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省白银市全力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时间/2022-04-11 19:27:39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深入实施文化旅游强市战略,持续放大文化旅游业综合效应,全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过去一年,在省文旅厅的有力指导和白银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白银市文旅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深入实施文化旅游强市战略,持续放大文化旅游业综合效应,全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发掘与保护相结合,文化积淀日益深厚。一是加大文化研究发掘。推进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挖掘、整理、保护和开发,深度挖掘永泰龟城、索桥古渡等历史遗存,收集整理张绣、岳钟琪等历史名人史料,采集完善博物馆馆藏书画艺术、白银岩画等文物基础信息,编辑出版《山水因缘范振绪精品画册》《馆藏精品文物图录》《白银岩画图册》等多部研究著作,顺利完成全市13个石窟寺的数据登录和普查工作。二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索桥堡保护规划编制项目和索桥堡文物展示保护项目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同意实施。积极争取国家重点和省级专项资金,顺利实施会宁县甘沟驿遗址抢险加固工程、芦沟堡城址防护围栏保护性设施建设、索桥堡数字化保护和博物馆安防及预防性保护等11个文物保护项目,完成投资1691万元。核准实施会宁红军会师旧址——会师楼、会师联欢会会址油饰彩画修缮工程和会宁县红堡子保护维修工程,计划投资240万元。全市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1064处不可移动文物都得到有效保护。三是完善规划体系编制。编制完成《黄河上游白银段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白银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业发展规划》等规划,起草制定《永泰城址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文物保护法规,形成了黄河文化保护发展的政策体系。开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川瓷窑遗址保护修缮工程勘察设计方案及保护规划等7个项目方案的申报工作,平川区博物馆预防性保护、靖远仁和张氏民居安防等6个省级文物保护专项方案评审通过。

弘扬与传承相结合,文化事业日益繁荣。一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弘扬。组织开展2021年白银市“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非遗线上展示展演活动,春节、元宵节期间,会宁剪纸、白银曲子戏、景泰滚灯等34个非遗项目参加了线上展演展示展播活动。完成2021年度国家和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补助资金的申报工作,落实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会宁剪纸)保护补助资金25万元、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白银剪纸)保护补助资金20万元。编撰出版了《白银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汇编》《会宁剪纸》等系列非遗专辑,传承展示白银非物质文化遗产,着力打造“吃非遗”“玩非遗”“赏非遗”“学非遗”“购非遗”等供需平台。二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了“弘扬国粹·演艺风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戏曲“走基层、入社区、进校园”系列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不负韶华逐梦前行”书法美术作品展等各类红色文旅系列活动500余场次。协调“甘肃国林公益基金会”,为市图书馆、白银区少儿图书馆各捐赠了5813种、17439册图书,总价值106万元。落实文化惠民举措,依托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场地,以线上展演展播、线下文艺演出等形式,共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504场次,受益群众43.8万人次。疫情防控期间,组织开展“建党百年·致敬红船”红色主题诗歌朗诵大赛、“玫瑰书香”线上经典诵读等主题活动;创作推出了“疫情无情人有情·‘艺’起抗疫显担当”音乐快板,《守护·安好》等剪纸系列作品以及舞蹈《“艺”祈舞动》、秦腔《云开·疫散》等原创抗疫文艺作品,用文艺之声凝聚合力同心战“疫”。三是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今年以来,组织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黄河之滨乡土岁月——白银民俗展》《丝路锁钥——敦煌历史文物精品展》等20余场次。策划举办《红色白银——白银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开展建党百年系列主题宣传,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讴歌伟大新时代。打造提升《黄河之上·多彩白银》等情景舞台剧,《黄河水乡》沙画作品等文艺精品,让陈列在白银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了起来。

发展与利用相结合,文旅产业日益兴旺。一是实施文旅项目提升工程。重点实施白银区金沟河(城区段)生态旅游项目、白银区湿地公园休闲生态区旅游开发项目、景泰县大敦煌影视基地开发建设项目等10项文化旅游续建项目,实施景泰县西路军一条山战斗遗址公园、会宁县南川田园综合体·水云小镇、靖远县水岸三合景区开发建设等23项新建文化旅游项目,截至目前完成投资15.2亿元。积极推进文化旅游康养产业倍增计划,实施会宁县杨崖集镇中药材特色康养小镇、会宁县南川田园综合体、白银区水川康养小镇、白银市平川区“古韵陡城”康养小镇等4个康养项目。二是推进全市景区提档升级工作。制定印发《白银市景泰黄河石林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方案》,研究制定了《白银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方案》,全力推进会宁红军会师旧址进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质量景观评审名单;大坪凤园花海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积极推进白银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和会宁线川田园综合体国家3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白银区顾家善村被评为全国第三批旅游重点村,白银区水川镇五柳村,景泰县中泉镇红岘台村、五佛乡兴水村,靖远县兴隆乡大庙村,会宁县丁沟镇线川村等5个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积极开展会宁县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和白银区水川镇顾家善村、会宁县老君坡镇谢家埂子村、靖远县糜滩镇独石村、景泰县喜泉镇大水䃎村等全省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创建,大力实施文旅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打造高质量乡村振兴“旅游版”。四是加大白银文旅宣传推广力度。在天津市成功举办“黄河之上·多彩白银”甘肃白银文化旅游(天津)推介会,“黄河之上·多彩白银”情景歌舞剧在天津开展交流演出,通过天津当地的各类线上、线下媒体广泛宣传白银特色文旅资源。通过“白银文旅”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矩阵,持续发布白银文旅宣传信息,提高白银文旅知名度。

2022年,白银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重点围绕建成“沿黄旅游经济带上重要节点城市和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总体目标和构建“两个品牌景区、两个特色旅游产品、三大国家文化公园、三大旅游发展带、五大主题旅游线路”的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

打造两个品牌景区。以黄河石林、会师旧址等两个品牌景区开发为重点,坚持立意新、标准高,避免低水平、常规性开发,全面推进黄河石林、会师旧址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精心打造设施优良、服务一流、环境优美、形象鲜明、独具魅力的品牌景区。

培育两个特色旅游产品。一是打造中兰客专旅游线路。串联中兰客专途经站点,以中兰客专为依托,培育贯通中卫沙坡头,平川区鹯阴古渡,靖远县水岸三合,白银区黄河湿地、“六朵金花”,兰州百公里黄河风情线等黄河沿线景区(点)的中兰客专旅游线。二是打造“环白银火车游”旅游专列。串联白银市境内平川区红会站、长征站,靖远县东湾站、靖远站,白银西站等火车站点,打造“环白银火车游”豪华旅游专列,开发火车漫游系列产品。

推进“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一是加快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点实施明长城索桥古渡遗址公园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永泰城址保护利用项目建设,打造集登山健行、徒步运动、乡村休闲等于一体的“长城文化体验之旅”,推动“长城文化保护带”向“长城保护与文旅产业展示带”转型,活化长城文化遗产。二是加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点实施会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会师红色小镇建设项目,推出“重走胜利会师长征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打响“长征会师胜利之旅”红色旅游品牌,推进红色初心教育和长征红色主题旅游深度融合。三是加快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围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实施一批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

构建三大旅游发展带。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强化与甘肃“河西五市”联动,培育贯通“白银—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精品丝路旅游黄金带;积极参与共建“甘南—临夏—兰州—白银”黄河风情旅游带,形成南接青海、北通宁夏的黄河上游旅游长廊;主动融入“兰州—会宁—平凉—庆阳—华池—延安”长征胜利会师红色旅游带和“会宁—靖远—景泰—古浪—高台”红西路军西征红色旅游带,传承红色记忆,弘扬长征精神,打造白银红色旅游新高地。

开发五大主题旅游线路。根据白银市的旅游资源特色和区域分布特点,主动对接国家“三区三州”旅游扶贫环线建设和省上交响丝路·河西走廊1号线、交响丝路·黄河风情2号线和“如意甘肃”为主题的跨市州全域旅游主干景观廊道建设,集中力量开发提升五大跨区域旅游精品线路。重点打造以黄河石林为代表,串联白银、平川两区和景泰、靖远两县并延伸对接兰州、临夏、中卫等上下游旅游城市的黄河风情游;以会宁红军会师旧址为代表,依托景泰、靖远、平川红色革命遗址并延伸对接腊子口、哈达铺、延安为轴线的红色教育游;以花村·顾家善为代表,依托大水䃎村、龙湾村、小黄湾等乡村旅游点并延伸对接青城古镇、258公里沿黄旅游长廊的乡村休闲游;以火焰山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为代表,并延伸对接平川陶瓷小镇、景电水利风景区的工业文明游;以黄河石林滑雪场为代表的冬季冰雪游。通过资源共享、品牌共建、线路互联,不断扩大白银文化旅游影响力。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