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城区天蓝草绿水清,绿色已成为武威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摄
新甘肃客户端武威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近年来,武威市以建设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为契机,持续开展科学防沙治沙,因地制宜开展政策机制、产业发展和管理体制等模式示范。2013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治沙造林237.8万亩,封育182.9万亩,其中,2022年完成治沙造林15.88万亩,封育3.5万亩。示范区顺利通过国家林草局考核验收,成为全国保留的6个地市级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之一。
武威地处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的核心区域和北方防沙带的中心地带,境内危害严重的风沙口有286个,荒漠化、沙漠化土地分别占国土面积的65.5%、45.9%,防沙治沙是武威市肩负的重大使命。近年来,武威市坚决扛牢生态报国责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坚持自然修复为主,工程固沙、生物固沙、封禁保护相结合,造封管并举,带片网集成,突出重点、因害设防,规模治理,建成了古浪八步沙,民勤老虎口、青土湖、龙王庙,凉州区头道槽等一大批防沙治沙示范样板。
凉州区干部职工在南部山区植树造林。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摄
武威市强化科技支撑,大力推广“草沙障+沙生苗木”、机械压沙等治沙技术和民勤治沙模式,积极开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建成不同类型的防沙治沙示范项目。“十三五”以来,各级财政投入林业项目资金16.6亿元,实施规模化防沙治沙、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专项等重大生态项目。加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管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面积达75万亩,民勤县梭梭井、凉州区夹槽滩、古浪县麻黄塘等沙化土地封禁保护成效明显。坚持“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要求,大力发展沙产业,种植梭梭接种肉苁蓉、锁阳、甘草等沙生药用植物16万亩,建成沙漠雕塑创作基地、摘星小镇、苏武小镇等旅游景点,民勤红枣、民勤枸杞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古浪县干部职工开展春季压沙活动。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摄
夏日海藏公园,碧水映绿柳。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摄
祁连腹地尽叠翠。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