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芳菲》挖掘胶东珍贵的革命历史——
英雄和乳娘:留在大地上的芬芳
□本报记者 李婧璇 通讯员 徐玮一
近日,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和山东书城主办的“英雄和乳娘:留在大地上的芬芳——铁流、赵方新长篇纪实文学力作《烈火芳菲》分享会”在山东书城举办。
《烈火芳菲》是作家铁流和赵方新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作者积数年之功,进行了大量的采访工作,以真实历史事件为基础,谱写了胶东人民的动人篇章。在抗日战场的后方,有这样一群女人,她们用自己柔弱的双肩和甘醇的乳汁养育了革命者的1000多名后代,她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军民鱼水之情。
创作向着人物无限靠近
“我们一直关注胶东,因为胶东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也是一片被热血浸润的土地。”活动现场,作者铁流和赵方新谈到《烈火芳菲》的创作缘起,他们认为胶东有一段很珍贵的革命历史,但一直没有被挖掘出来,尤其令人感动的是胶东有300多位乳娘。
铁流和赵方新去采访的时候,这些人都90多岁了。“我觉得写作这本书也是对她们的一个最好的纪念,因为我们不写的话,她们的故事将被永远带进坟墓,也将永远被埋藏在历史长河里。直至今日,她们的故事仍然能戳中我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也永远能让我们泪流满面。”铁流说。铁流和赵方新也到全国各地采访了众多当年这些乳娘抚养大的孩子,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乳娘的故事。
谈及书名,赵方新介绍:“‘烈火’代表胶东男性的革命者,‘芳菲’则代表的是胶东女性的革命者和这些乳娘。”赵方新坦言,他们在写作的时候就提出一个原则,就是向人物无限地靠近,“向着我们采访的、写到的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向他个人的气质性格一步步靠近。每一个人物都要做到熟悉在心,再去写”。
与此同时,两个人在写作中又有所侧重,铁流更关注女性群体,尤其是女性和战争的关系,而赵方新则更关注作品中对于胶东革命者的书写,他爱他们身上独特的气质,一是刚烈,二是侠义。
有故事,有人物,有灵魂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黄发有读过《烈火芳菲》后,感慨“这是用脚写出来的作品”。他说:“两位作者为了写这本书,跑遍了胶东的村庄,足迹甚至延伸到了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一些地方。两位作家的努力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这部作品与读者站在一个平等的位置,跟读者进行深入对话和交流。”在黄发有看来,“这本书有故事,有人物,有灵魂。”黄发有认为,出生于沂蒙山的铁流,自己当过兵,对故乡的革命历史有深切的了解。正是因为这样,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投入了生命当中的深情,对于革命者的敬重,还有一种理想。这些都已融入到他的生命之中,他才能写出乳娘故事中那些最深沉的东西。
“这本书有第一手的史料,使得山东革命故事版图更加完整。”黄发有表示,一部作品若缺乏真实情感,真实性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部作品一方面具有文学的魅力,另一方面在史料挖掘和历史书写方面也作出很大贡献。
作家高建国认为作者选取的题材和角度非常好,“乳娘有很大的象征意义,告诉我们永远不要忘记人民群众,不要忘记老百姓,这是我们的胜利之本,共产党就是在为人民群众谋福祉。在当下,我们讲述乳娘的故事,让一代又一代的人了解乳娘的故事,是非常有意义的。”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孙书文非常认同高建国的评价,“乳娘证明革命的胜利不是偶然,恰恰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在其背后有着强大的力量。”在《烈火芳菲》中多次出现人与命运抗争的场景,孙书文从中读出了作者在写作时想表达的内核:“他的生命被历史击成粉末,但人的尊严依旧存在。这种力量是人的力量,或者称之为生命的力量,生命怎么样能够蓬勃生长,生命怎么样在烈火中芬芳?也许《烈火芳菲》能够给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