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坚定不移抓落实 凝心聚力促发展——武威市认真学习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综述
工人在采摘串收番茄。金奉乾
甘肃玛岈冰川矿泉水有限公司生产线。
整装待发的中欧班列“天马号”。甘曜毓
绿意勃发新武威。
天祝县哈溪镇现代农业种植园区。甘曜毓。
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 通讯员 张志华 甘曜毓
连日来,从机关到企业,从农村到社区,一场场统一思想、领会精神、凝聚力量、振奋精神的学习宣讲活动,让夏日的武威大地处处涌动着学习宣传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的热潮。
6月1日,武威市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制订贯彻落实省党代会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建立推进省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的有效机制,推动省党代会确定的各项部署落地见效。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武威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确定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具体部署,积极融入“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努力构筑河西走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桥头堡,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武威篇章,努力将省党代会描绘的美好蓝图一项一项变成“施工图”“实景图”。
产业成链群龙舞
产业成链群龙舞,风云激荡气象新。武威市聚焦7条重点产业链,扎实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着力打造新能源、奶业、特色食品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产业格局。
6月7日,武威市生态环保产业链党委揭牌成立,聚焦“党建引领”核心,用“党建链”串起“产业链”,促进链上相关企业优势互补、互助共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设到哪里,党建引领作用就发挥到哪里。武威市通过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人才育在产业链,推动党建工作融入产业链发展全过程各环节,积极构建“党建引领、行业归口、产业链接、融合发展”的产业链党建体系,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实现党建工作与产业链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共赢目标。
6月14日,武威市举办绿色生态产业暨国际陆港外向型经济云招商推介会,特色农产品、食品加工、奶产业、新能源及装备制造、文化旅游、信息产业、特色医药、生态环保等领域成为投资热点,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纷至沓来,45个招商引资项目成功签约,签约资金66.6亿元。
6月15日,甘肃药业集团普安制药年产5000万盒(3亿支)宣肺止嗽合剂等液体制剂生产线升级改造项目开工建设。项目预计2025年底全部建设完成,建成后将新增年产值约12亿元,总计产值达20亿元,在赋能武威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有力带动中药材、辅料、包装材料等产业链协同发展。
大产业、大发展,高质量、高效率。近年来,武威市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将奶产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位推动,全力打造甘肃乳都和百亿级河西走廊黄金奶源基地,已初步形成“1+N”奶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数据无言,却最有说服力:武威伊利乳业从奶源培育到签约落地,从开工建设到投产运营,用了不到两年时间;从建成投产到产值突破10亿元大关仅用了一年时间,2021年营业收入突破10亿元、产量突破12万吨。全市千头以上大型牧场14个,现存栏奶牛7.5万头,日产奶量810吨。全市种植饲草115万亩……
天马腾空正当时
近年来,武威市抢抓“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重大机遇,加快建设甘肃(武威)国际陆港,不断提升基础设施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完善交通设施建设,建设便捷的能源通道,立足区域优势产业,开展与亚欧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在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的同时积极开辟国际市场,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物流、文化旅游产业,着力建设向西开放的重要节点城市。
目前,武威市依托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建成“两中心两口岸一场站”五大外向型经济平台。武威保税物流中心是我省首个海关特殊监管场所和目前唯一的B型保税物流中心;常态化运行的“天马号”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发运范围已覆盖中亚、欧洲各大港口城市;进境木材指定监管场与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已全面建成投运,其中木材监管场是全国第二、北方唯一的内陆进境木材监管区;武威铁路集装箱场站已建成投入运营,产业集聚优势正在逐渐显现。
跨越山川河湖,天马蹄疾步稳。乘着外向型经济发展东风,武威市相继开通中欧班列“天马号”、中俄木材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际货运班列。去年,武威保税物流中心与格鲁吉亚伙伴基金会互设保税海外仓。
大建设,互联互通。
聚焦互联互通,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基础设施建设,畅通联动发展合作动脉,武威铁路国际集装箱场站项目应运而生。该项目规划从国铁干武线园墩车站接轨,引入2.18公里铁路走行线至新建集装箱场站,是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口岸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已建成的武威保税物流中心、进境木材指定监管场地、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运行的必要支撑设施。
甘肃(武威)国际陆港管委会建设管理部负责人张利德介绍,项目目前已完成验收前各项准备工作,投用后将打通陆港进出口货物“铁路运输最后一公里”,有效提高运输效率,对于促进陆港中心区招商引资、进出口贸易加工产业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同时,依托国铁干武二线与兰新线贯通,经兰渝铁路与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互联互通,形成以铁路、公路、海运为骨架的陆海联运物流体系,成为国际贸易通道的中转枢纽。
大手笔,积蓄动能。
如今,外向型经济已成为武威市突破发展瓶颈的新引擎。在不断开放的格局下,武威打破现有产业格局,调整单一的产业结构模式,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优先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产业和生态环保产业,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赢得比较优势。
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发力外向型经济,助力高质量发展,武威正铺展开扩大开放开发的画卷。
风光无限新未来
放眼武威,大批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在各县区遍地开花。
今年以来,武威市规划建设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7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4个,新增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1500万千瓦。先后引进华电集团、亿利集团、嘉寓国际等多家大型央企和知名企业集中连片开发建设太阳能、风力发电等项目,并成立工作专班,开辟审批绿色通道,提供“保姆式”服务。
产业配套,追风逐日更“风光”。武威市结合新能源资源开发与产业培育融合发展需求,将省里下达的200万千瓦风光电建设指标配置到远景能源、华电集团、国家能源集团等11家企业,配套风光电装备制造、氢产业、储能等协同产业项目13项,总投资72亿元,全力打造河西走廊新能源生产基地、储备基地、输出基地和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乡村振兴谱新篇
过去的黄花滩,戈壁无垠黄沙漫漫。如今,这里草木葱茏、绿意盎然。
穿行在黄花滩生态移民区,一路郁郁葱葱。极目眺望,万亩戈壁滩上波光粼粼,成片的温室覆膜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为了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能致富,古浪县按照“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思路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精细果蔬为主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以牛羊鸡鸽为主的舍饲养殖业。截至目前,移民区累计建成日光温室7828座、养殖暖棚2.4万座,果蔬年产量达6.5万吨,通过光伏扶贫、兴建规模化牛羊养殖场等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移民村村集体经济均达到33万元以上。
2018年,孙得虎一家从贫困山区搬迁到富民新村。农技专家按期指导,不愁技术;种的作物签了订单,不愁销路。没了后顾之忧,孙得虎承包了5座日光温室种植蔬菜,甩开膀子干。
“以前在山里,一年到头辛苦不说,口袋里还没几个钱。现如今,种植日光温室蔬菜,棚均收入2万多元,真是挑上了‘金扁担’。”孙得虎笑着说,“挪穷窝、住新房、有新业。现在的生活和过去相比较,就是天上和地下。”
黄花戈壁,产业兴旺;沃野田畴,生机勃勃。武威市坚持以工业思维发展现代农业,深度构建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大力发展牛羊猪禽果菜菌草“8+N”现代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出一批有特色有影响力的农业品牌,走好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发展路子,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绿水青山展新颜
巍巍祁连,青山苍翠;石羊河畔,风景如画。呵护绿水青山、践行绿色理念,已成为武威人民的普遍共识。
“今天的古浪县,生态底色越来越浓,自然景色越来越美。”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党支部书记、场长郭万刚感叹道。
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到鬓角染白的老人,40多年来,郭万刚和林场职工驰而不息、久久为功,让一座座荒山变绿、一个个沙丘止步、一条条河流变清,美丽家园“颜值”不断提高、“气质”不断提升。
逐梦绿色,步履不息。近年来,武威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不懈抓绿化、抓治沙、抓生态,生态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组数据见证绿色蝶变:2019年以来,八步沙林场完成治沙造林6.8万亩,退化林分修复10万亩,辖区内林草植被覆盖率提高到70%以上,古浪县北部沙区239万亩沙化面积得到有效治理。
今年以来,武威市持续组织实施国土绿化倍增行动,围绕“南护水源、中保绿洲、北固风沙”布局,抓增量、保存量、提质量、扩总量,超额完成年度国土绿化目标任务。以凉州区荣生路、新红路两侧区域,民勤县四方墩滩、大坝镇勤锋滩区域,古浪县十二道沟、八步沙区域,天祝县大通河两岸、祁连山保护区外围宜林区域为重点,新增人工造林24.11万亩,新增城市绿地102.03万平方米。
武威市还完成退化林分修复4万亩,封山(沙)育林草8.5万亩,治理退化草原28.21万亩,以建设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为重点,有序扩大林草资源总量。目前,全市森林面积达到92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9.01%;草原面积达到1452.43万亩,草原植被盖度达到4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