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用新闻助力地方发展 ——《读懂甘肃》略评

来源/ 来源:中国甘肃网 作者/ 时间/2022-04-17 15:15:58

当今,认识、了解我国各个行省的万千事迹,已经有了十分丰富的渠道。我们可以从卷帙浩繁的地方编年史中研赜每一个省域印记,可以从各种小推送、vlog、短视频和直播中体验节点化的地域景观,亦可从兼具温度、广度、力度、深度的新闻作品中览视地域发展的风景线。而《读懂甘肃》正是这样一部由新闻组成的“地方志”作品。该书由原中国青年驻甘肃记者站记者狄多华、张鹏先生共同编写,两位作者凭借敏锐的社会洞察力、深厚的专业素养和质朴的乡土情怀,一步一个脚印地刻录了西部省份甘肃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近十余年的发展业态,并以“青春报道”“多难兴邦”“教育之路”和“文化视野”等六个章节展现在读者面前。从一般角度看,该书“报道集”的形式,无疑为读者认识甘肃提供了新颖、独特视角;在更为专业的立意上,《读懂甘肃》还是运用新闻讲好地方故事、谱写地域希望、协同地域治理的良好范本,值得每一个新闻工作者认真研读、收获启迪。

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我国自古就有“富庶者无如陇右”的说法,足见甘肃在历史上的强盛。但自宋元政治经济中心向东部、南部转移,甘肃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的界面。新中国成立后,三线建设、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等一系列大政方针的更递融合,牵引着甘肃从工业化到现代化乃至信息化发展的快速转型。但有限的经济水平、不尽人意的自然环境,以及传统、现代思想复杂交织的社会文化氛围,还是增加了省域管理治理、产业优化升级、地缘价值拓展的难度。对此,《读懂甘肃》用一个个鲜活的新闻故事,展示了甘肃一路走来的不易。例如书中讲述了时任甘肃卫生厅厅长的刘维忠同志推行“微博问诊”的艰辛,部分地区农民脱贫、巩固脱贫成果过程中遇到的坎与难等。不难发现,这些新闻示例在反映现实的同时,也在引领读者透视标准化治理模态和地方特殊因素嵌合形成的地域发展逻辑及其对地方业态的牵引作用,进而感受制度到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教育建设、生态建设的具体需要、展开向度和未来路径。我们常说,优质的地域新闻不能止于事件、故事本身,而是应当帮助读者克服抽象、宽泛的地方印象,为其形成具体地方认知提供背景资料、框架视野乃至思维启迪。在这方面,《读懂甘肃》无疑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当然,读到“医改难”“税改难”“教育难”这样的字眼,任何人都会觉得心头一酸。这种心境,对于土生土长的甘肃人而言,实是更加复杂、刻骨:自上世纪80年代伊始,甘肃未被划入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域,而是被定位为一个需要“开发”、“帮扶”省份。相对穷苦的环境,夺走了甘肃“小富即安”的既成条件,加之在互联网尚未蓬勃的年代,甘肃很难像曹县那样,依托媒介环境形成“冲向世界”的超现实和浪漫主义情怀。因此,在甘肃做新闻宣传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用客观事实点亮省域的希望曙光,构筑积极健康、直面未来的社会政治生活心态。纵观《读懂甘肃》,我们能在多篇报道中领会到作者运用娴熟的希望叙事框架。如作者谈到着力资助贫困生的兰州理工大学:作为一所地方一本院校,兰理工的学生多来自本省贫困地区,为了做好保障,校方管理者历经坎坷,建立起奖、贷、助、补、捐、俭相互配合的资助体系,不仅为原本贫苦、自卑的学生提供了援助,也借此培养了他们感恩、乐善、致力回报社会的心性。再如作者谈到甘肃民勤县“教育立县”的故事:当时这里生态环境薄弱,没有产业支撑。对青少年来说,读书考学向外发展是唯一选择。为此,该县将一块占地180亩、可年获利1亿元的园艺场让渡出来搞建设,以解决走读难题。此举苦了县城财政,却拓宽了底层孩子读书改变命运的道路。不难发现,这些新闻并非在诉诸完美无瑕、宛如童话的“希望”,而找到理想期冀与骨感现实之间的某些通约点并将之放大、升华,再沿着“痛并快乐着”的纹路刻画甘肃建设者和甘肃人民无畏艰难、绝处求生的发展心志,以期在唤醒人们的积极情绪和深省力量,鼓舞人们沿着美好方向开拓未来。这样的新闻,既起到了动员鼓劲的宣传效果,又实现了积极正面的现实赋义,也彰显了悲天悯人的情怀、完成了以文载道的使命。

除宣传鼓劲外,新闻的另一大功能是社会监督。传统观念认为,“监督”就是对公权力的揭丑、抨击。但极端、僵化的监督会转化为“负面报道癖”和“问责强迫症”,唆使新闻工作者用冲突性、灾难性、消极性、悲剧性的框架看待、呈现问题。而《读懂甘肃》试图说明,新闻工作者应该为“监督”注入纾困、弥合、调停、建构的元素,应该以化解冲突、凝聚共识、解决问题、展望未来为根本导向,更应该在国家与社会、治理者与公众之间搭好相互理解、共面挑战、团结发力的阶梯。譬如曾聚焦甘肃石羊河的问题,作者巧妙运用调查报道促成了上游对下游的道歉,加快了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步伐。狄多华先生指出,面对新闻事件,新闻工作者与治理者必须一边“打”、一边“交”,在“对抗”中寻求合作,其终极目标是促成问题的解决。换句话说,新闻工作者不能用静止、孤立的眼光看待问题,而是要在“过程”和“筹划”中把问题推上化解的轨道;与之相应,关乎问题的“报道”也不能是结论式的“成品”,而是在与多元主体“打交道”的一连串的行动中画出一个共赢的风向标。[ 参考姜红、印心悦:《作为“实践”的新闻——一个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视角》,《国际新闻界》,2021年第8期,第41页。]。也只有如此,新闻才能在发挥监督、瞭望作用的同时,有效参与到地域治理的内外环节当中,成为地域建设的推助器。

伴随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新闻信息的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媒介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也为各个地域的形象呈现和现实赋义提供了新的传播图谱。从这个角度看,《读懂甘肃》中相对传统的报道形式并不显得超前。但新闻领域核心精髓之一,是理念、价值和实践经验的传承升华。如何与时俱进地将记者情怀、技术逻辑、新闻逻辑与地域发展逻辑相嵌合,如何用新闻助力地域发展、讲好饱含正能量、建设性和希望性的地方故事,无不值得我们永远思考、追问。对此,新闻工作者不妨翻阅《读懂甘肃》,在一篇篇内嵌地域新闻精髓的报道中细读体会,从中吸收经验、收获启迪。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