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陇溪春色

来源/ 天水日报 作者/ 时间/2022-05-20 23:15:58

原标题:陇溪春色

■ 《陇溪九逸图》

■ 今之“陇溪春色”

□ 王广林  明代学者胡缵宗撰《秦安志》,情注故里,热情讴歌秦安自然、人文风景,其“八观、十二咏”,对明代秦安名胜古迹作了高度概括。清乾隆《直隶秦州新志》根据《秦安志》中的名胜内容,重新审定选择,将秦安名胜列为“八景”。民国时秦安亦有“八景”,但内容与旧有异。胡缵宗笔下的“八观”是:陇溪春色、锁峡秋光、兴国梵宫、九龙湫窟、陇首晓耕、高峰晚眺、墨土嘉禾、古庙奇槐。

明《秦安志·地理志》如是描绘“陇溪春色”:绿溪多圃,圃多花果,而三春争妍,有异于他溪者。

陇溪,即陇水,葫芦河古名。明代,陇水两岸“绿溪多圃,圃多花果,而三春争妍,有异于他溪者。”清代,“陇溪春色”被列为秦安八景之一。民国时期,罗家伦(首任清华大学校长,时任西北考察团团长)赴西北,途经秦安,作诗描绘秦安桃园美景:一川斜处树交柯,廿里桃林掠眼过。我想重来三月暮,秦安城外佔春多。

陇溪春色,呈现出的是一派优美的田园风光,却根植着一段500年前秦安文人的因缘际会。置身于陇溪春色中,仿佛仍能感触到历史的温热。

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春,61岁的胡缵宗结束了仕宦生涯,回到秦安。当年中秋节,他与其他先后致仕归里的八位朋友聚集于邢家村(今兴国镇邢泉村),饮酒赋诗,挥毫泼墨,陶醉于山水之间,号称“陇溪九逸”。

邢家村位于秦安县城南三里处,后靠长山,前临陇水(葫芦河),溪流淙淙,鸟语花香,环境幽雅,风景宜人。陇溪潺潺,三春争妍。九位名士齐聚陇溪,超凡脱俗,卓尔不群。这就是胡缵宗等九人号称“陇溪九逸”的来由。

“陇溪九逸”除胡缵宗之外的八人是:杨进,河南临颍主簿;陈善,河南许州同知;蔡贇,山东费县主簿;孙述先,山东登州通判;张惠,四川保宁府推官;李麟,四川顺庆府知事;王朝元,四川剑州知州;王正人,山西屯留知县。九人中,进士一名,举人、贡生各四名,年纪最长的77岁,最轻的56岁,任职期间,均政绩突出。

九人约定每年元夕(元宵节)、上巳(农历三月初三日)、端午、中元(农历七月十五日)、重九(重阳节)、南至(冬至)集会一次,“皤首皓皓,野服翩翩,登皋呼鹿,策石探泉”,“或寿以诗,或借以歌”,“抱膝长吟,击琅浩歌”(胡缵宗《陇溪九逸图序》),过着闲云野鹤般的自在生活。后来,又有关治教(山西临晋知县)、李元芳(顺天府宛平知县)、姚通(山西榆社主簿)、李岱(河南考城知县)、成文林(未仕)、侯一元(吏部验封郎中)、丁继文(山西潞州学训导)等七人入会,名流荟萃,盛况空前。

现存《陇溪九逸图》长39厘米,宽77厘米,为明代绘制,上方书写胡缵宗的序文,下方书写其余八人的五言绝句八首,中间为图。序文通过与父老乡亲的对答,充分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感情。八首诗对仗工整,均含作者的字号。图的背景为连绵起伏的群山,岩水四注;左有苍松,四老坐饮,三侍者持壶侧立;中间二老,一写字,一坐观,旁立书童三人,另有二侍者展字幅于旁;中前二老对弈,三侍者炙酒煎茶,又有一老伫立桥头欣赏美景,二书童相随。

“陇溪九逸”每逢集会,必悬此图。他们继承中国文人优良的传统美德,“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看似醉情山水,实则壮心不已,制订乡约,设馆授徒,为家乡的文化教育事业发挥着余热。从这个意义上说,明代秦安“陇溪九逸”正是古代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一个缩影,亦是那个时代的一抹春色。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