作为教师她因为爱学生而被学生爱,让她觉得教师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职业。“在我当教师的第七个年头,我带的第一届毕业生顺利进入中学,当他们得知9月是我的生日,孩子们相约返回母校为我送祝福,一位未能到场的孩子通过电话为我弹奏古筝,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很幸福!”

用心对待孩子,用情感感染家长是崔承慧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法宝。每学期“致家长的一封信”、“在家长会上讲述亲情的绘本故事”、“孩子过生日时在课堂上给妈妈打感恩电话”……这些做法,帮助了学生,感动了家长,让孩子们更加懂事,让家长们欣慰、放心。

崔承慧觉得自己很幸运,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刚工作时,认为教师就是一份工作,也不敢妄谈热爱,但多年和孩子们的相处,让她明白了对这份工作必须充满爱。爱这份职业,爱讲台,爱自己教授的学科,爱学生,才会在从事了多年的教育工作之后爱上越来越好的自己。

2 走出“舒适区”让课堂“常听常新”

“当老师是一份充满了挑战的工作,也是一份创造性的工作,需要突破的技能也很多。”崔承慧认为,教师要能走出“舒适区”,随时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她对自己课堂的要求就是“常听常新”,不能一份教案讲无数遍。

在语文课堂上融入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让课堂变“宽”。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授者,更要做课程的开发者、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要求在课堂上,教师要从过去的“主演”变身为“导演”和“编剧”了。教师退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却很难。在崔承慧看来,教育不应是一种技巧的施展,无论多么精美的设计,太拘泥于教材,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课”。于是,在崔承慧的课堂上,情境式教学、思维培养就成了亮点,教师讲变成了学生学,“独立先学、小组互学、全班共学、教师导学”的教学方式成为课堂教学“新常态”。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互助式教学,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情感熏陶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逐步具备学习的自主性。她注重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并在课堂上把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融入了小古文、绘本、整本书阅读、经典诵读等相关内容。推进儿童阅读,在喜马拉雅软件上录制儿童文学作品,收听达上万次。而每一次教学方法的更新都让崔承慧感受到自己的成长。

3 用“心”走进孩子们的世界

有人说,做教师应该是“刀子嘴、豆腐心”,对此,崔承慧并不认同,她认为老师应该是豆腐嘴,豆腐心。“对待孩子必须真心而且细心,因为你不知道一句不经意的话会对孩子稚嫩的心灵造成什么后果。做老师,意志可以越来越坚强,‘心’却应该越来越柔软。”

从教过程中,崔承慧尊重热爱每一位学生。一个学生不幸遭遇家人去世的变故,这个孩子并没有流下太多眼泪,也不想向同学倾诉,整个人郁郁寡欢。崔承慧了解到这个情况后,默默地想办法——在一次思想品德课上,崔承慧选择通过和孩子们一起阅读绘本《长大做个好爷爷》来疗愈孩子的心。通过温暖的故事,朴实的文字,温馨的图画,让孩子们了解到生命的可贵和正确面对死亡的态度。绘本讲完后,所有的孩子都流下了眼泪。慢慢地,在老师的陪伴下,遭遇变故的孩子也逐渐打开了心结。

崔承慧用行动感染学生、带动学生、教育学生,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文/图 记者 熊园

责任编辑:刘姗作者:熊园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