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蓝”“满眼绿”可以说是近年来生活在这条幸福河两岸的兰州市民最直观的感受。从“黑帽子”到“兰州蓝”,从“泛着沥青油的黄河水”到“黄河兰州段连续4年达到国家二类水质标准、优质水体”,从“麻雀跟乌鸦一样黑”到“冬季黄河两岸候鸟纷飞”……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水质来看,黄河兰州段国家和省控10个断面的水质优良率达到了100%,县级以上饮用水的水源地达到了100%,出境断面的水质多年保持了二类水质,实现了一河净水送下游;从优良天数来看,2021年我市优良天数达到296天,比2015年增加了44天,比2013年也就是大气十条实施的第一年,增加了103天。
矢志不移卫蓝天
曾记否那些年?山秃秃,荒山枯岭难心欢;天灰灰,心问暮霭沉沉到何年?时过境迁,当年的你能否想到经过多年的努力后,现在的兰州也可以“天蓝蓝,白云悠哉笑开颜;山绿绿,青山常碧如桃源!”
兰州特殊的地理环境,让许多人深知“治污何其难”。近年来,兰州市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着力实施常态化管控和重点源治理,并大力创新监管模式,空气质量逐年持续改善。”如今兰州人开始在朋友圈里“晒蓝天”,晒的是一份自信、一份骄傲,更是一份通过不懈努力得来的幸福感。
“黑兰州”怎样变身“兰州蓝”?概括起来一句话:不靠大风靠作风。全市划分1482个网格,在每个网格实行网格长、网格员、巡查员、监督员“一长三员”制度,实现城市管理网格全覆盖、巡查全天候。
在治理过程中,兰州先后修订和制定12部地方性环保法律法规,关闭淘汰环境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企业;为每个社区网格安装智能化“大气网格化监测系统”,精准定位污染源。
近年来,兰州将大气治污的重点从煤烟污染转向扬尘、机动车尾气和煤烟混合污染、臭氧浓度超标等疑难杂症上,推动“兰州蓝”从“淡蓝”走向“深蓝”。
2020年9月亚洲空气清洁中心发布《大气中国2020: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进程》报告,兰州市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得分排名第7位,在仅有的14个综合评分超过满分100分的城市中,兰州市综合评分排名第6位。今年截至8月14日,全市达标天数180天,达标率为79.6%;综合质量指数4.34,环境空气质量同比改善。
“兰州蓝”底色更亮
几年前,当“兰州蓝”交出优异成绩单时,曾有人质疑,“兰州蓝”是不是以“壮士断腕”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换来的?兰州曾是“一五”期间布局的西北工业重镇,彼时烟囱林立、黑烟滚滚。现在,低碳绿色正成为兰州经济发展的底色。
兰州对老城区工业污染源“改、停、关、搬”,腾出环境容量,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精尖产业。近几年,兰州已有近百家企业出城入园,一定程度实现了城市空间优化、功能完善、形象提升,主城区排污量明显下降。
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将强科技行动深度嵌入强工业、强省会、强县域行动,推动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兰州市“十四五”科技创新与发展规划》提出,紧盯“碳中和、补短板”新兴技术和装备,以重振兰州制造为核心任务,聚焦先进石化、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四梁八柱”产业新体系,着力推进关键共性技术突破,加快重点产品开发,推动兰州制造向绿色制造体系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实践证明,治理污染“治”的是落后的生产方式,不仅没有影响经济发展,反而成为促进开放和发展的催化剂、凝聚社会共识和民意民心的助推器。环境质量改善,优良天数增多,减排效果明显,呼吸系统疾病就诊率下降,市民直接受益的同时,兰州市近年来旅游、招商引资数据逐年攀升,实现了经济总量持续增加、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达到了治理环境与加快发展同推进、双丰收的效果。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同时,兰州也交上了亮眼的经济成绩单。
黄河之滨也很美
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兰州市黄河治理兰铁泵站项目点,听取甘肃省和兰州市开展黄河治理和保护情况介绍。他叮嘱省市两级负责同志,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要首先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兰州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并称赞“黄河之滨也很美”。
随着近年来我市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兰州蓝”已成为城市最美底色,在巩固“兰州蓝”的同时,兰州市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全面落实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用实际行动践行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协同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入夏后的兰州黄河两岸灯火璀璨,游轮从中山桥下穿行而过。近年来,兰州市大规模开展黄河治理工作。严控工业污染排放、沿河截污、河道湿地修复、治理过度开发等行动相继展开。在黄河大桥南岸,一块块整齐的网格生态预制块新近安装完成,网格里的植物自由生长、绿意盎然,坚固美化了河道堤防,又能净化黄河水体。黄河水干净了,兰州市在黄河之滨上重点打造黄河风情线,让市民能够近距离亲近母亲河。
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面完成了国家和省上下达的“水十条”工作任务,“十三五”重点水污染防治任务圆满收官。全市“水十条”考核结果连续保持优秀,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干支流国考断面以及省考断面水质保持优良,出境断面稳定保持在二类水质,辖区省考、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其中,什川桥断面、湟水断面水质分别较国家确定的三类、四类水质考核目标要求,提升至二类、三类,兰州段整体水环境质量得以提升。全市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十四五”期间,兰州市将全面贯彻落实“兰州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的指示精神,结合兰州市城乡发展与水系特点,以保持流域水体健康为目标,统筹推进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四水共治”,以污染减排与生态扩容为抓手,以黄河兰州段干支流为重点,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持续深入开展工业、城镇、农村等重点领域水污染防治,有效保护饮用水安全,保好水、治差水、增生态用水,促进水环境管理从污染防治为主逐步向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转变,持续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积极建设黄河流域水体健康先行区。
绘就最美生态底色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兰州,黄河穿城而过,于是就有了山水相依的美景。建设百里黄河风情线,治理沿河污水排放,如今的南北滨河路犹如一副美妙的山水长卷,移步换景,处处彰显着兰州人热爱黄河、热爱生活的热忱。市民王女士说:“休闲时光,我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沿黄河步道行走,或在清晨,或在黄昏,信步走在母亲河旁,听流水潺潺,看柳绿花红,不知不觉便走完几公里,置身城市氧吧当中,让人身心愉悦。”
作为兰州人,我们经历过兰州过去污染城市的“考验”,参与过兰州如今治理大气污染的“战役”,现在享受着天蓝水碧的好环境,幸福感油然而生。不断优化的生态已成为城市最美底色,兰州人正用实际行动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使这座西北内陆城市变得越来越有魅力、更具活力。
总策划:刘立山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杜志超/文 马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