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详细]
莫高窟南、北区现存八百多个石窟中,主要形制有六大种类,即中心培柱式、禅定式、覆斗室、背屏式、涅槃窟和大佛窟。中心塔柱式窟源于印度的“支提”,...[详细]
敦煌图案是敦煌石窟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装饰于建筑(石窟本体及其木构窟檐)、塑像与壁画,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独立形态。图案与壁画、塑像、建筑...[详细]
由于唐代经济发达,商业高本节资料主要采自高国藩:《敦煌民俗学》、《中国民俗探微》。以文化交流的范围很广,速度很快。唐代高度发达的文化远播海外...[详细]
由于清朝的腐败, 敦煌的僻远, 敦煌藏经洞的发现没有及时为中国学术界所知。1903年视学甘肃的金石学家叶昌炽, 虽然接触到敦煌藏经洞出土经卷绘画, 但因...[详细]
《百年敦煌学史研究》主要从敦煌文献、敦煌史地、敦煌文学、敦煌语言文字、敦煌宗教、敦煌民族、敦煌科技民俗、敦煌艺术与石窟考古等八个传统研究领域...[详细]
日本新泻大学教授关尾史郎的研究小组自2000年起开始对敦煌文献进行综合性的调查研究,在敦煌文献与历史、语言文字、书法研究以及相关领域的敦煌汉简、...[详细]
敦煌学自开创以来,一直成为国际上经久不衰的热门研究课题,而日本学者更是成绩斐然。这是因为,与中国学者相比,他们在本国经济实力的资助下,更容易...[详细]
100年前,1907年6月的一个傍晚。满载24箱经卷和5箱佛画的一支驼马队悄然离开敦煌。 带队的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志得意满得。区区数十块银两的代价,...[详细]
1909年,法国人伯希和到北京为法国国立图书馆购买汉籍,随身携带了一些1908年他从敦煌掠 走的敦煌文献珍本。直到此时,北京学界才得知莫高窟发现敦煌...[详细]
由于德国吐鲁番考察队最早的发起者和组织者是柏林民俗学博物馆,所以四次考察队所获文献文物最初入藏于该馆。但这批文物命运多桀,流散十分严重。[详细]
虽然受到了克莱门兹及斯坦因获及巨大成就的诱惑,另外推动格伦威德尔亲自到新疆吐鲁番考古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一些旧有的学科的理论受到了一些具有革新...[详细]
1930年,著名学者陈寅恪在为陈垣先生的著作《敦煌劫余录》所作序文中说:“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新材料,以研究问题,则为此时...[详细]
法国的敦煌收集品主要来源于伯希和的中亚探险,而且由于伯希和是一个汉学家,精通多种语言和文字,并在挑选时为自己制定了标准,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说,...[详细]
敦煌学的产生和法国的敦煌学发展与当时的世界政治形式密切相关。早在敦煌学产生以前的十八世纪中晚期,在西方学界就有着一门被称为“东方学”的学科,...[详细]
解放前敦煌莫高窟考古工作基本上是一片空白,虽然期间也有西方探险家们如斯坦因、伯希和、俄登堡等对洞窟的记录、测绘与拍摄,但都是以盗掘文物为主要...[详细]
第三阶段我国学者获得的研究成果的数量比前两个阶段明显增多,成果的质量也大为提高。从世界范围来看,我们在归义军史、西北民族史、敦煌历史地理、敦...[详细]
苏莹辉《论 唐时敦煌陷蕃的年代》(《大陆杂志》23卷11期,1961年)和《再论唐时敦煌陷蕃的年代》(《大陆杂志》 29卷7期,1964年)、《论敦煌县在河...[详细]
刘复《敦煌掇琐》的出版,标志着第一阶段第二时期的开始。《敦煌掇琐》虽亦为敦煌文献资料集, 但其中的资料均系作者直接从法国国家图书馆所藏的敦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