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钻研15载 甘肃公路养护有智囊

来源/ 来源:中国甘肃网 作者/ 时间/2022-06-17 22:40:05

近日,2021年甘肃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晓民参与的《内陆寒旱区盐渍土路基与半刚性基层病害机理及防治技术》项目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从业15载,依然醉心于公路养护技术的探索创新,一个个奖项成果成为李晓民攀登科研高峰的勋章印记。

筑巢引凤 甘肃交通进英才

一切要从2008年说起。

2008年,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基于全省高速公路养护实际,在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组建成立公路养护技术研究院,引进从事公路养护技术研究的李晓民博士,并抽调了一批技术人员,迅速形成优势互补、学术视野开阔的公路养护设计队伍。

2008年,31岁的李晓民放弃人人羡慕的一流大学教师身份,毅然前往甘肃,将青春奉献给了甘肃公路养护科研事业,这一干就是15年,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的他最终将根扎在了陇原大地上。

2008年开始,李晓民带领技术人员针对甘肃路面病害复杂的形成条件,从养护设计入手,将新的养护维修方案和新技术、新材料引入到甘肃,使甘肃公路路面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成绩斐然。此外,他又将固废材料循环利用作为科研发展的主攻方向,在绿色公路设计、产业化建设方面不断攻坚。

爱岗敬业、刻苦钻研的李晓民,十多年如一日,奋斗在科研工作一线,承担了多项重大科技项目,参编了多部甘肃省地方标准,完成了我省许多里程碑式的公路养护技术研发和成果推广应用,先后获多项省部级奖励,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交通运输部科技英才等学术荣誉,以很高的学术造诣、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工程经验,成为甘肃交通行业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头羊”。

因路制宜 公路养护新突破

初来乍到,重任在肩。来到甘肃的李晓民面对着严峻的现实:甘肃东西横跨千里,地质、气候等自然因素千差万别,一个成熟的技术方案搬到另一个市区可能就会“水土不服”,公路养护亟需因路制宜;同时,古永、巉柳、白兰等早期通车的高速公路已运营10年左右时间,进入15年设计寿命的中后期,路面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种病害。

寒冬腊月里,为了早些出试验结果,李晓民的身影经常出现在料堆里,从冻得硬邦邦的料场中寻找适合的试验材料。他放弃休假奔波在勘察现场、他没能照顾正在生产的妻子、他没能守候年迈的父母、他带领着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队伍,翻越了甘肃养护道路上的一座又一座大山。

仅仅5年时间,李晓民带领科研人员通过自主创新和先进技术的引进再创新,建立了甘肃省典型沥青路面结构,推广SMA路面、高性能沥青路面(Superpave)等先进路面结构,减少了公路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害。针对早期建成的高速公路路面病害严重、养护维修资金压力大的问题,他带领团队将先进的公路养护理念及新技术引入到公路养护维修设计中,显著提高了高速公路路面品质、延长了服役期、降低了养护成本,得到全国同行的认可,在历年公路养护国检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甘肃公路养护技术研究院也取得了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综合甲级资质、桥隧专项检测甲级资质,并先后获得甘肃省交通运输厅颁发的十佳班组、青年文明号等称号。

产学研结合 科研创新出效益

李晓民还兼任兰州交通大学兼职教授,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科研模式,带领团队及时跟进国际领域相关研究热点,更新公路养护维修设计理论及方法,通过示范推广新成果创造经济价值。

他主持研发的“沥青指纹识别快速检测系统”在全国累计销售110多台,形成产值3800万元;研发的树脂基和聚合物水泥基快速修补材料,在甘肃累计销售5000多吨,创造产值近2000万元;超高性能混凝土产品实现产值1100余万元;桥梁伸缩缝快速修补材料,已实现销售产值1000余万元;推广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工程应用规模达到6.9亿元,节能80%以上,减少污染气体排放90%以上……在科研成果转化、产业拓展方面,走出了一条“技术+产业”的道路,带动了我省交通行业科技产业的发展。

“解决不了行业痛点的,不要搞;没有核心技术的,不要搞;创造不了效益的,不要搞。这是我们搞科技创新的三个原则和底线。”李晓民介绍,近几年,甘肃公路行业不断探索石料的高品质化利用研究,提高石料利用的同时,探索用废料代替石料,既缓解环境压力,又解决公路修建的原料问题。

据悉,省公交建集团目前在省内布局了5个大的石料加工基地,未来将聚焦工业固废的资源化利用相关技术开发与服务。李晓民介绍,公司最近的一个研究成果,就是完成了国内首个钢渣改良黄土路床试验段,并且已经在G312线清傅公路投入利用,“抛开经济效益,光是看使用钢渣腾换出来的土地资源,社会效益都是巨大的。”

以身示范 为交通培养人才

作为甘肃省公路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路基、路面专业领域的技术带头人,李晓民以身示范,全身心投入到公路养护事业中。

2020年8月,陇南泥石流灾害造成严重的公路损害,李晓民连续奋战在灾区一线10余天,在泥泞里跋涉,用脚步丈量每一处破损,精确制定道路保通、桥梁加固方案,保证抢险抢修工作顺利进行。

他先后主持了十天高速、雷西高速、成武高速、渭武高速、平天高速等多条重大高速公路工程路面设计工作,承担省级科研项目达23项,组建了多个科技创新团队,获得省部级奖项10余项,获专利授权14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参编行业标准或甘肃省地方标准8项。

同时,李晓民重视科研团队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牵头组建了多个省部级研发平台,开设了“路面养护与材料研究创新工作室”,组建了甘肃交通行业博士科研团队,该团队有博士6人,硕士14人,通过与高校联合培养,广泛引进技术人才,逐步发展成为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同时,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与输送,目前培养了3名博士,与高校联合培养了6名硕士,为甘肃省人才队伍建设贡献着力量。

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李晓民和他的团队十余年奉献在甘肃公路养护事业中,紧跟国际研究热点、紧贴公路养护实际,不断精进技术攻坚和科研创新的实力,成为甘肃公路最可靠的智囊。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