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山海情深 携手筑梦 ——天津河西区与平凉崆峒区庄浪县东西部扶贫协作掠影

来源/ 作者/ 记者 田丽媛 时间/2022-09-15 12:29:33

天津市河西区物理老师王竞祎在平凉五中上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天津市河西区,地处海河西岸,是改革开放后先富起来的城市。

平凉市崆峒区、庄浪县,地处黄土高原深处,曾属于甘肃省58个连片特困县。

2016年、2018年,庄浪县、崆峒区先后与河西区结为扶贫协作伙伴,一场以政府主导、人才交流、资金扶持、产业合作为主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全面展开,在崆峒、庄浪大地书写了一个个感人故事,成就了一段“山依恋着海,海滋润着山”的深情厚谊。 

 坚持人才共育 增强智力支撑

人才是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关键。

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展以来,河西区干部前来黄土高原传经送宝,崆峒区、庄浪县干部赶赴海河之畔开阔视野,天津平凉两地持续推进人才交流,共叙浓浓山海情。 

“吴大夫来医院后,不仅提升了科室的业务水平,还完善了科室内控机制,特别是给全体医护人员做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崆峒区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张建力口中的“吴大夫”,是原河西区天塔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主治医师吴春芳。 

作为第二批天津市帮扶崆峒区医疗专家,吴春芳从来到崆峒区中医院第一天起,就毫无保留地拿出“看家本领”,帮助崆峒区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水平,惠及当地群众。

为进一步深化专业人才交流合作,崆峒区2家医院与河西区相关医院建立了互相交流学习机制,通过“一对一”“多对一”“菜单式”模式,采取资源下沉与进修培训、现场帮带与远程帮扶、长期派驻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医疗人才互换交流。 

近年来,河西区共选派116名科技、教育、卫生等方面专业技术人员到崆峒区工作;崆峒区选派223名医疗、教育专业技术人员到河西区进行跟岗实践和交流培训,完成党政干部能力提升培训1434人次,为崆峒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教育是‘以爱育爱,以心润心’,让学生在爱的教育中茁壮成长。”这是庄浪县南湖小学副校长陈发良在天津财经大学附属小学培训期间的切身感受。

2021年,庄浪县加大结对帮扶力度,31所学校与河西区学校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开展校际互动交流活动,学习河西区先进的教育理念;2家医院和河西区医疗机构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开展业务指导、人员交流、医疗服务支援等协作工作,有效缓解了城乡群众看病难问题。

“通过两地密切互访,多层次、多形式的东西部扶贫协作人才交流,为两地干部打开一扇窗、架起一座桥,提升了干部人才的业务技能和专业素养。”平凉市乡村振兴局社会动员科科长朱建国说。

 推进产业合作 创新帮扶模式

金秋九月,庄浪县70万亩马铃薯缠山绕梁,丰收在望。走进庄浪县省级马铃薯产业园,一排排种苗蓊蓊郁郁,一粒粒薯粒长势正旺。

“我们利用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3070万元建成产业园。产业园占地36亩,功能齐全、技术先进,是全国一流的‘雾培法’生产基地。”庄浪县农技中心主任、县省级马铃薯产业园负责人李国斌介绍,产业园的建成投用,实现了马铃薯原原种生产智能化、标准化、绿色化。

近年来,庄浪县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依托“庄薯系列”品种优势和“庄浪马铃薯”品牌,使马铃薯原原种单株产量由1.5粒提高到40粒以上,成为全省马铃薯产业大县和脱毒种薯繁育强县。

庄浪县马铃薯产业的兴旺发达,源于河西区多年来持续不断地倾心援建、全力帮扶。

不只是马铃薯产业。6年间,河西区充分发挥资金效益,夯实项目建设基础,实施贫困户良种牛养殖和平凉红牛养殖小区建设、苹果产业基地建设和“五小”产业发展补助、设施蔬菜基地建设等项目。庄浪县依托河西区优势资源,立足马铃薯、苹果、红牛等产业发展优势,不断推进乡村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发展。

听音乐、吃精料、享按摩……在崆峒区大寨乡千头肉牛养殖基地,一群体型健硕的“平凉红牛”和“西门塔尔”品种牛正低头嚼食草料。 

“在河西区的帮扶支持下,我们承接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396万元,于2020年建成养殖场,周边5个乡镇26个村形成规模养牛,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6万元,131户村民获得稳定收益。”养殖场负责人马孝忠告诉记者。

2018年以来,河西区精准利用帮扶资金1.34亿元,在崆峒区组织实施7大类85个协作项目,特别是实施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集中养殖小区、暖棚牛舍建设、贫困户肉牛养殖补贴等产业扶持项目,带贫效果明显,当地红牛养殖规模不断壮大,群众收入不断增加。

结对以来,崆峒区与河西区紧密合作,通过发展红牛产业、果蔬种植产业等,形成了一条见效快、稳增收的扶贫产业链,为当地脱贫攻坚注入源头活水。如今,写有天津市河西区字样的扶贫车间、种植养殖基地等,遍布崆峒、庄浪的田野乡村。同时,在河西区的大力支持下,崆峒、庄浪与天津多家采购企业积极对接,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为宣传推介崆峒、庄浪特色产业和农特产品,河西区挂职干部积极引导河西区企业到崆峒、庄浪考察合作,先后引进天津市柯莱沃农业科技公司、津慧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瑞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在崆峒、庄浪投资兴业,吸纳当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此外,充分利用贸易洽谈会、商品展销会和云签约等合作交流平台开展产销对接,帮助崆峒、庄浪完成消费帮扶4.6亿元,构建了互为市场、互为基地、优势互补、协作共赢的消费扶贫发展格局。

 聚焦民生实事 巩固脱贫成果

8月初,持续高温酷暑天气导致河沟水库水位下降,崆峒区大寨乡张庄村村主任朱建伟却并不愁吃水问题,“以前一到夏天就会停水,自打2019年区上联合河西区出资改造了四十里铺水厂,供水稳定多了。”

饮水安全事关民生。河西区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将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作为投资改造的重点项目之一,先后投资近1200万元,协助解决崆峒区北部塬区和南部山区近10万群众安全饮水问题。

“本以为这辈子只能住窑洞了,没想到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新房……”站在自家新房门前,崆峒区四十里铺镇长沟门村77岁的独居老人高桂芳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让困难群众居有其屋。”河西区投资70万元,让崆峒区35户和高桂芳一样的困难群众住上了新房。同时,实施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和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基础学校建设和办学教学条件改善、基层卫生院救护车采购等项目,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庄浪县是传统农业大县,也是劳务输出大县,农村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0.4万余人。

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庄浪县在河西区的扶持下,建起全县首家宫灯制作扶贫车间,让当地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如今,宫灯产业已发展成为庄浪县重点产业,年产值达到1亿元以上,可带动1000多人就业。

建机制、搭平台、抓培训,河西区与庄浪县人社部门分别挂牌成立了“劳务工作站”,并会同相关用工企业建立“帮扶就业协作”微信交流平台,发布用工信息,提供就业服务,开展技能培训。此外,多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拓宽群众就业增收渠道。

2018年以来,庄浪县累计输转到天津稳定就业劳动力 1215人(次),通过东西部劳务协作帮扶输转到省外地区劳动力10236人(次),就近就地就业劳动力5536人(次)。

面对疫情挑战,河西区积极想方设法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各项工作整体推进,努力帮助崆峒区、庄浪县开展复工复产等工作,采取“点对点”“一站式”服务方式,向天津输转务工人员。

与此同时,河西区全体帮扶人员积极响应捐款捐物的号召,勇担社会责任,贡献自己的力量。积极报名参加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实现了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战双赢”。

山海情缘没有断点。踏上新征程,河西区与崆峒区、庄浪县党委政府和干部群众,将继续携手并进、深度合作,用实际行动续写“山海情”新篇章,将幸福的种子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

河西区对口帮扶医生指导讲解口腔多见病规范化操作。

河西区援甘医生宋丹在崆峒区白庙乡走访群众。

河西区援建崆峒区大寨乡千头肉牛基地。

河西区援建的庄浪县省级马铃薯现代农业产业园。

河西区援建的庄浪县马铃薯原原种科研繁育基地。

河西区资金帮扶项目——崆峒区白庙乡贾洼村农耕产业示范园。

河西区援建乡村振兴示范村——崆峒区白庙乡贾洼村。

崆峒区首批消费扶贫产品准备发往天津市。

河西区开展消费帮扶助力脱贫攻坚。

2月8日,平凉市区举行“2022年春风行动”暨东西部劳务协作“暖春送福万岗万人”组织化输转、“就业援助月”启动仪式。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