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会“呼吸”的雪域羚城 从环境革命到生态领跑

来源/ 来源:央广网 作者/ 时间/2022-07-01 22:57:49

原标题:会“呼吸”的雪域羚城 从环境革命到生态领跑 

央广网兰州7月1日消息 (记者 邸文炯 实习生 石珂鸣)绿色,是合作市的底色,更是发展的成色。

雪域羚城合作市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今天的羚城“天蓝、地绿、水清、景美”,七年前却是“黄沙漫天、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模样。这样的变化离不开合作市全民参与的环境革命。

截至2021年,合作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已连续六年居甘肃省各市州首位。

合作市城区俯瞰图(央广网发 合作市宣传部 供图)

垃圾有“归宿” 城乡焕新颜

2015年,一场声势浩大的环境革命从甘南州合作市发起。

曾经的合作市,很多村庄内部道路凹凸不平、牛粪遍地;各式各样的垃圾飘散在草地上、河道周边;家家户户房屋破旧、杂物乱堆;室内因为常年烧干牛粪和柴草,烟熏火燎,内部漆黑一片。

满目疮痍的环境终于被人看到,由市委市政府牵头,以打造“全甘肃14个市州最干净的城市”为目标,号召全体居民参与到这场环境革命中来。

合作市勒秀镇民居(央广网发 合作市融媒体中心 供图)

许多人世世辈辈都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很难意识到这样的环境有什么“不对”。因此,环境革命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群众的不理解,家住合作市勒秀镇吉利村的楞木代说:“村民们第一反应是,搞啥呢?有什么用?”

随着村委会的干部们多次入户宣传,村民们逐渐意识到自己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在破坏生活环境美观的同时,还可能会影响人们的生存环境。楞木代说:“随着大家环保意识的提高,每个人都开始弯下腰捡垃圾。现在不仅垃圾没有了,在政府的帮助下,我们也住上了‘三室两厅’人畜分离的‘玻璃暖房’。”从2016年至2021年,合作市在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方面共投资8.67亿元,对农村的灶台、卫生间、炕台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

合作市城区景色(央广网发 甘南州生态环境局合作分局 供图)

接下来,合作市又开展了“烟头革命”。据统计,环卫工人每天捡拾的垃圾中烟头占的比例最大,捡起一斤烟头需要保洁员弯腰1700多次,环卫队队长尕旦才让说到:“如今的合作市,附近如果没有垃圾箱,居民们就会把烟头掐灭装进自己的口袋。”人们将一个大目标转化为一次次弯下腰与直起身的自觉习惯,垃圾开始从大家的视野中消失。

生态“后进生”的华丽转身

生态治理,启动了合作市环境革命的第二个战场,“碧水蓝天净土”的生态画卷逐渐显现在人们面前。

近年来,合作市加速建立河湖长制等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领导、组织、责任体系。目前,全市32条河流,一座水库,设立各级河湖长115名,城乡河道水域累计清理沉积淤泥及垃圾40万余立方米,完成了12条沟道75.84千米清淤疏浚工作。目前市内3座水电站都安装了流量实时视频监控,与水务、生态环境部门联网,保证了必要的生态下泄流量。

合作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央广网发 甘南州生态环境局合作分局 供图)

在水质安全方面,合作市累计投资近1亿元实施了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修复、污水收纳、水源地保护等工程项目。目前全市重点流域地表水、地下水水质均达到或优于国家Ⅲ类标准。同时,合作市还建成农牧村安全饮水工程210处,解决了4955户2.5万农牧民群众的饮水问题。

环境革命还增加了合作市内的水资源量。勒秀镇党委副书记邓兴介绍:“勒秀镇周边有许多泉水在2000年至2015年这个阶段是干枯的,2015年之后,才又慢慢流起了水。”邓兴说,2015年之前,因气候干旱以及植被破坏等问题导致勒秀镇地下水位下降,水土流失严重。现在通过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扩大了土地绿化面积,植被的涵水能力得以提升。

合作市勒秀镇草原风光(央广网发 合作市勒秀镇政府 供图)

与此同时,合作市通过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国土绿化、退牧还草等生态工程,累计完成造林绿化面积4.13万亩、改良退化草地3万亩、治理黑土滩和毒害草3.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原有的4.61%提高至现有的5.82%、草原植被盖度由原有的83%提高至现有的97%、城区绿化率从原有的23.1%提高至现有的38.7%,面山森林覆盖率从原有的27.8%增加到现在的68.2%。

提到合作市城市空气质量指数能够连续六年位列全省市州首位的原因,甘南州生态环境局合作分局局长薛禅生说,合作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通过实行工业企业“出城入园”政策,从源头上减少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减煤、抑尘、禁燃、控车、问效”等措施,进一步降低了低空面源空气污染。

合作市海拔较高,全年平均气温较低,家家户户几乎都用土炕取暖,传统土炕的燃料主要是牲畜粪便、干柴等,一经燃烧很快便有黑色浓烟从中冒出。为解决这类家庭废气污染,各个社区的干部们一手抓动员,一手递补助,把精细化管理标准和责任落实到“最后一米”“最后一人”。

现在,合作1万多户城乡居民的土炕改造为使用清洁能源的新型“电炕”,城区576家餐饮业单位中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90%,高效油烟净化设施安装率达到92%。

下一步,合作市将高标准推进大气、水、土壤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构建起天蓝、水清、草绿的生态格局,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承担起合作市作为“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区”的责任与义务。

沐生态“春风” 享文旅“新业”

环境革命所带来的好处远远不止这些。

2016年至2020年五年间,合作市累计接待游客 1044 万人,年均增长 10.6%;实现旅游收入58亿元,年均增长 12.2%,旅游业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不少人从靠天吃饭的苦日子过上了“靠景吃饭”的好日子,日益发展起来的“旅游标杆村”“旅游专业村”甚至吸引很多外地人来到这里办起农家乐、藏家乐。

合作市加拉尕玛村草原风光(央广网发 合作市加拉尕玛村村委会 供图)

2020年末,陈霞从陇南来到合作市加拉尕玛村与朋友一起经营一家农家乐,她说:“我们初来加拉尕玛村时,店对面的山一片荒芜,现在那里已经修好了栈道,还在修广场和游乐场。” 2021年,合作市投资了l.22亿元建设俄合拉、加拉尕玛、博拉3个旅游标杆村和门娄(开斗)、加拉贡玛、麻木索那、安果、博拉5个旅游专业村。陈霞说:“目前我们月平均收入有5万左右,随着加拉尕玛旅游标杆村的建设发展,我相信生意会越来越好。”

加拉尕玛村村支书杨丹智介绍到:“旅游标杆村的建设是委托资质好、能力强、有经验的设计单位,在了解当地风俗,生产生活方式,结合当地村民的实际需求之后,才进行了旅游标杆村的设计。”现在,村民们不仅住得“美”,心里更美。

合作市加拉尕玛村内环境(央广网发 合作市加拉尕玛村村委会 供图)

2022年,合作市计划持续投资1.19亿元建设了16个生态文明小康村,涵盖34个自然村,惠及553户3663人。目前,项目总体进度20%。合作市自然资源局局长蔡春龙说:“生态保护是底线,也是红线。合作市是‘城市中的草原,草原中的城市’,我们在发展中保护生态,保护中发展城市。”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