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张家川深化“放管服”改革 为企业松绑为发展除障为公平护航

来源/ 来源:中国甘肃网 作者/ 时间/2022-05-27 19:31:11

一切有益于人民的改革,都应该万难不辞、万险不避。近年来,张家川县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痛点”“堵点”“难点”,坚持把不该管的事交出去、把该管的事管好、该服务的服务到位,力争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更大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合力,助力实现民族地区转型升级示范区的奋斗目标。

围绕“审批更简”目标,简政便民提升效率

坚持把该“放”的彻底放开、该“减”的彻底减掉、该“清”的彻底清除,不留尾巴、不留死角、不搞变通。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过程中,张家川县将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作为重点,在简化审批、规范标准、优化流程等方面齐发力、做实功,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认真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同时,着力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对358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实行“多证合一”,实现“一网申请、一窗受理、一次办理”,企业开办时间由3个工作日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1日办结率达到70%。全面取消企业名称预核准,实施网上自主申报,企业登记实现全程电子化,网上名称自主申报通过率达98%,精简审批事项,压缩审批时间,以“多规合一”为基础,加强信息共享,进一步压减建设项目规划用地审批事项和材料,不动产一般登记、抵押登记时间均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坚持投资项目审批便利化,对重大项目实行投资决策并联审批,审批时限压缩在20个工作日以内,一季度共受理项目145项,总投资56.99亿元,其中:备案项目10项,总投资4.64亿元;审批项目135项,总投资52.36亿元。

同时,张家川县对行政权力事项进行重新确认,调整公布权责清单,有效解决行政权力名称不统一、内容不一致等问题。及时承接调整下放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共取消下放调整行政权力事项17批次167项。推进权力下沉,向乡镇下放公共服务事项62项,向村级下放公共服务事项43项,医疗保障、社会救助等事项实现“就近可办”。全面推广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分3批公布告知承诺制事项117项。进一步消除审批服务中的模糊条款、兜底条款,大幅压减自由裁量权,切实将权力置于制度框架内规范运行。

围绕“监管更强”目标,创新监管激发动力

牢固树立简政不等于“减政”、放权不等于“放任”的理念,主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由政府管的事情能管住、能管好、能管到位。

创新监管体制,大力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动执法重心下移,各乡镇全部成立综合行政执法队,有效解决了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问题。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动态调整并公布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执法人员名录库和检查对象名录库,实现监管全覆盖。去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归集涉企信息1149条,归集信息种类齐全、完整准确,基本形成涉企信息全量归集的局面,各部门应用协同监管平台开展双随机检查积极性、主动性极大提高。各乡镇、各部门共计划开展随机抽查107批次,计划抽查市场主体400户,检查完成223户,检查结果已经全部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对外公示。

加大执法监管,大力推行分类分级监管,根据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程度和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探索实施市场主体分级、差异化监督管理。全面推行宣传引导、行政约谈、行政告诫等柔性监管方式,实现法律“权威力度”和执法“人性温度”融合。公安部门对14类轻微违法行为实行警告处罚,不予罚款计分,道路交通事故符合快处快赔条件的走快速理赔程序,对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市场监管部门在严守执法监管底线红线的前提下,对67种市场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予行政处罚;城市管理执法部门通过建议、提示、解释、告诫等方式,引导行政管理相对人自觉守法,规范经营秩序。

强化信用监管,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制度建设,构建激励与惩戒并重机制,通过“信用张家川”网站定期公布信用红黑名单,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对信用记录良好的企业、社会组织在市场准入、资质认定、行政许可和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确保守信者得到奖励;对列入不良信用“黑名单”的企业和社会组织,依据政策法规进行联合监管、联合惩戒。

围绕“服务更优”目标,优化服务提升效力

坚持将优化服务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落脚点,全面加强优质服务供给,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程度。

打造政务服务“综合超市”。为进一步健全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办事,县政务大厅安装电子审批、电子监察、视频监控、智能叫号系统;增设咨询台、智能导办区、茶水间、残疾人通道等便民服务设施。按照“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要求,共设公安、人社、退役军人、公积金4个服务分厅,设立税务办理、医疗报销、项目并联审批、不动产登记、商事登记、综合事务服务6个办事服务区,推行“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散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窗口服务模式,让“部门内部转”“干部跑”代替“群众跑”,极大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共设置72个前台审批服务座席,20个后台审批座席,进驻窗口部门35个、事项1448项,工作人员106人,满足全县所有涉及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部门进驻办公使用,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一站式”“一门式”服务。

减少政务服务“繁文缛节”。针对审批事项流程不优化、前置要求多、程序复杂,有些事项互为前置等问题,依托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减少审批环节,固化审批流程,优化办事流程。按照“能合则合、能简则简”原则,大力整合办理环节、精简办理流程、缩短办理时限,减少群众和企业重复提交材料和到现场办理次数。认领县级权限内“最多跑一次”事项91项,可实现办理的61项,占县级政务服务事项的67%。建立标准化体系,明确审批流程和材料清单,编制完成政务服务事项精制化标准化办事指南。规范行政审批前置条件,按照“六个一律”的要求,专题开展“五减”和证明项清理工作,坚决砍掉各类繁琐无用的证明和手续,减少重复提供、反复提供材料现象,解决“为审批而审批”怪象,县直部门平均跑动次数0.23,平均材料数2.91,承诺时限压缩比达64.54%,即办件率达25.15%。

构建政务服务“高速公路”。推进行政审批系统与甘肃政务服务网张家川子站互通融合,印制网上行权导引操作手册和宣传海报,通过人性化流程引导、场景式服务等方式全方位为办事企业群众提供网上办证、办照、审批服务。通过邀请技术人员集中现场培训、网上在线指导、线下督查督办等方式,推进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工作。同时,为了切实方便群众,在大厅各窗口显著位置公布高频办理事项办事指南二维码,群众运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了解办理事项所需各种材料及办理时限等办事要素,实现办事“一码通”。

疏通政务服务“神经末梢”。为增强乡村两级服务能力,制定《张家川县乡村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方案》,规范硬件标准和工作人员服务行为规范,加强县级服务大厅和15个乡镇、255个行政村便民服务中心(室)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构建上下联系、联通、联动的三级服务平台。将乡镇各站所事项全部整合进入便民服务中心开展窗口服务,设立社会保障、三农服务、建房审批等综合服务窗口,推行窗口管理模式和“一站式”柜台服务,实现“办事有阵地、服务有标准、效率有提升”目标。全面推广“四办工作法”,建立民事代办工作机制,各行政村确定代办员,为群众提供代办服务。去年以来,乡村两级便民服务机构共为群众代办各类事项80000余件,涉及养老保险、民政救助、就业失业登记证、开具各类证明等服务事项,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