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9日正值盛夏,晚上八九点,凉风徐徐,吹散了人们心中的燥意。天水市秦州区天水古城中一家名为“天水赵氏泥人”的店前聚集起了人群,“爷爷!爷爷!”一个女娃娃从人群中钻进来,冲向正被人围观的大叔,大叔一手接住女娃,抚摸她的圆脑袋,笑眯眯地说:“哎呀,来啦!”
这是我们在天水市秦州区天水古城中一家名为“天水赵氏泥人”的店中看到的场景。大叔正是这家店的主人——57岁“泥人赵”赵旭辉,而从人群中冲出的女娃娃则是赵旭辉的学生——5岁的小蓝(化名),店中还有另一位正要上初三的姑娘小白(化名),也是赵旭辉的学生之一。
“泥塑”也叫“泥雕”,天水泥塑可考历史已有一千多年,秦州区杨家寺镇的泥塑制作规模较大,影响较深。“天水赵氏泥人”赵旭辉是甘肃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在传承天水民俗泥塑的基础上,以他童年时期农村人们生活场景为主要创作题材,弘扬“真善美”。“八十年代以前,虽然物质差一些,但是人情味很浓。”赵旭辉说,“我把那时候的人创出来,给现在的年轻人看,告诉他们人不要那么自私,那么绝情。”2010年8月,赵旭辉的“赵氏泥人”被列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赵旭辉获奖证书 陈雨淳/摄
赵旭辉是天水市秦州区杨家寺镇士子村人,小时候他向村里人学捏泥人,初中时和老师系统地学习绘画,高考报考了美术专业却因文化课成绩不合格而落榜。后来打工期间,赵旭辉前往西安参观了兵马俑,深受震撼。回到天水后经人介绍,赵旭辉正式拜师学艺,学习泥塑。1995年,赵旭辉告别师傅前往陕西搞泥塑。2008年,赵旭辉再次回到天水,着手创作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天水为主要作品题材的泥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创新道路。
赵旭辉的作品之一 陈雨淳/摄
除了展示的作品以及出售的人像泥塑,赵旭辉的店里还会卖陶哨。陶哨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玩具,产地也很多,经过考古学家和音乐家们的考证,陶哨被认为是我国最古老乐器埙的最早形式。赵旭辉卖的陶哨有小猪佩奇模样的,也有十二生肖模样的。“陶哨是正宗的天水非遗文化,已失传四十年。凭借儿时玩过记忆,我经过六七年的研究,成功挖掘出它能够吹响的方法。”当谈起自己的作品时,赵旭辉可以滔滔不绝地说上一个多小时,这吸引了路过的行人进店里浏览。
赵旭辉捏的小猪佩奇 陈雨淳/摄
“千年历史看北京、三千年历史看陕西、五千年历史看河南、八千年历史看甘肃。”有“羲皇故里”之称的天水市地处甘肃省东南部,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意义深刻,影响悠远。
2006年4月,天水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天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方案的通知》,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式启动。从2007年起,天水市政府每年列支财政预算10万元作为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经费,2017年开始又增加40万元,使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经费达到50万元。2021年7月,天水古城对外开放,赵旭辉也将工作室迁来古城这间十余平方米大小的门店,他说:“政府让我来这里,免了前两年的房费,两年后每个月交780元。”天水古城文化片区以历史文化街区为核心,综合展示天水古城历史文化,在这里人们可以找到许多非遗传承人。
正在捏泥人的赵旭辉 陈雨淳/摄
目前,赵旭辉有十个学生,店内的右侧放着一张长桌子,桌上是供学生们学习的地方。“我有时间就会来,上学的时候一般都是周末来店里。”小白说。小蓝的妈妈笑着说:“赵老师很出名,我家孩子对这个很感兴趣,就让她来学。”赵旭辉还被天水职业技术学院、天水特殊学校、天水市第三中学、天水新华门小学等学校请去专门给学生讲授泥塑专业技能。赵旭辉说:“他们只要学,我就会教。”
(作者任朵朵、陈雨淳、白杰宇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指导教师张华、谭泽明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