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走进县城看发展】两当 念好“生态经” 结出致富果

来源/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时间/2022-08-26 08:49:05

原标题:【走进县城看发展】

两当 念好“生态经” 结出致富果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周玉兰 陈多 李永萍

绿林葱翠,空气清新,鸟唱虫鸣。菌菇大棚点缀于田野,绿色产业崛起于乡间,展现出一幅幅发展生态农业,盘活乡村经济的新美图景。

近年来,两当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把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不仅让乡村美了“面子”,也让村民借环境生态之美,实实在在富了“里子”。

“左家乡是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点乡镇,这里的生态条件、种养基础、发展空间、栽培技术和群众认可度都是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优势所在。目前,全乡已建成500亩标准化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在左家乡大庄村的综合性菌业文化交流中心,乡党委书记唐晓棠向记者介绍道。

位于该村的黄波菌业科技有限公司,是示范园区内的一家龙头企业。走进企业养菌室,只见一排排菌棒上,鲜嫩的香菇茁壮成长,浓郁的菌香扑面而来,耳肥肉厚的黑木耳也从遍布菌袋四周的小孔中探头而出,十分惹眼。

“食用菌种植要达到温度、湿度的平衡。我们在棚内安装了自动喷水系统,都是自动化操作。”正在棚内巡查温湿度的石红霞告诉记者。

今年39岁的石红霞曾有过8年的食用菌种植经验,去年,作为优秀乡土人才被聘用到黄波菌业担任生产主管,参与企业的食用菌种植管理和技术指导。

“以前村里散户种植规模小,没有形成产业链。现在,在企业的带领下,我们向农户提供统一的种植标准、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食用菌逐渐向规模化种植发展,不仅提高了产量,形成了规模,还提升了产业发展质效。”石红霞说。

左家乡党委委员、副乡长王雪梅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左家乡扩大规模、引进技术、精细化管理,把“小菌菇”做成了“大产业”。目前,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左家乡覆盖面最广、农民参与度最高的支柱产业,该项收入占农户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

放大绿色生态优势,打造特色产业增长极。

在金洞乡桦林村生态放养鸡示范点,满目苍翠的树林里传来阵阵鸡鸣声。顺着声音望去,十几间蓝白相间的鸡舍掩映在林间,成群结队的土鸡在林间觅食……

金洞乡党委书记龙晓刚向记者介绍,桦林村林地多,耕地少,该村积极引导农户合理利用林地资源,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了林下生态养鸡产业。桦林村生态土鸡养殖因其运行模式新、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已成为全乡乃至全县土鸡放养的示范点。

说话间,桦林村生态放养鸡示范点负责人巩耀武正忙着从鸡窝里将热乎乎的绿壳蛋捡起。提起桦林村的生态养殖业,就不能不提眼前这位村里的“能人”。今年54岁的巩耀武,一直致力于生态放养鸡养殖,以及中蜂、中药材、育苗、农家乐等产业发展。

“我们成立了两当县恒源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党支部引领,合作社牵头,带动群众发展’的模式,引领全乡发展生态放养鸡产业。合作社有养殖区15个共1500亩,年循环养殖生态放养鸡可达10万羽,实现年产值1000万元左右。”盘点起合作社的收益,巩耀武脸上溢着开心的笑。

“靠山吃山”勿忘“山靠人养”。为发展好林下养殖,2013年起,巩耀武一边坚持植树,一边生态养殖,走出了一条绿色循环的生态养殖之路。2017年,合作社成功注册“桦林松”商标。2020年,“桦林松”放养鸡和鸡蛋经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

恒源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红火的发展,见证了金洞乡生态放养鸡产业的崛起壮大。

龙晓刚说,在这些合作社的带动下,今年,全乡生态放养鸡养殖规模可达30万羽以上,使全乡有意愿的群众基本达到了“户养百只鸡,年产万枚蛋,收入过万元”的目标,使生态放养鸡真正成了当地群众巩固脱贫成果和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青山绿水为优质安全农产品涵养出生态净土,生态之绿正在着色两当人的小康生活。如今,行走在两当县的乡村田野,地下有药、地上有果、林下有鸡、空中有蜂、四季有花、村中有客,处处可见“生态持续向好、产业提质增效、群众增收致富”良性互动的喜人景象。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