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年, 他们与数字出版发展同行并进
□本报记者 章红雨
刘国辉
王秋玲
费维耀
王飚
在出版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深耕数字出版领域多年,是数字出版的践行者、研究者,也是这一新兴领域的见证者。他们认为,随着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媒介的不断涌现,出版人的职业身份正在从内容供应商向知识服务商转变。
在他们看来,出版人身份的转变,除满足读者多元需求外,还与来自国家层面发布的意见和规划的扶持和引导有关。
比如,2010年9月,原新闻出版总署出台首部数字出版相关政策《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1年4月,原新闻出版总署出台首个数字出版专项规划。2022年4月,中宣部首次就出版融合发展领域专门发布政策文件《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
正是这些具有“首”字头性质的意见和规划,为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指明了实施路径和重点方向,也使出版人在数字出版领域开疆拓土有章可循,体现在近10多年来,有相当一部分出版单位探索出符合自身特色优势,且较为清晰、可持续化的商业模式、运营模式。这从一组数字可见:今年3月发布的《2020—2021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到2020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达到11781.67亿元,比10年前增长了11倍,数字化阅读质量逐步提升。
数字出版的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出版业的融合发展,激发出版业发展活力,实现出版内容价值的最大化。以此为抓手,出版业该如何进一步激发内在发展动力?《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原执行董事(社长)刘国辉,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王秋玲,上海音乐出版社、上海文艺音像电子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费维耀,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数字出版研究所所长王飚,希望通过他们的视角,还原数字出版发展历程及其所带来的变化,探讨数字出版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业界探索数字出版提供智慧支持。
在探索中前进
在前进中探索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目前,数字出版在出版业已不再是陌生领域。据我了解,您所在单位在此方面深耕且有成果,这其中的历程和感受令人难忘,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刘国辉:就3月我刚刚退休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来说,数字出版这10余年可以说经历了良好的开局、艰难的坚守、丰硕的成果3个阶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是第一批获得原新闻出版总署授予数字出版权的单位。基于《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二版)语料库的基础,2005年北京百科在线网络出版有限公司成立,以2015年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在线版和移动版上线、2017年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数据库上线为标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带动相关数字出版项目,获得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最好时百科数字出版当年完成收入1000余万元,利润达到500余万元。
我认为,出版数字化发展的进程快,产品的形式和市场需求变化也快。对于出版业来说,这种转化过程中的观念和机制固然重要,但经济实力雄厚是发展的重要保证,坚持和探索是最好的坚守。
王秋玲:人民文学出版社数字出版与科技部成立于2011年10月。11年来人文社数科部立足于自身的品牌和资源优势,在内容集聚、产品开发、新媒体运用等方面不断探索,通过ERP系统、有声读物、AR技术等融合发展手段,走出了具有人文社特色的数字出版之路。目前,数字出版业务每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2021年营收超过千万元,为出版社创利近500万元。
由此我们认识到,数字化出版需围绕“是否能够为传统出版物赋能”“是否能够带来数字业务收入”“是否能够提升出版经营管理效率”作战略布局。如人文社出版的《四大名著有声版》图书,由于将音频与纸书深度绑定,出版不到一年已实现销售5万套。
费维耀:上海音乐出版社于2009年涉足数字出版。经过10余年的不懈努力,上音社已完成国家级、市级重点出版项目20余个,有一批拥有知识产权的科技专利成果。比如,我们拥有多媒体数字存储标准CMS数据中心、“一书一码”系统、中国非遗古谱双平台、智能“7+1”琴谱——“钢琴巴士”APP、“乐海书情”数字营销矩阵、国家课程教学级网站、游戏与数字藏品等,走出了一条具有专业化优势与市场化特色的创新之路。
我的体会是,出版社要实现传统出版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就必须坚持导向为魂、内容为王、创新为要的发展方向。
在变化中发展
在发展中变化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守正出新是出版业的原则。在您看来数字出版给传统出版业带来的明显变化有哪些?
王飚:数字出版改变了出版内容的呈现与传播方式,还赋予出版业版权更大、更持久的价值。比如,新兴互联网企业在网络文学、动漫、游戏、有声读物等新兴出版业态之间布局,进而实现了广泛社会影响和可观的商业价值,这让传统出版业深刻认识到版权所蕴含的巨大价值。
费维耀:数字出版对组稿、编辑、印刷、营销等流程带来巨大变化。组稿,数字出版将出版物变得有声有色;编辑,数字出版要求编辑“一专多能”;印制,数字出版开启“零库存”时代;营销,数字出版构建多维立体化运营。
以营销为例,随着版权意识的加强,以音视频为主要形态的数字专辑、有声导赏、视频课程、短视频等知识付费产品在互联网平台广泛传播,而多样化的移动终端、推广渠道、分发平台又促使数字出版产业链结构变得更加立体化。以上音社为例,其通过垂直类APP实现跨圈运营,与乐器行业、演出娱乐、教育培训、文化创意等机构保持密切联系,从而实现了乐器、出版物、考级、比赛、培训、AI评测等上下联通,顺利实现了信息内容、技术应用、科技平台和销售运营的闭环管理,建成了高效、快捷的音乐出版生态圈。
王秋玲:变化体现在数字出版物内容更加丰富,“随时随地都能阅读”的目标得以实现,阅读立体化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还有数字出版促进了纸书的销售,为传统出版物的长期保存带来了新变革。如人文社的《鲁迅全集》纸书共18卷,但电子书只需要100兆内存。
刘国辉:变化体现在:其一,促进出版业和数字时代同步,加快了出版的速度进程,必将实现出版的跨越式发展;其二,使出版更加直面大众读者,带动和影响了更多的读者使用和阅读,出版业产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影响力和黏性;其三,强大的数据库和丰富的数字资料汇集,为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拓展了无限空间。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就出版产业发展而言,您认为数字出版的最大价值在哪里?
王飚:数字出版的重要价值在于为出版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领域和新的出版市场。如网络文学、动漫、游戏、有声读物等新兴领域被纳入出版业范畴后,极大地丰富了出版市场,传统出版单位也纷纷加大对新兴领域的探索布局。
刘国辉:在于融合性和拓展性:没有融合,体现不出数字技术带来的革命变化;数字时代给出版带来的是形式和内容的高度融合,甚至二者难以区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形式就是内容。没有拓展,彰显不出数字出版的真正价值,甚至会失传。
费维耀:在于拓展了出版人的视野。在数字技术升级迭代助力下,数字出版人应该持续关注和接纳5G、AI等前沿科技,深入研究这些新兴技术对信息化建设和出版商业模式变化带来的多种可能性,率先实施国家标准,积极落实版权保护,努力追赶出版大潮中的创新者、实践者。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了加快发展数字出版等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促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要求。就数字出版发展而言,做好这项工作首先需排除哪些存在的问题?
刘国辉:目前数字出版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挑战,但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其一,打破传统出版规律和构建数字出版规律还有待时日;其二,散点多面的数字出版内容还不能像传统出版一样形成更多的主体思想共识,需创造出数字出版的经典,发挥出版传承和引导作用;其三,在数字出版的新格局下,如何保持完整稳固的产业结构,从而构建起出版行业每个环节都处在数字技术时代的健康发展格局中,形成环节的专业化;其四,就出版本质而言,出版形式如何与厚重坚实的内容达到完美结合,使数字出版真正肩负起出版的本质意义,达到总结、积累、传承、引导的目的,还需要不断追求。
王秋玲:数字出版发展需要很多因素,包括人才、内容、技术、渠道、机制等因素,但归根结底还是内容,这是整个出版业发展的命脉。有价值、有高度、有深度的优质内容,始终都是数字出版乃至出版业发展核心竞争力。
费维耀:需要强化队伍培养,推动全员转型。近年来,上音社加大数字出版专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动员全社员工学习和理解数字出版及互联网应用模式,从思维理念和操作执行两个层面推动融合发展目标落到实处。此外,应加大对重点数字出版工程项目的资金投入,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科技创新资金等专项资金的扶持作用,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拓宽投融资渠道,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王飚:要充分发挥数据赋能作用。出版业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提升数据管理、处理、分析、运用能力,构建共享、安全、标准、统一的数据管理体系、数据运营体系和数据服务体系,以数据畅通出版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促进出版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同时,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将数字资源转化为数据资产。
在热度中保持理智
在理智中保持热度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据了解,数字出版已成为不少出版单位年度乃至长远发展规划的重点工作。据您观察,未来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将是怎样的?
王飚:宏观来看,数字出版的意识形态阵地作用将进一步强化,数字版权良好生态将加快构建,数字出版走出去将迈向深入。
费维耀:产业融合将进一步加快,原本严格区分的行业边界将会变得越发模糊,传统的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媒体深度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内容提供商(出版社)、技术提供商(技术公司)和渠道运营商(平台)之间的相互融合也在持续深化,在相互合作的历史进程中实现角色替代与互换。出版社不再只是出版内容生产者、出版物营销者,而是“数据采集—数据分析—读者心理研判—出版内容生产—出版产品推送—读者心理感悟信息收集”循环模式的推动者。
王秋玲: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深度融合发展,是中国数字出版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出版也将会以更多的形式和场景呈现,使读者阅读更便捷、更有趣。
刘国辉:如果总结只能用一句套话来说明:前途无限光明,道路无比曲折;势头不可阻挡,困难重重叠叠。在热烈拥抱数字出版的同时,我们必须把脚踏实地和仰望星空并重,努力实践,开拓创新,总结规律,扎实前行,数字出版像传统出版一样需要遵循出版规律,需要精益求精、持之以恒,需要质量和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