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让非遗融入日常,让传统文化破圈 | TIFP公益新力量

来源/ 作者/ 时间/2021-11-08 21:36:00

 

青色是什么颜色?

当我们说天青色等烟雨的时候,青色的天蓝色;

当我们说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时候,青色是黑色;

当我们说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时候,青色是绿色...

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却蕴藏着解读中国文化的密码。

近年来,传统文化复兴的热潮和民族自豪感的提升,让更多中国年轻一代将目光回归传统文化。其实国人从不缺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感和审美力,但很多非遗工艺因为手艺繁复,难以量产,在短暂爆火后便难以为继。为了让东方美学再次引领审美潮流,安伦杰从商业跨界到公益,探索非遗文化与当代生活的结合。

 

TIFP是中国慈展会打造的一档分享公益新知和引领价值思潮的品牌节目,以优质内容为创作肌理,寻求在公益领域深耕的新锐人物。

TIFP第二季持续关注公益创新,希望能为社会公众带来更多公益的声音,用实践解锁公益领域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分享公益新知、启发创新实践,展现正在改变的中国公益新力量。本期我们邀请赋苏文化创始人兼CEO安伦杰,分享他和非遗传承的故事。

 

从商业咨询顾问到全职公益人,跨界投入公益创新

安伦杰最初的工作是一名战略管理咨询顾问,但出于对公益的热爱和对价值感追求,在工作之余,他利用自身的专业技能兼职帮助公益机构解决机构发展问题和面临的实际困境。

随着对公益领域的了解越来越多,安伦杰愈发希望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于是他通过益桥计划跨界成为一名全职公益人,正式开启了公益创新之旅,探索公益与商业结合的可能性。

 

安伦杰分享非遗公益故事

2008年汶川灾后重建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羌绣公益帮扶项目,致力于让当地受灾的羌绣绣娘们借助自身的技能,拥有更可持续的收入。在地震后的几年,项目获得了极大的社会关注和支持,但当救灾热度逐渐消散,“献爱心”式的非遗产品购买难以为继,传统的羌绣产品无法获得稳定的市场,羌绣绣娘迫于生计,很多人不得不放弃这门手艺。

在公益探索初期的安伦杰为羌绣技艺和这背后的绣娘故事深受触动。但同时,他不禁开始反思羌绣的可持续发展:怎样才能打破非遗给人的刻板印象,让大家尤其是年轻一代认识到,非遗不是一个需要被”拯救“和“抢救”才能存活的老旧手艺,通过其内在的文化与历史沉淀,也能绽放真正魅力。

“因此我们必须要找到一条新的道路,来让非遗的传承更加可持续。”

 

羌绣花花鞋

寻找中国文化在世界版图中的坐标

两年全职公益的探索,让安伦杰意识到只有真正进入到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梳理中,才有机会在非遗与商业跨界的实践中摸索出一种平衡——需要耐心的文化生长与发展快速的消费社会的平衡。安伦杰选择再次出发,他决定创立赋苏文化,在贡献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可持续运转。

繁复的工序使大多数传统手工艺品价格高、产量少、脱离日常生活,而目前“国潮”更是面临着止步于把传统文化图案化,变成帆布袋、笔记本等文创产品的困境,这对非遗手工艺的长远发展来说远远不够。因为这样既无法体现完整的精湛工艺,更无法带动非遗手工艺产业链的发展。

 

缂丝工艺

为了让非遗融入日常,让传统文化破圈,安伦杰团队拜访了上百位非遗传承人,梳理非遗手工艺的技艺以及背后的故事,从景德镇的瓷器到贵州黔东南的马尾绣,从姑苏的苏工天作到陕西黄土高坡的皮影戏......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都在回答着我们的文明从哪里来,又是什么样的工艺塑造了我们的生活。

安伦杰希望当代非遗产品既能体现手工艺的精湛和珍贵,又能实现低成本高产能。同时,团队重视对文化根源的探索,讲好中国故事。正如赋苏团队曾与某干邑品牌合作,取“高山流水”的美好寓意,精心打造的金箔水墨酒杯——高山流水杯。

杯上“山、水、松、石”四种元素,分别用金箔和水墨打造,每一只的造型都将中国传统水墨风格与当代立体几何造型融合,适中的价格也让非遗产品走进了公众的日常生活。

 

金箔水墨酒杯“高山流水”

当前安伦杰及其团队已开展近二十项非遗的保护项目,包括苏绣、花丝、缂丝、马尾绣等,与超过50多位手工艺大师和非遗传承人达成长期合作。

同时,他们还与华为、伊利、联想、中国李宁等品牌推出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的联名合作,将非遗技艺与当代产品融合,共同助力非遗手工艺的传承与新生生命力。

走进寻常百姓家,非遗也能生活化。在“国潮”盛行的今天,找到国潮背后最打动人心的东西才是“非遗保护”的关键。

 

与安伦杰团队合作的非遗大师

“传统手工艺,手的背后其实是人,所以我们一定不能光讲产品,更重要的是匠人的灵魂。”这是真正能够引起每个人灵魂共鸣的东西,安伦杰希望让每一个人都看到非遗背后的精神、勇气和自由。

安伦杰对自己的定位是一座桥,桥的这头是传统文化的故事,桥的那头是对传统文化充满热爱的青年人们。

 

与工艺大师一起探寻非遗背后故事

未来,安伦杰将通过寻找和讲述非遗故事,激发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唤起内心的文化认同感,让消费者真正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同时让传统手工艺有更多发展的可能性,让中国文化重新在世界版图中确认属于它的坐标,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是吾辈青年要担起的国之重任。

把每一点星光聚集

就能形成璀璨星空

照亮更多人前行的路

TIFP公益新力量

与你一起结伴同行

敬请期待!

 

关于中国慈展会

为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社会建设,2012年,民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广东省政府、深圳市政府和中国慈善联合会等主办单位联合创设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简称中国慈展会,英文名称CHINA CHARITY FAIR,简称CCF),将慈善项目引入会展业,通过展会的形式,开辟了一条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慈善发展新路径,填补了中国慈善领域的一项重大空白。中国慈展会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国际化的慈善行业盛会,也是继高交会、文博会之后,在深圳经济特区举办的又一国家级重大展会。

八届探索,八届耕耘,八届征程,慈展会在助力脱贫攻坚和推动慈善事业创新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八届慈展会均覆盖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台地区,吸引了9747家机构参展,展示推介了33055个品牌公益项目,对接项目2390个,对接金额达664亿元,举办各类公益慈善活动1500多场,近130多万人光顾展会,有712家媒体,3309名记者参与报道,发表稿件31786余篇。培育了一大批慈善组织、公益项目和公益人才,不仅成为展现我国慈善发展成果、催生现代慈善理念、促进慈善资源对接的一个重要平台,也成为国际社会观察中国慈善乃至读懂中国温度的一个重要窗口。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