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古称河州,位于甘肃省西南部。在这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的河州土地上,孕育出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说唱艺术——河州平弦。河州平弦以旋律舒缓平和,平调弦索伴奏而得名,主要流传于临夏地区,2011年,河州平弦被列入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
为传承和发扬河州平弦,当地文化部门在临夏市开设了传习所。传习所主要负责人、河州平弦传承人李春文谈到,传习所目前有艺人、农闲时的村民、退休的老人等参加,共计十余人。他们都是河州平弦的爱好者,每周一至周四,这里都会进行河州平弦的演奏。
临夏河州平弦传习所 雷宝宝/摄
受父辈的影响,李春文从小爱好民间艺术。12岁开始学习二胡,19岁开始学习河州平弦,在恩师的指引下担负起河州平弦的整理、恢复、传承、创作工作。河州平弦的曲目相当丰富,据老艺人回忆有数百个传统片段,表现内容极为广泛,主要包括历史事件、人物事迹和民间传说等,情节围绕劝人学好、教人向善等主题,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随着社会发展,河州平弦为顺应新时代的需求,由李春文作为主要负责人牵头创作新的作品,内容涉及乡村振兴、抗击疫情、宣传临夏等等。为吸引年轻人的注意,李春文等传承人不断研习河州平弦,创新性地在原有三弦伴奏的基础上加入板胡、扬琴等乐器,为充满西北粗狂风格的平弦曲调增添了文雅、婉转、悠扬的江南气韵,颇受公众喜爱。
河州平弦传承人李春文 曹茜/摄
李春文提到,在河州平弦传承方面,自己亲自给徒弟们教授曲艺传唱、乐器伴奏等。其中有一个正在学习扬琴的小朋友只有七岁,是年龄最小的学员,自己的儿子也在学二胡。疫情原因导致近几年不能开展非遗曲艺进校园演奏和宣传,为此自己也很惆怅。河州平弦旋律复杂,学习需要有一定的乐器基础和文化素养,因此,希望有更多的学生能得到从小的培养。
河州平弦进入过多届非遗曲艺周活动,演出地点远至香港、山东、天津等地,演出效果显著,观众反响热烈。由于河州平弦的基本演唱语言为河州方言,加入河州话口头语,讲究以字生腔,使整个传唱语言口语化、生活化,达到了说唱艺术的特殊效果。多种乐器共同演奏,使得河州平弦的伴奏旋律十分优美,即便不能完全听懂唱词内容,只听旋律曲调也是一种享受。
河州平弦传承人关徐奎等人正在演奏 曹茜/摄
李春文的徒弟、河州平弦州级传承人关徐奎谈到,自己最早接触河州平弦是在200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茶园遇到演出平弦的李春文,两人交谈后,李春文邀请他来传习所,之后自己便欣然加入学习和传承河州平弦的事业。最初学习的时候很艰难,怕出错,一般在团队的最后面演奏,师父李春文鼓励他慢慢来,不要怕出错,经常为他指点二胡的弹奏技巧,传授经验。如今,自己已有所感悟,也能为他人指点一二,进行河州平弦的一些教授工作。
“中国人的东西,咱们中国人要做好!”对于河州平弦及其他非遗的传承,关徐奎这样认为。他提到,近些年来国家大力支持非遗传承工作,不断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高校也开设了传统曲艺相关的专业,这样会有更多的年轻力量加入到河州平弦的学习与传承中,能够更好地推动民间艺术发扬光大,这是一件好事。
河州平弦传承人关徐奎正在展示乐器 雷宝宝/摄
河州平弦流传至今历史悠久,在经久不衰的传唱中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构成部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河州平弦的传承需要创新,无论旋律与内容都是如此,而年轻的一代更是传承路上的中坚力量,要广为宣传,集中力量,共同努力让河州平弦这朵绚丽之花在河州大地上精彩绽放。
(作者均雷宝宝、曹茜、陈小凤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指导老师张维民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