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要闻
新闻墙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
文化专栏
新闻排行
滚动新闻
RSS订阅
热门标签
投稿
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康县木笼歌
康县木笼歌,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笼歌,亦名花儿姐,是起源于康县,广泛流传于陇南乃至甘肃全境的叙事长篇民歌,可与《阿诗玛》、《刘三姐》、《格萨尔》相媲美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学作品,它充分反映了西部农民追求真理、渴望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
2014年6月8日 22:04
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岷县宝卷
宣宝卷俗称“念佛爷”或“念嘛呢”。宝卷是一种民间说唱文学,明、清以来,即盛行于眠县城乡各地。流行较广的有《泰山宝卷》、《仙姑宝卷》、《伏魔宝卷》、《菩萨宝卷》、《报恩宝卷》、《目连宝卷》等种,用以劝善、还愿、祈祷平安。
2014年6月8日 22:02
甘肃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格萨(斯)尔》史诗
传唱千年的史诗《格萨(斯)尔》也叫《格萨尔王传》。主要流传于中国青藏高原的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纳西族、普米族等民族中,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讲述了格萨尔王降临下界后降妖除魔、抑强扶弱、统一各部,最后回归天国的英雄业绩。
2014年6月8日 21:56
甘肃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甘肃花儿
花儿是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等广大地区的一种山歌,是当地人民的口头文学形式之一。花儿结构分两段,前段比兴、后段是歌唱的主题内容。曲调具有浓郁的抒情性,演唱时用临夏方言,有浓郁的地方气息。“花儿”唱词和曲调分“河州花儿”和“莲花山花儿”两大类。
2014年6月8日 21:50
甘肃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甘南藏戏
甘南藏戏藏语称“南木特”、即“传记”之意。又因在拉卜楞寺首次演出,故又称“拉卜楞藏戏”。甘南藏戏诞生于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从藏族民间舞蹈、民歌、僧歌演变而来的。藏戏在甘南普遍流行开来,并传至四川的甘孜、阿坝一带以及青海黄南自治州等方言区。
2014年6月8日 21:47
甘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水伏羲祭典
甘肃省天水是我国古文化发祥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始祖伏羲的诞生地。伏羲是中华民族文明创始人,他结网罟,教佃渔,造工具,兴农耕,制嫁娶,正姓氏,造书契,画八卦,用文明的灯火引导人类走出了鸿蒙未启的混沌,从此人类文明薪火相传,源源流长。
2014年6月8日 21:44
甘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
兰州黄河大水车又叫“天车”、“翻车”、“灌车”、“老虎车”,自明嘉靖年间,即公元1556年由段续发明了适合于本地使用的黄河水车,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兰州黄河大水车是一种利用黄河水流自然的冲击力,将水提升20米左右灌溉农田的水利设施
2014年6月8日 21:43
甘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
保安腰刀历史悠久,早在清同治年间就开始制作。制作精巧,式样雅致,刀身系用优质钢锻打磨制,再进行热处理而成,刀锋锐利,寒光闪闪。刀把用牛角、红铜、黄铜、铝片叠压,再用五光十色的什样锦镶嵌
2014年6月8日 21:42
甘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夏砖雕
临夏砖雕作为建筑物装饰之一种,主要用于寺、庙、观、庵等宗教建筑,仿古楼堂馆所等公共建筑和传统民居建筑中。由于砖雕艺术品是雕刻在传统制作的绵砖上,因此和玉雕、石雕、木雕、金属雕、水泥雕不同,独具一格。
2014年6月8日 21:42
甘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酒泉夜光杯雕
酒泉夜光杯是一种用玉琢成的名贵饮酒器皿。当你把美酒置于杯中,在月光的折射下,杯中就会闪闪发亮,夜光杯由此而得名。酒泉夜光杯雕是以祁连玉为原料,以精选、钻、切、冲、碾、拓、磨等32个工序雕制而成的工艺美术品。
2014年6月8日 21:41
甘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庆阳香包刺绣
庆阳香包刺绣起源于人在童年时期为衣饰文明创造的稚拙工艺,是遗风千古的针工造型艺术,是立体造型艺术和平面刺绣相兼容的一种纯手工工艺,其制作技艺和技能主要有细纸、线盘、立体刺绣、平面刺绣四大类别
2014年6月8日 21:41
甘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兰州鼓子
兰州鼓子是惟一以兰州方言为语音行腔的,有较完整体系的一个曲艺品种。据《四库全书提要》记载:“宋赵德麟(令)始创商调鼓子词,用‘蝶恋花’谱西厢十二首”。据《兰州鼓子研究》,“兰州鼓子的产生,应当在北京八角鼓、陕西眉户的成型之后”。
2014年6月8日 21:41
甘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贤孝
贤孝是汉族盲艺人(瞽目人)手持三弦、自弹自唱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语言与音乐结合完美、内容丰富、形式古朴,师徒相传,口传心授。其内容主要以述颂英雄贤士、烈妇淑女、孝子贤孙、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故事为主,寓隐恶扬善、喻时劝世、因果报应、为贤尽孝等宗旨于其中
2014年6月8日 21:40
甘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环县道情皮影戏
环县道情皮影是古老的道情与皮影相结合的产物,约产生于北宋时期,是国内目前保留最完整的原生态艺术群体。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优美独特的道情音乐唱腔和精湛的皮影制作及表演上。戏班演出时,前台一人挑扦表演,并承担所有角色的坐唱念白
2014年6月8日 21:40
甘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亭曲子戏
华亭曲子戏作为创始于民间,扎根民间,依存民间,至今仍为民间乡亲所接受、认可,仍在起着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抑恶扬善、寓教于乐、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构建文明和谐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华亭曲子戏演唱和表演技巧易于传唱,特别是表演无固定程式
2014年6月8日 21:39
甘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敦煌曲子戏
敦煌曲子戏,起源可追溯至唐、宋代,最早源于曲子词。清末明初,在敦煌发展成了独有的地方戏种,包容了文学、音乐、舞蹈、曲艺、特技等各种艺术成分,主要由剧本、曲调、曲牌三部分组成,表演形式有舞台演出(彩唱)和地摊演出(清唱)两种。
2014年6月8日 21:39
甘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甘肃陇剧
甘肃陇剧是甘肃独有地方戏曲,原名陇东道情。陇东道情起源于汉代的道情说唱,唐宋时期由宫廷走向民间。扎根于陇东的鱼鼓道情,逐渐吸收了当地民间音乐营养,增加二股弦等乐器,衍化为皮影唱腔音乐。
2014年6月8日 21:39
甘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兰州太平鼓
甘肃兰州太平鼓舞已有几百年历史,素有“天下第一鼓”之称。兰州太平鼓是圆筒形,鼓身高70—75厘米,鼓面45—50厘米,鼓重19—22公斤,双面蒙牛皮,绘有二龙戏珠等图案;鼓带较长,可挎在肩上,便于击打又可将鼓抛向任何一个方向。
2014年6月8日 21:38
甘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登苦水高高跷
甘肃永登苦水街高高跷,是一年一度的苦水街二月二龙抬头社火保留的一个传统社火节目,是一门祖辈相传的民间表演艺术。
2014年6月8日 21:38
甘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庆阳唢呐艺术
庆阳唢呐是以唢呐为主奏的民间吹打乐,也称鼓吹乐,距今有四百多年历史,经历代艺人不断繁衍发展至今,其独特的曲牌音乐体系、庞大的演奏群体、广泛的民俗应用和浓郁的地方风格成为我国浩瀚的民族民间音乐中一个独特乐种。
2014年6月8日 21:38
上一页
1 ...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栏目导航
文化要闻
产业动态
政策解析
地方文化
高端访谈
文化旅游
文化评论
产业周边
会展活动
影视产业
文化名人
书画资讯
项目推介
创意产业
文化机构
文艺演出
文化收藏
文化教育
文化出版
新媒体
广电动态
特色文化
西部地理
文明甘肃
推荐阅读
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馆藏:战国青铜茧形壶
甘肃临夏传统民间艺术砖雕工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甘肃“非遗”临夏“花儿”记述
开心麻花舞台剧《夏洛特烦恼》将于2017年1月4日登陆甘肃大剧院
甘肃省歌剧院演员常雅琼《临夏欢歌》唱出新临夏
甘肃敦煌画派画家们采风团走进阿干河人文历史馆
敦煌国际会展中心斩获2016年中国会展产业金手指奖
著名画家邢智超“墨韵文心”水墨山水画展在甘肃艺术馆展出
保护长城甘肃拿到90分 居前第二位
当创客走向创业,这个因素绝对不能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