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意义分析

来源/ 作者/ 时间/2013-02-25 11:00:00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构筑大平台实施大战略

——我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系列报道之意义篇

  搭文化平台,做发展文章。

  我省“3341”项目工程中,要打造的三大战略平台之一,就是“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重点的文化战略平台”。

  国务院办公厅正式批复我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表明我省继兰州新区之后,拥有了又一个国家层面的战略平台。

  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有5个环节,即保护、传承、展示、创新、发展。保护是前提,传承是手段,展示是途径,创新是灵魂,发展是目的。从保护着手,通过传承、展示,特别是通过创新,来促进华夏文明在甘肃大地上新的发展,使我们的文化建设后发崛起、后发赶超、异军突起,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提出战略构想贯彻重大决策

  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是省委省政府为了把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十八大精神和甘肃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而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构想。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是省委省政府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的表现。同时,也是国家对甘肃为中华民族作出的巨大历史贡献的充分肯定,对甘肃人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省社科院院长范鹏教授说,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利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有利于贯彻落实《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在甘肃加快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甘肃文化资源富集,如何让丰厚的文化资源活起来,并通过一些特殊的创意,让它能够形成文化生产力,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我觉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就是一个“特殊的创意”。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获国家批复后,全省上下信心十足。省文化厅厅长邵明认为,我省的前期工作做得很扎实,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将成为我省建设文化大省的最好载体,一定会带动我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也正如文化部部长蔡武所说,甘肃省的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发展,跨越式发展,就是要靠在这个战略平台上演出一场生动、活跃的大戏来。

  传承优秀文化促进民族团结

  说起历史文化,我省可谓悠久丰厚;说起民族文化,我省可谓多姿多彩;说起红色文化,我省可谓富集多样。尤其重要的是,我省的独特文化资源是其他省份无法替代的。全国有8万枚木制汉简,我省占了82%,这也确立了甘肃在汉简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很多失传、断裂的历史资料,在敦煌藏经洞的5万卷文书里被很好地保留了下来,要更全面、更深入、更细致、更准确地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敦煌学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正如范鹏教授所说:“甘肃拥有巨量的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对于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这些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有利于增强华夏儿女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有利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要建设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历史区,始祖文化能够增强海内外华夏儿女文化归属感的源头性文化要素;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要建设以敦煌文化为核心的文化生态区,敦煌正是华夏儿女感到自豪和骄傲的文化圣地。

  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有利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历史上,甘肃对国家安全的战略意义是拱卫中原、护翼宁青、保疆援藏;现在,在思想文化领域也是重要的战略纵深区。范鹏说:“如何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就是要‘推动走出去,防止渗进来,真正立起来,有效传下去’。”也就是说,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防止西方腐朽没落的东西渗进来,把主旋律文化真正立起来,把优秀传统文化有效传下去。

  打开地图看,甘肃与青海、新疆、内蒙古、宁夏等地区接壤,省内及周边有很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作为文化战略纵深区,就要通过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辐射,使华夏文明发扬光大,并通过华夏文明的认同,实现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祖国的认同。

  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华夏文明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共同推动发展起来的,要共建、共承、共传、共享。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是包括各少数民族具有独特风格文化在内的文化传承创新区。西北地区是几十个民族共同繁衍生息、创造中华文明的地方,是多民族文化交融发展、共同缔造人类辉煌文化的地方,在甘肃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有利于增强各民族的文化凝聚力、文化向心力和文化归属感,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促进经济发展开创示范新路

  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文化与经济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发展文化产业,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重要内容。

  文化产业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既适合于大规模、现代化、高新技术设备的产业形态,又可以接纳个体化的、小规模的依靠个人创意和传统技艺来发展的传统市场主体。文化产业的“包容性”,决定了文化产业的“辐射功能”。

  甘肃康辉国际旅行社总经理龚羽飞认为,目前国内区域经济竞争已经形成格局。由于通信与交通的发达,如今区域经济竞争力背后最大的支持力量明显来自于文化。文化涵盖制度文化、法规文化、历史文化、行为文化等方方面面。甘肃康辉国际旅行社正在考虑请学者为游客讲解甘肃文化,尤其对大中学生和高年级小学生游客进行甘肃通识文化讲解,然后再去景点游览,以借助甘肃文化在国内外树立独特的甘肃旅游品牌。显然,他意识到了,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不仅可以促进文化发展,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我省文化资源富集,但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社会发育程度不高。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需要从文化上打开缺口,闯一条新路。这条路就是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文化产业从目前占比较低、相对薄弱的产业,变成一个支柱产业,并推动各个业态的全面发展。

  范鹏认为,甘肃文化发展的目标不光是要推动文化产业在十几年内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而且要成为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一个突破口,通过举文化旗、打文化牌、走文化路、吃文化饭,靠文化过日子,使文化产业的比重将来大大超过5%的比例。未来50年、100年,甘肃主要靠文化来“吃饭”,主要靠开发文化资源成为一个真正的文化大省、文化强省。

  与甘肃一样,在我国西部乃至中部地区,还有一些类似的省份,文化资源富集,经济相对落后,社会发育程度不高。我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肩负着一个特殊责任,就是要为全国类似地区闯一条通过开发文化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不仅有利于我省的发展,有利于我省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也有利于整个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有利于整个西北地区的转型跨越和后发崛起。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是甘肃加快发展的战略构想,也将对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产生积极示范效应。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