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燕 马龙 刘刚林 陈礼娟
游览永靖县炳灵寺石窟,探秘“中国石窟的百科全书”,感受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走进临夏州彩陶馆(博物馆),一件件精美绝伦的彩陶和带着历史温度的玉器,映照出源远流长的史前文明;
置身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领略世界六项之最的风采,感应3000万年前的生命回响;
来到广河县齐家文化博物馆,触摸历史文化的脉动,感悟齐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前往康乐县景古红色政权纪念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
临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也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考古发掘最多的地区之一。这里,黄河文化、彩陶文化、大禹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历史文化交相辉映,马家窑、齐家等文化遗址星罗棋布,恐龙足印、古动物化石等反映地球演化进程的地质遗迹分布密集,是镶嵌在甘肃这柄“玉如意”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珍惜定格的历史,爱护不朽的文明。近年来,临夏州把繁荣振兴文博事业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重任在肩的使命,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大文物保护和传承,不断拓展文物保护理念和发展模式,扎实推动文物普查、保护与利用工作,让沉睡的文物资源“活起来”“火起来”,文物保护事业进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为临夏打造“五个区”、建设“六个临夏”提供了文化支撑。
文物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16家博物馆(纪念馆),829处文物遗址点,26686件馆藏文物,其中一级文物135件,二级文物748件,三级文物5251件;炳灵寺石窟、齐家坪遗址、林家遗址等29处不可移动文物被国务院、甘肃省政府公布为全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千年的文明进程给临夏遗留下了丰厚的文物资源,出土的“彩陶王”“中华第一刀”“中华第一镜”“玉七联璧”等一大批珍贵文物,成为临夏的地域符号和靓丽名片,向人们揭示着人类从洪荒走向文明的足迹,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实物见证,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
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是时代的召唤,历史的使命。为此,临夏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根据“中华文明探源”和“考古中国”工程的研究方向,印发了《关于加强全州文物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实施方案》,制定了《临夏回族自治州考古工作计划(2022-2026年)》,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文物保护工作,走访调研文物保护单位,了解全州文物保护情况,成立了临夏州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临夏研究基地、临夏州文物保护研究会,创办了《彩陶文化研究》期刊。同时,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文物利用、文物保护与城乡建设、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文物保护与民生改善之间的关系,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深入挖掘文物资源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创新宣传途径,展现文化魅力,形成了全社会参与文物保护的工作格局。
其中,可圈可点的亮点不少。
——先后对广河县赵家遗址、大夏古城遗址,康乐县边家林遗址,东乡县林家遗址,积石山县新庄坪遗址进行考古勘探,为后期的整体规划以及考古发掘、文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积极推进齐家坪、林家、半山、边家林四个黄河文化史前遗址公园建设项目。
——对全州现有石窟寺实地开展摸底调查,编制了石窟寺调查报告,建立了国家名录。
——争取项目资金,积极开展博物馆改造提升工作,不断提升博物馆的展陈水平和研究宣传教育等功能。
——加强文物工作队伍建设,引进文博高层次人才,招录文博专业人员。广泛开展馆际交流、管内培训、输出培训等,极大提高了文物从业人员的综合水平。
文化传承: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
在临夏分布广,距今约有5300年—4000年的马家窑文化,被誉为“甘肃的仰韶文化”,是学术界公认的与敦煌文化齐名的甘肃两座文化富矿之一,堪称世界文化的瑰宝。在2021年举办的马家窑文化学术报告会上,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马家窑文化这一主题,展开了一场精彩绝伦的顶尖对话和观点碰撞。
“能够在临夏参加马家窑文化学术报告会,特别是在临夏博物馆看到馆藏的这么多彩陶,无论在专业方面还是从个人来说,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临夏有那么多的民间力量在做马家窑彩陶的收集、保护、馆藏及研究等工作,这也是我没有想到的。”来自河北师范大学的教授汤惠生深有感触地说道。
如何在保护好文物的同时,合理利用文物资源更好地融入社会发展?如何深入挖掘文物所蕴含的文化、社会、经济价值,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临夏州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一直在思考、探索和实践。“让文物讲述历史,我们就要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推动文物‘活起来’,用心、用情讲好临夏文物故事。”临夏州文旅局负责人说道。
文物无言,却是历史最深情的讲述者。近年来,临夏州依托丰富的文物资源,连续举办齐家文化研讨会、和政古动物化石国际研讨会、马家窑文化学术报告会等高规格学术会议,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开展沟通交流、学术研讨、互鉴共享,为临夏文物保护和深度开发建言献策,用最新研究成果、学术成就,加大对文物的保护传承弘扬力度,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让临夏丰厚的各类文化资源串点成线、交相辉映。同时,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以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红色文化等为主题的展览,不断提升临夏文物的影响力;利用每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开展“博物馆在我身边”“齐家文化的前世今生”“流动展览进社区”等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鉴古知今、观史启智、考古研学、传承文化,增强了全州各族人民的文化认同,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让文物“活”起来,融入现代生活。今年,临夏还将举办“文明汇聚·光耀河州—史前文化临夏论坛”、和政古动物化石保护研究与开发利用国际研讨会、第一届甘肃·积石山大禹文化学术研讨会。
全民参与:让文物找到最好的归宿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坐标,也是一个地区文化记忆和文化创新的新基地。走进临夏州彩陶馆(博物馆),富足、殷实的文物家底令人叹为观止,丰富而珍贵的藏品传递着历史的回声,讲述着属于这片土地长久的繁荣与文明。“自从州上倡议书发出之后,前来我馆无偿捐赠藏品的群众很多,馆藏文物数量、品种越来越丰富,截至目前,馆藏文物由以前的4288件达到现在的12096件,未进行鉴定的藏品还有5554件。”临夏州博物馆负责人介绍道。
“情系临夏、传承文明,奉献社会、大爱无疆,捐赠藏品、泽被后世。我们呼吁各非国有博物馆、民间收费机构、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人士大力弘扬‘爱国爱党爱家乡、团结奋进争一流’的新时代临夏精神,积极行动起来,踊跃捐赠藏品……”今年年初,临夏州委州政府向全社会发出捐赠藏品倡议书,一时间,全州广大企业家、文物爱好者等怀揣对文博事业、对美丽家乡的热爱之情,积极响应号召,纷纷将珍藏多年的藏品无偿捐献给博物馆,掀起了捐赠藏品的热潮,为传承文化印记、赓续历史血脉作出了贡献。截至目前,全州各博物馆收到来自社会各界捐赠藏品突破2万件,馆藏文物的数量、质量、类型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博物馆是文物最好的归宿。藏品捐赠不仅丰富了临夏州文物的数量和品种,还保证了文物安全,正如一位捐赠者所言:“文物在我们的手里就算保护得再好,也难免损坏、损伤,只有把它放在博物馆里,才能得到更好地保护,也能发挥最大的价值。”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我们看见一幅经济社会与历史文物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正在临夏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