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疫”不容迟的流调人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您现在感觉身体状况如何?”“您家有几口人?”“去过哪里?怎么去的?”“别急,先喝点水,慢慢说……”
7月21日凌晨3时许,兰州市城关区联防联控办三楼仍然灯火通明。闫峻和同事们正耐心地给新增确诊患者挨个打电话,开展流调工作。
这里是不同寻常的战“疫”一线,他们是来自平凉的9名流调人员。一个个密接者在这里“浮出水面”,一个个确诊病例行程轨迹在这里形成。
7月12日下午5时30分,平凉流调组到达兰州后,立即召开简短会议安排部署工作,随即开始与时间赛跑。
这9名流调队员均是平凉市及各县(市、区)疾控中心疫情防控一线的骨干人员。他们每天的任务是电话流调、撰写核心信息调查报告和初步流调报告、填报风险点位及管控情况表、发出协查函件。
今年48岁的闫峻是流调队队长,工作二十多年的他参加过多次疫情防控任务。
“确诊病例推送过来之后,我们要立即进行查询,迅速锁定风险点位和密接者。”闫峻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如果不及时锁定,让密接者继续有社会面的活动,就有可能造成疫情的进一步传播。
电话那头的闫峻,声音有些沙哑,“我们必须做到快、准、全,接到任务后大家迅速打电话,逐条记录,确保不漏掉任何一条信息。”
流调工作就是要抢时间、拼速度,争分夺秒与病毒赛跑、和时间竞速。
7月20日晚11时许,队员接到新一拨任务,之后又陆续接到三拨,大家几乎一夜未睡,一直忙到第二天清晨7时许。“凌晨3时30分接到任务时,有的队员刚刚睡下,我把任务发到工作群里,没想到大家很快就回应了。”闫峻说。
为了做好流调工作的关键环节——溯源排查,一次电话询问往往难以挖掘一个人的行程轨迹全貌,队员们经常要反复打电话。遇到不同方言、不善表达、活动轨迹特别复杂的对象,队员们聚精会神、耐心倾听,不放过一丝细节。
截至7月21日,全体队员完成全链条流调231例。在详尽的行程轨迹背后,是队员们追星赶月的溯源排查和不分昼夜的辛苦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