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要闻
新闻墙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
文化专栏
新闻排行
滚动新闻
RSS订阅
热门标签
投稿
甘肃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巴当舞
“巴当舞”是流行在岷县中寨、维新部分村社的一种祭山神舞,其内涵极其丰富,蕴藏着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是我国边陲各民族历史发展、文化交融和演变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文化与研究价值。在“巴当舞”中,有“点大火”的场面。这反映了古羌人的遗风,是古羌人对太阳与火…
2014年6月12日 21:42
甘肃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洮砚制作技艺
洮砚又名洮河绿石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其加工制作的历史距今已有1000多年。因石材产于甘肃岷县和卓尼县交界处洮河岸边的喇嘛崖、水泉崖上,故又名洮河绿石砚。
2014年6月12日 21:41
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渭脊兽制作技艺
通渭脊兽源于庙堂,传于民间,是通渭地域标志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了解通渭人的传统心理、传统审美,脊兽艺术无论如何都是不能小觑的。通渭脊兽不仅兼有秦、汉、唐的流风余韵,而且也融会了宋元明清的文化创造
2014年6月12日 21:40
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靖白塔乡古建筑艺术
“白塔的木匠,五屯的画匠”,这是一句在永靖当地流传很广的民谚。白塔寺位于永靖县境内,原系河州北乡白塔寺川。这里自古出木匠,而且技艺代代相传。2008年,白塔古建筑艺术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4年6月12日 21:38
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靖王氏铁器铸造技艺
在永靖,王氏兄弟过着“觞豆招邻里,桑麻课子孙”的农耕生活,闲来冶铸养富,尽天年而去。他们的后裔秉承祖训,一铸生产生活用具,二铸法器,在临夏、通渭、靖远、会宁、陇西、临洮以及青海多个地区开起了作坊。盛名所及
2014年6月12日 21:38
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乡族钉匠工艺
东乡毛毡以柔软、舒适、匀称、洁净,美观大方、经久耐用而驰名西北各地。东乡县南北二岭、龙泉、董岭一带的毡匠最有名,家住东乡县龙泉乡苏黑村的杨得明老人,是东乡族擀毡艺人中的代表。
2014年6月12日 21:37
甘肃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乡族擀毡技艺
华丽精美的珠链披肩、古朴大方的手工毡靴、巧夺天工的钉补茶碗……这些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展示了东乡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近年来,东乡族自治县竭力搜集、抢救和整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使古老的民族民间文化重新展示出其独特的魅力。
2014年6月12日 21:35
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古黑陶制作技艺
黑陶文化又称龙山文化,是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而得名,距今约4350—3950年。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大汶口文化出现的快轮制陶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普遍采用,磨光黑陶数量更多,质量更精
2014年6月12日 21:34
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寺台造纸术
康县寺台造纸术,历史悠久,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价值、工艺价值和经济价值。造纸术延续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延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014年6月12日 21:33
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篮寨泥玩具制作技艺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挖掘和传承竹篮寨泥塑艺术一直是当地政府关注的问题。当地政府已将竹篮寨的泥塑玩具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保护,我们期待竹篮寨泥塑重新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希望有更多新一代艺人们去钻研和传承这门技艺让竹篮寨泥塑艺术走出去,让更多的人去…
2014年6月12日 21:32
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礼县井盐制作工艺
盐官镇,位于礼县东部,是礼县的第二大镇。该地名是由盐井演变来的。该地区自古盛产井盐,历史非常悠久。是礼县、西和通往天水方向的东大门,古代处在连接陕甘川的通道上,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014年6月12日 21:30
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敦煌彩塑制作技艺
敦煌彩塑是敦煌石窟的主体。因敦煌石窟是开凿在砾岩上,因此多为木架结构。在人工制作成的木架上束以苇草,草外敷粗泥,再敷细泥,压紧抹光,再施白粉,最后彩绘。始自十六国,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直到清代
2014年6月12日 21:29
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口陶瓷制作技艺
华亭陶瓷,甘肃省华亭县所产陶瓷。因主产于该县安口镇“安口窑”,历史上也称“安口陶瓷”,华亭陶瓷制作历史悠久,源渊流长。产品以生活用具为主,以其牢、厚、经久耐用而闻名周边省区,陶瓷工艺品造型美观,色彩艳丽。
2014年6月12日 21:27
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凉纸织画工艺
经过近几年的开发,如今,平凉纸织画已成为当地文化产业的拳头产品。纸织画的主要生产者———平凉市纸织画社,从原来的3名职工,1台织机、年产不过百幅、年产值不足10万元,扩展成36名职工、24台织机,年产近万幅、年产值百万元以上的文化企业。
2014年6月12日 21:24
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录拉板糖制作技艺
以正宁县211国道为界,以西是正宁县正在兴起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所在地,以东相对着的是村民们的生活区。王乔宏作为村子里的名人,他的家就在此地。躲在堆积成山的麦秆后面,正在用石锤捣着芽麦的王乔宏,是村上唯一仅存的王录拉板糖制作者
2014年6月12日 21:22
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县皮影雕刻技艺
宁县皮影主要分布在瓦斜乡,这主要归功于皮影戏在当地的盛行,据史料记载,我国的皮影始于汉代,至唐时较兴盛,而此时皮影演出的箱具多从陕西购回,宁县在秦代已设州立县,故为唐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位于丝绸之路上的有利地形
2014年6月12日 21:20
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夏彩绘
临夏彩绘是在吸收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和京式彩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融会和吸收汉族构图雍容大方、色彩和谐统一,回族构图饱满、设色素雅,藏族用色对比强烈、大红大绿、热烈饱满的风格,以旋子彩画为基本格局
2014年6月12日 21:05
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州木刻
河州木雕主要用于古典建筑和板装饰民居之中。早期木刻见于炳灵寺石窟及其木结构 窟檐和重楼、栈道上。古代木雕多采用松木、梨木、也有楠木、红木等贵重木材,采用榫铆结构,造型洗炼,工艺精致。明清时,木雕已发展成一种专门工艺。
2014年6月12日 21:04
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州雕刻葫芦
河州雕刻葫芦约有上百年的历史。著名的回族雕刻葫芦老艺人马耀良所雕的葫芦作品,更是远近有名。雕刻葫芦的原材料来源于家种葫芦,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蚂蚁葫芦”和“长颈葫芦”。雕刻用的葫芦,专用小圆葫芦和单吊葫芦,讲究大小均匀,即所谓“小如珠,大如拳”。
2014年6月12日 21:04
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州牡丹
河州牡丹,历史悠久。早在800年前,牡丹已绽放于临夏大地,植牡丹、赏牡丹、唱牡丹、“浪牡丹”之风盛行,经久不衰。在花乡歌海的临夏,对牡丹的钟爱,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从作画、刺绣、吟唱到砖雕、木刻、彩绘,无不以牡丹为题材。
2014年6月12日 21:03
上一页
1 ...
7
8
9
10
11
... 14
下一页
栏目导航
文化要闻
产业动态
政策解析
地方文化
高端访谈
文化旅游
文化评论
产业周边
会展活动
影视产业
文化名人
书画资讯
项目推介
创意产业
文化机构
文艺演出
文化收藏
文化教育
文化出版
新媒体
广电动态
特色文化
西部地理
文明甘肃
推荐阅读
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馆藏:战国青铜茧形壶
甘肃临夏传统民间艺术砖雕工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甘肃“非遗”临夏“花儿”记述
开心麻花舞台剧《夏洛特烦恼》将于2017年1月4日登陆甘肃大剧院
甘肃省歌剧院演员常雅琼《临夏欢歌》唱出新临夏
甘肃敦煌画派画家们采风团走进阿干河人文历史馆
敦煌国际会展中心斩获2016年中国会展产业金手指奖
著名画家邢智超“墨韵文心”水墨山水画展在甘肃艺术馆展出
保护长城甘肃拿到90分 居前第二位
当创客走向创业,这个因素绝对不能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