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出道50年热度不减反增 还能有谁?唯有铜奔马!

来源/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作者/ 时间/2022-07-06 09:15:03

原标题:出道50年热度不减反增

还能有谁? 唯有铜奔马!

中国旅游日纪念邮票(票面图案之一为铜奔马)。

1972年2月,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参观武威雷台出土铜奔马及铜车马。

中国香港1978年发行的金质铜奔马纪念章。

五十年前的京城二月,春寒料峭。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专程赴故宫博物院慈宁宫参观中国出土文物展览,展品里包括甘肃武威雷台汉墓出土不久的铜奔马。尼克松观后感言:“中国真的是个文明古国,你们一说就是几千年前的珍贵文物,而我们美国只有200年历史。”

随着铜奔马在新中国外交舞台上震撼亮相,以其为主题的纪念章、邮票、烟标、旅游工艺品等日益成为中外收藏圈的宠儿,为构塑新中国国家形象特别是提升甘肃的文化影响力,立下了名副其实的“汗马功劳”。

1

铜奔马在故宫首度登场之后,1973—1974年期间,它又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的重要展品,先后在法国、日本、英国、罗马尼亚、奥地利、南斯拉夫、瑞典、墨西哥、加拿大、荷兰、美国、比利时等国展出,这是“第一次在国外展出新中国的出土文物,展品虽然在数量上只占新中国出土文物的极小一部分,但包括其中最佳的精品。”夏鼐曾称赞展品中的“铜奔马”之形象“昂首奔驰,矫健生动”,同时高度评价了它的独特价值,指出汉代自武帝时由大宛国输入“天马”或“汗血马”,在东汉画像石和壁画上常见骏逸良马,陶俑中亦有良马,但迄今还没有见到像这件“铜奔马”这样神态生动的,“实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该展览在各国巡展期间,观众逾500万人次,特别是在伦敦展出的近四个月中,观众达77万人次,创下当时伦敦艺术展览参观量新纪录。臧克家在《踏燕追风铜奔马》一文中充满激情地写道:“这只铜奔马,是条神龙。以世界为场所,飞奔绝尘,引人注目,博得喝彩。它是中国人民的光荣,它为社会主义大放异彩!”

铜奔马在这次环球巡展后,还于1978年在中国香港展出,此后再未踏出国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在英国展览期间,《泰晤士报》及《星期日泰晤士报》赞助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纪念章(铜质和银质),正面图案为铜奔马并环铸“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和“中英友好”字样;背面图案为伦敦皇家学会外景及“CHINESE EXHIBITION 1973—1974”字样。中国香港也曾发行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金质纪念章,正面图案为铜奔马,下方有“香港·1978·HK”字样及中英对照展览全称;背面图案环铸一组敦煌飞天造型,亦颇具甘肃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在欧洲巡展期间,相关国家印制的不同语种展览图录及海报,也大多选用铜奔马作为封面图案。

由此可见,铜奔马在近半个世纪前,是当之无愧的新中国文物外交“形象代言人”。

2

邮资票品素有“国家名片”美誉,是国家形象的重要视觉识别元素之一。自1973年至2014年的四十多年间,国内外先后发行了九种以铜奔马为主题或主体图案的邮资票品,包括普通邮票、纪念邮票、小型张、小本票、明信片等邮品类型。

最早发行的铜奔马主题邮票是中国邮电部1973年11月20日发行的《出土文物》,邮票一套共12枚,其中之一即为铜奔马。研究者指出:“这套邮票选用了12种文物的图案,是我国近几年来发现的数万件精华历史文物的缩影。”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外邮政机构先后发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展览·日本》小本票(票面图案为铜奔马,发行时间1981年4月29日);中国友好观光年纪念邮资明信片(票面图案为铜奔马,发行时间1992年4月17日);联合国普通邮票——铜奔马(发行时间1996年2月2日);中国旅游年纪念邮票(票面图案为铜奔马,发行时间1997年1月1日);“马踏飞燕”普通邮资片(发行时间2002年1月10日);“丝绸之路”系列邮票——大漠雄关(票面图案含铜奔马,发行时间2012年8月1日);“马踏飞燕”个性化邮票(发行时间2013年5月19日)。

时间最近的铜奔马主题邮品,是保加利亚邮政总局为纪念中国和保加利亚建交65周年于2014年发行的小型张——当年适逢中国农历马年,故票面图案以中匈两国各自代表性马文物为主题,分别为中国国宝文物铜奔马和保加利亚世界文化遗产“马达尔骑士”岩刻,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国内相关企业和单位还曾经出品过以铜奔马为主体图案的烟标、年历卡等。比如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甘肃天水卷烟厂出品的“奔马”牌香烟系列烟标主图案即为铜奔马,有红标、白标等不同规格。中国远洋运输公司上海分公司印制的1978年系列年历卡,其中一款即以铜奔马为正面图案,并使用了较为少见的铜奔马别称——“马踏飞鸟”(附英文译名)。

3

不同材质和比例的铜奔马复仿制品及以其为原型的工艺品,是计划经济时代工艺美术和旅游商品领域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具有官方旅游史性质的《当代中国的旅游业》一书曾如是记述:“随着‘地下宝藏’的不断发掘及地面古迹的修缮开放,中国古代文物复仿制工作开展很快,出现了一大批高质量优秀作品。”该书特别提到甘肃所作武威雷台汉墓出土文物“马踏龙雀”复制品,“神采飞动,风靡香港。”官方外宣刊物《今日中国》(英文版)更是为甘肃生产的铜奔马复仿制品做起了广告:“甘肃省工艺美术厂以‘马踏飞燕’为蓝本,运用中国传统铸造技术,仿制的‘铜奔马’也成为中外游客喜欢的旅游纪念品。”

甘肃武威是铜奔马的故乡,铜奔马复仿制产业起步较早并形成一定规模。据《武威市文物志》载,1979年元月,武威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即启动铜奔马复制工作;经过四个月反复试验,成功复制出第一批铜奔马。省文化厅于同年6月批复武威县,在坚持少而精原则前提下,可以搞铜奔马复仿制品并积极争取销路。同年12月,武威县文物管理委员会附设文物复制品展销服务部。1980年后,武威县的铜奔马复仿制业务投入小批量生产,产品材质包括铜、铝两种,比例包括原大、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并开始向国内外销售。在此基础上,生产单位还注重技术革新;1982年11月,“铜奔马仿古着色”技术获甘肃省科技进步成果三等奖。

实际上,早在金属质铜奔马工艺品问世之前,中国“瓷都”景德镇已经试制出了瓷雕“马踏飞燕”,并在1974年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即“广交会”)上惊艳亮相,引起中外客商瞩目。

据《骏马奔腾谱新曲——瓷雕“马踏飞燕”观后》(原载《景德镇陶瓷》1975年第1期)一文介绍,瓷雕“马踏飞燕”系受铜奔马启发而仿制,因其原型文物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度的工艺水平,在制作过程中,创作者考虑到瓷雕的成型与烧炼工序,兼取了“唐三彩”陶马健壮的形体与唐马在尾部的雕琢;体态结构上,运用了现代解剖技巧,使作品显得格外真实、生动、矫健、雄壮。成品瓷雕“马踏飞燕”装饰了传统的乌金釉,釉色润黑光亮,烘托了奔马雄浑的形象,突出了瓷器艺术品光致茂美的特点。

无论铜奔马、铝奔马、瓷奔马,都堪称今日铜奔马文创产品之鼻祖,20世纪七八十年代研发生产的此类工艺品大多已成绝版,其收藏潜力亦为圈内看好。

4

1983年10月5日,国家旅游局发出通告,将甘肃武威雷台汉墓出土之“天马”确定为中国旅游图形标志。有学者指出:“凡是到中国来旅游观光的海外华人及各国游客,首先接触的是象征泱泱东方文明大国旅游业圆形标志中的武威出土的铜奔马。”官方外宣出版物中亦有类似表述:“中国旅游的景点,宾馆饭店或旅游纪念品上常可见到这样一种图案:一匹矫健的奔马,右后足踏一飞燕,这便是中国旅游的标志——马踏飞燕……这件艺术品既符合力学原理,也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因此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件珍宝,所以将它作为中国旅游的标志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2018年,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国家旅游局完成了自己光荣的历史使命。经文化和旅游部同意,于当年12月将原国家旅游局办公大楼上悬挂的三面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徽标和国家旅游局徽标移交甘肃省,永久安置在铜奔马出土地——武威雷台。这组徽标具有特殊的历史和纪念意义,也是国内外铜奔马主题收藏品家族中的“独苗”,作为反映时代变迁的珍贵物证,已然具备一定的文物价值,可谓铜奔马故事的无言讲述者。

5

最后紧跟热点,赘言几句。“神马来了”系列文创产品,系出名门,自带光环,除了印着铜奔马图案的咖啡、雪糕、口罩等一次性快消品外,大部分以铜奔马为创意蓝本的文创产品本身亦具有一定收藏价值,拥趸众多。若干年后,也许还有保值甚至升值空间呢。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特约撰稿 史勇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