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我国国产动漫品牌生态:原创品牌缺位

来源/ 作者/ 时间/2013-04-01 14:05:00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动漫片《大草原上的小老鼠》

  综观国内的原创生态动画,情节老套、创意平庸的顽疾依然严重,具有好创意、好故事、好形象的原创品牌还比较缺乏。

  据《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2)》显示,2011年我国动画年产量已突破26万分钟。按照年产量20%的增幅规律,2012年估计达到了30万分钟。然而,即使拥有26万、30万分钟的庞大数字,我们暂时仍然与“动画强国”的名号无缘。而展现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动画,作为动画产业中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在当今生态、环保教育中显得极其缺位。

  主题标签化 故事概念化

  中国动画学会会长余培侠认为,中国动画要走出生存困境,必须坚持“原创为先、品牌为本、绿色为径”。内容健康向上,风格生动活泼,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是“绿色”动画的基本标准。在当今越来越重视生态和环保教育的时代,生态动画更应该成为“绿色”动画的核心组成部分。借助多重的形象符号、轻松幽默的影像语言,通过简单有趣的故事情节来确认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生态动画完全可以打造生态知识和理念的传播平台,唤醒观众心中沉睡的生态意识,潜移默化地陶冶观众尤其是少年儿童。

  生态动画在中国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80年代为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的生态动画主要是在优美的自然环境背景中上演若干小故事,以此展现人与自然朴素美好的关系,如《老婆婆的枣树》(1958)、《我的朋友小海豚》(1980);20世纪90年代为发展阶段,这个时期生态动画的主题出现了转向,不再拘泥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讲述,而是将主题延展到对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控诉以及对美好生存环境的向往,如《熊猫京京》、(1996)、《大草原上的小老鼠》(1996);新千年以来为成熟阶段,此时期的生态动画一方面揭示和批判经济快速发展所伴生的生态问题,另一方面积极倡导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展望生态文明的未来,如《环保剑》(2006)、《滴水精灵》(2011)。应该说,中国生态动画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和环境形势的发展基本一致,与国民意识的生态素质基本吻合。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相对于法国、日本等动画强国而言,我国的生态动画尚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我们引起足够重视:一是生态主题标签化,故事包装逻辑性不强。作品意欲传达的生态主题与故事情节的联系过于牵强,口号式的生态思想让人感觉过于说教。由周星驰监制的《长江七号爱地球》(2010)本身的情节设置并不差,但是,其间安排的某些不着边际的环保宣传却明显有“主题先行”的嫌疑,特别是影片结尾“环保……要迈出第一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等豪言壮语,与电影的主要情节几乎没有任何关系,此类粘贴生态标签的做法其“教化”意义被过分强调,必然阻碍正常的创作,丧失动画片应有的娱乐性;二是题材视野还不够开阔,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场景的描绘比较多,而对于环境污染、植被破坏等现象的曝光与控制,以及对绿色生活的倡导等涉及的角度和内容都很有限。小观众可以沉浸于和谐的自然美景中陶冶情操,但难以将影片的理想化和现实的残酷性联系起来,难以通过正反教育的方式来强化生态意识。三是自然物事道具化,以人为立足点的现象比较突出。很多动画影片虽然以非人类物事为主角,但讲述的依然是关于人类的故事,反映的是人类的问题,一个个可爱的小动物基本上都是人的化身,实际上就是一个道具,如《熊猫京京》、《大草原上的小老鼠》等均是如此,“人类中心主义”意识依然浓重。

  想象力待开拓 民族性要加强

  生态动画的发展,必将成为未来动画发展最具潜力的主流方向之一,国家相关部门应该给生态动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趣味性的角度来看,生态动画可能会一定程度上处于弱势地位,考虑到“收视率”等问题,一些电视台可能会出现少播或收费播出“生态动画”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作为一档明显带有公益性质的电视节目,政府要给予大力扶持,电视台也应该拿出配合播放的姿态。早在1990年,美国国会就通过了“儿童电视法”,用法律的形式规定所有电视台每周必须播出180分钟以上的“绿色动画”,并将是否达到播出要求作为电视台获取营业许可和年检合格的一个主要标准,这一做法确实有可借鉴之处。当然,生态动画的良性发展不能完全依靠政府的政策扶持,自觉提升生态动画自身的魅力才是根本之道。

  首先要现实与想象相结合,开拓生态动画的题材视野。儿童群体,是一个很容易对身边事物着迷的群体,也是一个极富想象力的群体。一方面,生态动画的取材要做到与时俱进,贴近现实生活,既要善于以欣赏的眼光看待美丽的大自然,也要善于敏锐地捕捉生态环境破坏与保护的信息,尽可能从身边小事取材。题材虽小,警示和教育意义却可能很大,也容易让人产生亲切感,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印象也更加深刻。另一方面,跟其他动画形式一样,生态动画的题材视野也可以是变化多端的,植树造林、节能减排、资源保护、污染治理、绿色生活等等,都可以成为生态动画的题材领域。现实的、理想的、科幻的等等都行,即使是战争题材也可以用于生态动画。中国内地首部原创水环保题材动画片、获首届全国绿色生态动漫作品大奖赛“动画长片大奖”的《滴水精灵》,采用科教片与战争片相结合的风格样式,精心讲述滴水精灵“小丁咚”和他的环保护卫队与黑水魔及污染军团展开的一场保卫桃花城的故事,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之间斗智斗勇的殊死较量。虽为战争题材,但经过艺术化的处理,基本上见不到暴力、血腥等儿童不宜的场面。影片中,关于放射性污染、重金属污染防治和趋利避害等故事情节,更是充满知识性。

  其次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动画是一种新型艺术形式,现代科学技术是其强大支撑,同时,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动画魅力的必然源泉,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如绘画、雕刻、木偶、折纸、剪纸、皮影、戏曲、民乐等早已融入到中国动画创作中,为动画创作者提供源源不绝的灵感和文化内涵。对于以传达理性的生态思想为根本的生态动画来说,艺术对技术的点化尤其重要。动画制作的技术含量要求很高,但过于倚重技术就可能顾此失彼,让内容变得乏味,而感性的艺术形式正是柔和理性技术的“点金石”。一个合理的色彩符号的运用,都有可能让动画的生态主题得到凸显。比如,通过明亮清新和灰暗沉寂的对比来表现生态环境遭破坏前后的景况,就可以鲜明地传达出创作者强烈的爱憎意识。正是因为艺术与技术的汇聚,理性的生态思想才能以一种精湛又不失妙趣的形式传达。2010年上映的国产生态动画片《梦回金沙城》讲述一个小主人公穿越时空回到金沙城和象神用爱和勇气幻化成的神迹,阻止了一场毁灭性灾变的故事。作品积极借鉴国外生态动画的优势技术,充分凝炼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运用多种“中国元素”特别是精致的手绘进行故事演绎,无论是穿越前的现代都市和小桥流水,还是穿越后的古代人物形象和雕梁画柱,无不让人感受到浓郁的“中国风”,再加上先进的动画技术,演绎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存、共荣,犹如田园诗一般的写意意境,巧妙地传达出了生态价值理念。

  ( 作者单位: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工业大学基地)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