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肃网8月20日讯(本网记者 张慧雅)8月20日下午,记者从中共甘肃省委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甘肃”主题新闻发布会获悉,近年来,甘肃立足资源能源大省和老工业基地的实际,把新能源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向,努力培植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动能。
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新能源在建项目2500万千瓦,并网装机3200万千瓦、同比增长31.7%,新能源装机占全省电力总装机49.6%,已成为省内第一大电源,全国排名第;新能源发电量3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7%,发电量占比28%,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产业构建的重要牵引。
制定出台《关于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链的意见》,召开全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现场会,率先在全国集中开工第一批1285万千瓦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按照系统性谋划、板块化开发、大通道外输、产业链延伸、清洁化应用的思路,大力推进“风光水储”一体发展,启动实施传统领域新能源强链、新兴产业新业态补链、重点领域上下游产业延链、新能源电力外送增链四大产业链发展计划。力争到“十四五”末,全省新能源并网装机达到8000万千瓦。
坚持因地制宜、分块开发,推动形成“河西风光资源开发变风景、中东部地区风光应用成盆景”的开发格局。在河西地区,突出建设特大型新能源基地,进一步拓展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金(昌)张(掖)武(威)千万千瓦级风光电基地规模。在敦煌、金塔、玉门等地实施“光热+风光电”一体化项目,甘肃省腾格里、巴丹吉林、库木塔格等沙漠地区5700万千瓦风光电项目纳入国家规划布局。在河东地区,围绕建设综合能源基地,放大庆阳、平凉等地能源种类丰富的优势,以煤为“媒”,实施400万千瓦调峰煤电项目,撬动境内风光新能源有效利用。在其他地区,开展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试点,结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启动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试点工作,在张掖高台县、金昌永昌县、定西通渭县和10个乡村建设省级示范县的部分乡镇开展试点。
统筹解决消纳、外送、调峰、并网、产业等问题,着力延链补链强链。提升电力外送能力,在持续提升酒湖直流工程外送能力的基础上,推进实施“陇电入鲁”“陇电入浙”“陇电入沪”工程,截至7月底,全省外送新能源138亿千瓦时,占外送电量的46.1%。提升储能调峰能力,编制抽水蓄能中长期规划,规划站点27个、总装机规模3350万千瓦,玉门昌马、张掖盘道山等抽水蓄能电站计划年内开工建设。建成西北地区装机容量最大的4×100万千瓦火电项目常乐电厂,支撑新能源稳定外送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升就地消纳能力,充分发挥产业基础优势,培育壮大新能源制造业、大数据产业、现代绿色高载能产业,目前全省引进配套产业113个,初步完成投资33.81亿元。像庆阳市,启动建设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实施“东数西算”产业园项目,正在打造国家级数据中心集群。
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并用”,将外引和内培相结合,推动发展提速加力。特别是实施招商引资突破行动,优先保障新能源重大招商项目要素供给,积极承接中东部新能源产业转移。先后引进华电集团、国家能源集团、正泰集团、三峡集团、中国电建集团、亿利集团、宝丰集团等龙头企业,今年上半年全省新能源建设项目188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34个,完成投资增长1.2倍,能源优势正在加快向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发展优势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