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文化标本”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甘肃省2022年非遗购物节即将精彩亮相

来源/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作者/ 时间/2022-05-27 09:17:07

原标题:“文化标本”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甘肃省2022年非遗购物节即将精彩亮相

庆阳香包

中国甘肃网5月27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

6月8日至6月12日,甘肃省2022年非遗购物节将在张掖正式亮相,将有遴选出的30家非遗工坊的产品集中亮相。这些产品已经一改往日手工制品的稚拙,逐步开始从包装、设计、创意等诸多方面不断升级,将往日人们眼中“小众的” “古老的”那些非遗产品逐渐引向蓬勃发展的文化消费市场。

  “非遗”这个词

  变得愈发活灵活现起来

源远流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只是简单的民俗或技艺,而是千百年来的艺术结晶,沉淀着生生不息的生活智慧,是时代馈赠的宝贵精神财富。但是,在传统文化热潮持续高涨的当下,如何将这种精神财富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相连接,增强制作者与审美者之间的渠道畅通,是当前“非遗”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支持甘肃省建成2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甘肃省文旅厅、省扶贫办共同认定91家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市(州)认定13家,“非遗工坊”无疑为非遗传承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甘肃省2022年非遗购物节启动后,全省各地的非遗工坊积极主动报名,最终遴选了30家非遗工坊参与展示展销。

庆阳香包绣制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兰芳制作的布老虎“憨憨”也在展销之列。这是虎年伊始她的原创作品,融合了非遗手工技艺与时代审美相融合的布老虎很快被某知名快餐品牌看中,预定了1000份礼盒,搭载礼盒一起来到消费者手中的还有非遗守护感谢信、《丝绸之路自驾游护照》和《如意甘肃·多彩非遗》手绘图。

春节期间,憨憨还作为新华社与腾讯新闻官方发布的微信红包封面,与全国上亿用户见面,几百万人的手机微信里都藏着这只“虎头虎脑”的老虎“憨憨”。

还有冬奥会期间,甘肃省非遗传承人用剪纸、编织、手工的方式,制作了“一敦难求”的冬奥会和残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孩子们跟着剪纸艺人一刀一剪制作的时候,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词便开始在孩子们的指尖不断传承着,变得愈发活灵活现起来。

  匠心打造

  用当代审美影响非遗手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也是极具珍贵价值的文化资源,如何让非遗进入现代生活一直是其传承保护的难题,而通过将现代美学和设计的元素注入非遗当中,则为非遗提供了一种延续繁荣的全新可能。

从2019年疫情开始到使用健康码、场所码,人们从未像今日一样渴望“绿码”,于是与“绿码”谐音的“绿马”大行其道,这给了手工制作极其广阔的创意空间。定西市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菁菁制作的毛线编织“绿马”也将在此次购物节期间亮相,此前在非遗工坊一上架立即被人爱不释手地买走挂在包上、手机上,当做一个个美好祈愿。

到敦煌旅游,无论是当地人还是网络的攻略上,都有要喝“杏皮水”的建议,杏皮水是敦煌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用当地杏皮加冰糖煮水而成,酸甜可口。

敦煌市面上销售杏皮水的店很多,购买的游客也多,透明的塑料杯,最多在封口的塑料上印上厂家,让80后回忆起学校门口卖的饮料,有一种怀旧的风潮。在全国茶饮市场如火如荼抢滩登陆之际,人们对饮品的包装审美需求开始提高。至此,敦煌杏皮水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军与外地设计师对接,打造了一款橙色为主色调的杏皮水外包装与主题海报。

这款设计与长沙的网红茶饮“和颜悦色”,西安的网红茶饮“茶话弄”一样凸显本地特色,以敦煌莫高窟标示性建筑“九层塔”为主题,色泽明快,十分适合出现在敦煌打卡照片中。

还有参与甘肃省2022年非遗购物节展销的夏家黄酒是2018年纳入成县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主打“蜂蜜酒”“柿子酒”,味道微甜而不辣,口感符合当前人们喜欢的“小甜酒”标准。他们今年改换了新包装,据说是传承人夏亚辉去了南方一趟后,觉得沿用多年的陶土大肚酒罐不够美观,于是便邀请了陇遗有礼品牌设置了一款满意的外包装。

这款外白装主色调为蓝色,蜂蜜酒用磨砂的玻璃瓶灌入后,有一种低调朴素的审美,这是当前人们最喜欢的“极简风格”。

  “文化标本”

  变身流动艺术

“短视频是非遗最好的载体,这种活态唯有视频才能完全展示。”甘肃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刘卫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2022年1月份,由文旅部非遗司支持、甘肃省文旅厅主办、甘肃省非遗保护中心承办的“甘肃省非遗工坊第二期技能培训班”在兰州榆中浪街开班,短短几天的培训中,涵盖了直播、短视频拍摄,新媒体平台应用等满满的干货。这些新的技术服务,托举着传承人走到前台直面受众,通过最原生态的生活方式,来吸引对非遗感兴趣的城市生活人群,改善传承人处境,最终增加收入,使传承人与市场形成正向循环。

洮砚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卢广成是网上销售的受益者,近几年来,团队通过抖音、淘宝直播带货,每年线上销售额能达到100多万元,制作的洮砚销往全国各地。

甘肃省2022年非遗购物节期间,甘肃省非遗中心官方账号提前半个月,通过图文、短视频、海报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启动预热,参与的30家工坊产品都会以视频的形式,与网友提前见面。同时,所有参与工坊都进入“购物节直播”矩阵,除了线下销售之外,工坊商品还通过直播的方式,与天南海北的消费者“线上见面”。

在网络销售行之有效的生产性转化中,传统文化实现了传袭和“破圈”,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停滞的“文化标本”,变为流动的现代艺术。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超 文/图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