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重走中国西北角|临夏八坊十三巷:老街巷华丽变身新地标

来源/ 中国甘肃网 作者/ 时间/2022-07-21 10:36:10

临夏史称河州,八坊则是临夏人共有的记忆,十三条街巷印证了河州城几千年的历史。

八坊十三巷起始于唐,在明清之际达于盛世。在当年,这里使者穿行不断、商旅来往不绝,是中亚、西域各地各类货物的重要交易集散地。随着时间的改变,八坊十三巷逐步成为一条老街区,渐渐落后于新建城区。到了2016年,这里道路坑洼不平、尘土弥漫、污水四溢,几乎就是一个破败的“城中村”面貌。

近年来,临夏市政府将城市改造建设和努力实现贫困人口尽早脱贫等目标相结合,制定了“文化为先,利民为本”的改造建设理念,对八坊十三巷原有破旧环境进行了彻底改造。政府在“立足群众、创新思路、科学设计、靠前指挥、务实推进”和“利民、便民、近民”的方针下,决定“不拆一间房、不搬迁一户群众、不让群众出一分钱”实现改造目标。

八坊十三巷夜景    张欢/摄

如何实施改造?临夏市政府在科学规划和建设现代化的城市通水、输电和道路基础工程之后,结合八坊十三巷独特的民族和历史文化,就地开发当地传统文化景观、民族生活风情,积极吸收临夏本地马家窑文化彩陶、砖雕、木雕、泥塑、葫芦雕刻等民间艺术项目加入,建设出一片集古民居参观、历史细读、人文休闲、民俗体验、沉浸式旅游、手工艺制售、特色餐饮等为一体的文化消费区——八坊十三巷。

八坊十三巷砖雕图    张欢/摄

整个改造过程坚持了“修旧如旧、恢复原貌、合理利用”的改造思路,坚持了以人为本、让利于人民群众的原则,工程得到了八坊居民们的大力支持。

位于八坊十三巷大旮巷80号的八坊民俗馆,建筑仿造北京四合院形制,融入砖雕、木雕、彩绘等众多地方特色建筑文化,成为是八坊十三巷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后来政府利用保障房政策,对原居民进行了妥善安置,在尽量保留原来特色的基础上对公馆进行了修缮改造,建成今天集“古今、生活、商贸、民俗、八方民居”为一体的八坊民俗馆。

八坊民俗馆内部    张欢/摄

八坊十三巷的翻修也给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在走访当地居民的过程中,游客服务中心门口的保安马先生告诉我们:“以前的巷子全是土路,下雨之后满是泥泞,大人小孩的鞋子上全是脏污泥泞,后来改成了水泥路,就方便了很多,再后来,修建景区之后,为了搭配整体的景区建筑风格,政府又在路面铺上了青砖,增强了整体观赏性的同时,也更加完善了下水管道系统,雨水可以从下水管道流走,即使在雨天,出行也都很方便。”

八坊街道服务中心    张欢/摄

同时,景区巨大的客流量也极大地改善了八坊居民的生活。据当地居民介绍,目前景区的店铺有一部分是八坊外的居民租下来经营,有一部分则是八坊居民将自家的几间房改造为店铺,自家经营。很多外出打工经商的年轻人在看到家乡的商机之后,也回到八坊来做生意。在五一假期、国庆假期等旅游旺季,每天也能获得一笔不菲的收入。

八坊十三巷巷道   张欢/摄

八坊十三巷,如今已经是临夏州乃至甘肃省的文化新地标,这里青砖黛瓦、庭院古香、文化气息浓厚。八坊的灵气、八坊的风韵、八坊的风采,承载着河州的文化底蕴,见证着临夏的开放发展。她是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缩影,也是东方文明的奇迹。相信未来的八坊十三巷、未来的临夏能绽放出更出彩的光芒!

(作者杨紫琼、季怿慧、张欢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指导老师张维民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