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郭万刚:用奋斗践行绿色承诺

来源/ 来源:新甘肃 作者/ 时间/2022-09-05 22:07:04

原标题:郭万刚:用奋斗践行绿色承诺 

古浪县北部沙区旱麻岗一带,盛开的野沙葱花,为沙漠增添活力和生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摄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

初秋时节,古浪县北部沙区旱麻岗、六道沟一带,野沙葱、花棒等沙生植物进入盛花期,万亩花海绽放在眼前。

“走,今天带你去看看花海和湖泊,这一路有你赏不完的景。”8月30日上午9时许,刚见面,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就向记者发出了邀请。

随即,我们驱车驶上316省道,绕过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再沿民调路东行,道路两侧满目皆绿。“这一带属于八步沙林场黑沙岗沙区,经过几十年治沙造林,荒沙变成了绿野,郁郁葱葱的林木不仅守护了村民的家园,也促进了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化。”说话干练的郭万刚俨然一名生态“导游”,指着车窗外不停介绍。

古浪县北部沙区十二道沟附近,绿色在沙漠中延伸。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摄

八步沙,是腾格里沙漠南缘、古浪县北部的一个风沙口。这里曾经寸草不生,风沙肆虐,为了保护家园,20世纪80年代初,郭朝明等6位村民,义无反顾挺进八步沙,以联产承包形式组建集体林场,承包治理7.5万亩流沙。

1982年,为了兑现父辈们的绿色承诺,郭万刚带领林场职工接过治沙铁锹,几十年如一日,扎根沙漠,战风沙、斗严寒,让一座座荒山变绿、一个个沙丘止步。40多年来,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职工,完成治沙造林25.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43万亩,以愚公移山精神生动书写了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绿色篇章,为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了积极贡献。

古浪县红沙塘沙区的“红沙湖”。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摄

到达红沙塘时已近中午,蓝天白云下的沙漠身披绿装,梭梭、柠条、大蓟、蒿草等布满沙丘,沙漠腹地充满了绿色生机。不远处,一片波光粼粼的水面,如同镶嵌在沙漠中的一面镜子,映照着秋日最美的风景,微风乍起,秋水潋滟。

“这就是沙漠湖泊,以前从未有过,最近两月古浪降雨多,从上游大靖河流下来的水在这里汇聚形成了沙漠湖泊。”郭万刚介绍,这片水域面积约2平方公里,库容超过1万立方米。

郭万刚在“红沙湖”畔拍照。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摄

郭万刚格外珍惜这一滩湖水,他沿着水岸走了很久,还不时地用手机拍照,他认为这是大自然对古浪持续开展生态建设的回报。“我今年70岁了,这是我第一次在这片沙漠里见到湖泊,给它取名‘红沙湖’,希望它像沙漠里的红柳一样永远充满生机,不要干涸。”郭万刚说。

黄沙退却,绿色铺展。通过几代人的艰苦治理,过去寸草不生的沙漠,变成现在草木葱郁的绿洲。近年来,随着绿色在古浪大地不断延伸,风沙线后退约30公里,10万亩良田得到有效保护。

郭万刚向记者介绍野沙葱的分布情况。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摄

继续沿着甘肃和内蒙古的省界沙漠公路一路行进,一簇簇、一丛丛遍布沙海的野沙葱成为最亮眼的“主角”,鳞茎密集,色泽碧绿,花色鲜艳,和花棒、梭梭、柠条、黄茂柴、沙冰草及许多不知名的植物一起,形成沙漠中的五彩花海,一直向腾格里沙漠腹地延伸开去,为沙漠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我们全体林场职工勇当古浪县治沙造林排头兵,持续开展大规模治沙造林,2019年9月以来,林场完成沙地生态植被修复及绿化面积55.27万亩。”郭万刚说,向沙漠要绿色是“治沙人”的使命,最近八步沙林场正在积极筹备今年秋季压沙造林工作,计划在六道沟一带压沙造林100万亩,栽植苗木200万株,目前梭梭、柠条、白榆等各类苗木和稻草都已准备到位。

40年来,为了践行绿色承诺,郭万刚带领林场职工一步步、一亩亩,在茫茫腾格里沙漠种出一片绿洲。“只要我们牢记使命,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治,总有沙漠变绿洲的那一天。” 郭万刚信心满满地说。

持续降雨“滋润”下,八步沙林场眼窝子沙治沙点草木葱茏,绿意盎然。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摄

13.JPG

郭万刚在眼窝子沙治沙点修剪树木。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摄

7.JPG

新修的八步沙红色旅游路与绿色草木相映成景。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摄

1.JPG

八步沙“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及周围绿油油的农田。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摄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