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省15个非遗项目晋级“国字号”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时间/2021-06-11 10:05:17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6月10日,国务院批准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85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0项),其中甘肃有兰州牛肉面制作技艺、临潭万人拔河、甘南锅庄等15个项目入选。

定西“陇西云阳板”非遗展演    李  超  摄

6月10日,国务院批准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85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0项),其中甘肃有兰州牛肉面制作技艺、临潭万人拔河、甘南锅庄等15个项目入选。

据了解,此次我省共有15个项目正式晋升“国字号”。其中,在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张掖“甘州小调”、陇南“两当号子”入选传统音乐类,定西“陇西云阳板”入选传统舞蹈类,甘南“龙头琴弹唱”入选曲艺类,甘南“拔河(万人扯绳赛)”入选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陇南“麻纸制作技艺(西和麻纸制作技艺)”入选传统技艺类,甘南“龙神赛会”入选民俗类。

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中,定西“宝卷(岷县宝卷)”、酒泉“祝赞词(肃北蒙古族祝赞词)”入选民间文学类,甘南“锅庄舞”入选传统舞蹈类,武威“曲子戏(民勤曲子戏)”入选传统戏剧类,武威“藏族唐卡(天祝唐卡)”入选传统美术类,兰州“传统面食制作技艺(兰州牛肉面制作技艺)”入选传统技艺类,定西“中药炮制技艺(岷县当归加工技艺)”入选传统医药类,甘南“元宵节(东山转灯)”入选民族类。

此次,我市兰州牛肉面制作技艺正式晋级“国字号”令兰州人倍感自豪。兰州牛肉面制作技艺于2007年9月被公布为区级非遗项目,2007年4月被公布为市级非遗项目,2008年6月被公布为省级非遗项目。同时,在2007年、2009年、2013年,兰州牛肉面还分别申报了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但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因素一直未能入围。

2019年,兰州牛肉面制作技艺又参与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申报。这次以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为申报主体,兰州市文化馆承担具体申报事宜,按申报要求于2019年10月完成申报书撰写、申报视频拍摄制作等全部资料并报送省文旅厅。经省级专家委员会评审,一次性通过了认定,于2019年10月8日呈报至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项目申报处,并通过了文旅部非遗司的初审。之后,经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审,于此次正式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此次,我们紧紧围绕申报要求,听取多方专家意见建议,多次完善申报文本和申报视频,从讲技艺、讲渊源、讲传承、讲情怀、讲发展、讲价值、促扶贫为突破口,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最终,于2020年12月25日被文旅部公示为国家级非遗项目。这次申报成功,是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才有的结果,我们也由衷感到欣慰。今后我们将继续讲好兰州牛肉面故事,不断加大传承保护力度,注入文化内涵,推动兰州牛肉面产业发展,为兰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