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蓝天碧水踏歌行 ——嘉峪关市水利工作综述

来源/ 作者/ 记者 潘霞 时间/2022-08-09 10:54:02

图为嘉峪关市明珠文化生态园。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巍 摄

融媒体中心记者 潘霞

十年风雨兼程,十年砥砺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水利系统攻坚克难、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勇立时代潮头,以新时代水利人不畏艰难、实干苦干的拼搏精神和风雨无阻、勇往直前的奋进力量,努力书写出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嘉峪关水利精彩画卷。

水利兴则百业旺。为了在茫茫戈壁打造秀美宜居的生态家园,我市努力创新水生态治理模式、大力推进水利立法工作、全力兴修水利工程、致力实现节水农业现代化、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历经多年不懈奋斗,我市各项水利事业获得长足发展,曾经“风吹石头跑、遍地不长草”的嘉峪关,如今已是天蓝水清、地绿景美的“魅力幸福城”。

  加大水利建设,切实夯实发展基础

我市水资源总量为4.78亿立方米,可利用水资源量为3.55亿立方米。全市水面面积728.51万平方米,人均水域面积23.1平方米。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为更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好水力资源,近年来,我市大力兴修水利,建库蓄水,引水入城,逐步构建了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先后实施了讨赖河嘉峪关市区段生态环境治理工程、龙王滩遗址湿地保护工程、双泉水库、南市区“两湖一河”供水工程等多项重点水利项目,逐步形成陆域水域保护相呼应、河湖连通、点线面保护相结合的“一带、一片、一网、一群”的总体工程布局。其中,“一带”即以讨赖河嘉峪关市区段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嘉峪关市讨赖河南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等为依托,构建讨赖河滨河绿色生态景观带;“一片”即以新城草湖国家湿地公园河湖连通综合利用工程、新城草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发建设项目等为依托,构建嘉峪关新城草湖湿地生态保护片区;“一网”即以嘉峪关南湖文化生态园项目及嘉峪关市已建的东湖、迎宾湖、讨赖河生态园人工湖、明珠文化生态园人工湖等为依托,构建嘉峪关市人工湖生态网;“一群”即以黑山湖水源地、大草滩水源地、嘉峪关水源地、北大河水源地、双泉水源地为主体,构建嘉峪关市水源地保护群落。通过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优化了水资源配置,实现了水利工程提质增效,有效保障了全市生产生活用水,实现了项目功能单一向水工程、水生态、水文化、水经济并重的现代水利转变。

  保障粮食安全,持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水利兴,则仓廪实、农业稳、民安居。经过几代水利人接继奋斗,我市已初步形成现代化的农田水利体系。如今,252眼地下水机井散布在各灌区,952条679.49公里灌溉渠道延伸到田间地头,农业用水灌溉系数达到0.605。

我市耕地面积少,农业体量小,必须走高效精品农业的发展路子。2013年以来,本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成熟一片、实施一片”的原则,我市投资1.24亿元实施了大规模的高效节水灌溉改造,基本实现节水农业现代化,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极大地缓解了农业和生态用水矛盾。

  助力乡村振兴,全面提升农村饮水安全

农村饮水安全,事关民生福祉。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集中优势资金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截至2016年底,建成集中供水工程2个,单项集中供水工程7个,解决了全市3个乡镇、17个行政村、117个村民小组的饮水安全问题,形成以集中供水工程为骨干,单村、联村集中供水工程为补充的农村饮水安全供水网络。2019年,本着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统筹推进的思路,我市投资2000余万元实施了峪泉镇、文殊镇农村饮用水巩固提升工程,农村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得到更多实惠,获得感、幸福感触手可及。

  完善水法体系,着力推进依法治水管水

持续推行依法治水是水利发展的重要环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治理好、呵护好身边的每一汪碧水,是水利人刻在心中的责任。为此,我市严格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年度考核工作,对5家供水单位的各年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最严格的考核。为有效避免水资源浪费,我市严格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工作,下发《嘉峪关市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对取用水单位实行计划用水管理。加强非常规水资源管理,印发实施了《嘉峪关市非常规水源纳入区域水资源统一配置的实施意见》,从制定规划、取水许可、水资源费等方面予以规范。

同时,我市严格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在讨赖河嘉峪关段河道不设置入河排污口。加强河道日常巡查力度,加强地下水管理与保护工作,制订地下水红线管理方案,公布嘉峪关市地下水功能区和地下水超采区范围,综合采取轮采、限采、建章立制等非工程措施和积极建设中水回用、分质供水等工程措施,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做好已建机井管理,建立完整的机井取水许可台账,将我市全部机井及时录入取水许可管理系统。严禁河道非法采砂,落实河湖长制,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维护河湖清洁。

治水管水从来都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基础性的工程,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务实担当奉献的水利工作者将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坚定不移走好绿色发展之路,为我市实现生态强市再绘宏伟蓝图。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