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甘肃网讯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携手教育部、科技部、人社部、国资委、共青团中央共同发起,央视频携手国投人力共同主办的“国聘行动”第三季——“不负韶华 国聘行动”火热进行中,兰州信息科技学院应邀出镜,介绍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坚持高质量就业结果导向的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及学生就业服务。
学校的育人举措得到了众多用人单位的认可,培养的毕业生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及丰富的动手实践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助力,在这方面学校具体是怎么做的,让我们一探究竟,除了展示学校的基本情况、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还有该校的在读学子,对兰州新区倚能集团进行实地探访,由本校毕业的师兄现担任集团项目经理的肖永军带着师弟深入了解企业,体验学生毕业后在企业的工作和生活。
Q:兰州信息科技学院是一所怎样的学校呢?让我们一起听听直播间专家怎么说
A:兰州信息科技学院是最早入驻兰州新区职教园区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21年由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转设成立,是甘肃省首批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试点院校。在办学20年的过程中,学校学科专业的结构和设置始终坚持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及产业发展需要,学校坚持“工程和服务现场工程师与管理者”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致力于培养专业型的应用层次本科人才。
学校位于兰州新区职教园区,校园占地面积1026亩,全日制在校生近1.3万人,教职员工900多名。学校设有8个二级学院及工程训练中心、创新创业中心,专业设置以机械、电气、计算机等工学类专业为主,经济、管理与文学类专业协调发展,覆盖面较广。学校现有42个本科专业,其中2个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专业入选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今天恰逢建校20周年,在这期间,学校已累计为国家培养了近5万名应用型本科人才,毕业生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和栋梁。学校连续获评“甘肃省非师范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稳定在96%以上,学生学习的专业跟就业后岗位的对口程度也是相匹配的,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产业及社会的广泛认可。
Q:做为一所工科院校,在推进校企融合和产教融合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哪些呢?
A:学校在做应用型人才培养时,会首先给我们的学生做一个定位,或者说画像,因为我们的学生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和学科背景,在现今社会,有一个多样化的发展诉求,在不同的行业有想从事的不同职业。所以学生要求学生必须要具备去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技术、经营、管理等,我们希望学生在这些方面有高技能有高素质,这是我们希望同学们在本科毕业时能达到的一个状态,当然这个过程是我们和企业在同步进行培养及互动的。同时学校和企业也在不断追溯这样的过程,在学生成长3-5年,甚至10年以后,在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我们更期望这些学生成为最优秀的工程师和最优秀的管理者,成为产业的中坚力量,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这是我们对学生的总体定位。
在应用型本科这个层次,我们做的最多的就是产教融合及科教融合,从这两个角度去紧贴产业的发展。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各个专业学科群的交叉融合和发展,是跟着国家产业的发展布局在动态的发生变化。我们的专业发展一直是在匹配产业的需求,我们在做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尤其是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我们有大量来自企业、行业、职业的专家,来加入到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来。坚持产教融合和科教融合,不光是学校的事,有地域、有产业、有企业,大家一起来合作。我们在两个融合的基础之上,我们还是关注对学生培养的三个维度,我们对学生的界定也是比较清晰的,第一,我们希望学生去掌握够用的学科专业知识,这是作为一个本科人才的基础。第二,我们希望学生具备相符的技术实践能力。第三,我们希望学生养成相应的应用创新思维。
学校通过产教融合和科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发力: 一是以国家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专业建设;二是以产业人才需求为导向调整培养方案;三是以“2+1+1”产教融合方式落实学生能力培养。即学生在一、二年级2年的时间,以通识和基础应用技能培养为主线,要求学生获取程序语言、工程基础技能应用等方面的职业技能证书。在三年级1年,以对接行业综合技术、企业文化、从业资格为导向,进行学生应用能力的训练和见习、助理等初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取。在四年级1年,以对接行业主流需求和岗位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联合企业,协同培养、定向就业。
我们设定了这样的培养模式和要求,到底如何去落实和保障,第一就是着力建设四位一体分层分类协同育人平台。加强学校优势学科专业群发展建设与相关产业链群人才及技术需求紧密融合,分层分类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产教融合基地、产业学院和工程技术中心,形成地方、行业、企业等人才与技术需求主体充分参与的协同育人平台,服务学生不同学习成长阶段和不同职业发展需求的专业实践及职业历练平台。重点面向数字信息、智能工业、智能建造、新经济产业等领域,与星火机床、华天电子、倚能电力等204家行业头部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形成学生认知实践、专业实习、就业实习与就业发展的主阵地。
第二就是与中国移动、吉利汽车、昆山巨林等产业核心企业共建校内产教融合基地,形成以物联网工程甘肃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12个校内产教融合基地,建立校内教育教学与产业技术发展的紧密连接。
第三就是成立华为云学院、360网络安全学院、中船鹏力产业学院、苏州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达索数字智能产业学院、兰州新区精细化工园区产业学院6家产业学院,集地方、行业及产业多种渠道资源,共同设计培养标准,共同实施教学活动,实现面向产业需求的精准育人。
第四就是面向高端产业聚集区域,发挥特色学科优势,在桁架机器人、智能机械手、精密模具成型等产业细分领域,与头部企业共同建立7个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形成校企协同技术研究与融合创新的平台,服务师生高层次项目式一体化产学研。
第五就是保障培育双师双能融合型师资团队。师资团队是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实施的主体。通过“双师型”师资特征和“融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促进教师团队与产业的深度对接与融合,在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同时,形成覆盖主要学科专业群的双师型师资团队。“双师型”师资的两个贯通:一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贯通,既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教学经验,也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特长与实践教学能力,同步指导学生知识学习与实践训练。二是技术研究与产业应用相贯通,既具备一定的项目开发及创新研究能力,也具备一定的产业应用现场问题解决能力,全面引导学生视野拓展与能力提升。
“融合型”团队的两个融合:一是跨学科专业的融合,由来自关联学科背景的师资组成,服务学生宽口径学科基础积累。二是跨职业平台的融合,由校内专职教师和来自校外企业或社会个行业及组织的兼职教师组成,服务学生专业化职业素养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