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现代化生态新城建设再发力 兰州新区发布《2022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
中国甘肃网5月25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近日,《兰州新区2022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印发,从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两个方面,为兰州新区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指明了方向。
实施生态保护修复
打造绿色生态屏障
《工作要点》提出,实施新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扎实开展兰西城市群生态建设行动,加快建设兰州—兰州新区—白银黄河中上游水土保持及生态修复示范区,打造“陇中生态平原”。持续健全林长制责任体系,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原则,加快国土绿化进程,厚植绿色生态底色。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国储林项目和交通水系绿廊、绿道、绿地建设,启动实施城市生态绿化提标改造工程,全年完成造林复绿3万亩,着力打造秦王川绿色生态屏障。
有序推动新区“南下”与兰州市主城区相向融合发展,谋划实施东南部166平方公里未利用地开发项目。开展生态治理+农业用地开发整理,推进陈家井邓家沟、窝窝井村下西山沟、西昌沟等区域土地开发整理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10万亩高标准农田提升改造任务。加快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配套,完成2257户舟曲县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任务,适时启动陇东南暴洪灾后重建搬迁,打造省内受灾、避险易地搬迁移民主承载地。
补齐水利工程短板
提升灾害防御能力
《工作要点》提出,推进呢嘛沙沟、水阜河、蔡家河等小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入黄排洪沟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提升工程,加快机场三期防洪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着力完善河道堤防、山洪防治等防洪体系,全面提升新区水资源保障供给、防洪抵灾能力。实施陈家井尾水生态治理工程,争取纳入国家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不断增强区域流域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能力。
抢抓国家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战略机遇,争取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指挥中心落户新区,争取更多用水指标,为区域长远发展提供充足水资源保障。聚焦甘肃水利“四抓一打通”目标任务,加快引大干支渠封闭改造,推进庙儿沟水库、平岘沟调蓄水池、第一给水厂三期、乡村振兴产业园供水工程等项目建设,持续完善水网布局。
加快兰州新区第三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与水循环利用中心、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危险废弃物处置中心等项目建设,强化废水、废气、废渣等监管。持续加强环境质量改善,精准科学依法治污,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无废城市”建设。
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工作要点》明确,加快兰石、兰泵、兰电、博睿重装等企业转型升级,加大装备制造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建成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绿色工厂。围绕建设“第一个千亿级”产业园,加快完善化工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全力服务东金硅业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全面启动10平方公里光气产业园建设。加快宝武10万吨负极材料、海亮15万吨铜箔等项目建设,推动宏宇20万吨负极材料、道氏12万吨负极材料加快前期手续办理,力争甘肃德福二期3万吨锂电铜箔项目达产达标,三期4万吨项目年底投产,打造西部新材料及新能源储能电池生产基地。
加快完善城市矿产与表面处理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积极引进汽车与家电拆解、再生利用和电镀及涂装等项目。加速招引模具、轮毂、电控、饰件配件等上游企业,积极引进氢能产业,全链引培新能源汽车产业。依托现有医药资源优势,引进中西药、疫苗、防疫物资等产业项目,推动佛慈、和盛堂等项目扩能达产,加快兰州新区现代中药产业园建设。抢抓“东数西算”机遇,加快“丝绸之路信息港”、国家超算中心、区域智能计算中心等项目建设。
大力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推进农业“三化”建设提质增效,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园、双创基地等设施农业产业园建成投产。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同位素实验室建设,组建医用重离子技术应用创新联盟,争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新能源与储能国家实验室等布局新区,提升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实施创新型企业树标引领计划,引培一批科技雏鹰、瞪羚、独角兽、隐形冠军、小巨人企业。
加快物流通道建设
增强互联互通能力
《工作要点》提出,持续提升对外开放能级,加快推进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中兰客专、环线铁路、中通道等项目建设,争取新区南站建成投运。持续推动轨道交通5号线、城际东环线项目,启动新区至城关、安宁、永登等快速通道前期工作,规划建设“皋兰新城”主干路网,增强内外互联互通能力。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依托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构建“城市云脑”运行体系,加快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千兆城市”“高水平全光网城市”建设,打造数字化、智慧化、系统化“全感知城市”。开展“健康新区”行动,推动省残联康复中心医院建成投运。加快职教园区B区建设,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打造“技能甘肃”示范区。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有序推动新区与皋兰县深度融合发展,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建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