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成立60周年,8月13日晚,中国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编排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关山月》首场迎宾晚会在该县影视中心浓情上演。
晚九时,中央祝贺团团长、国家民委信息中心副主任郭建民,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陈广元,苏丹驻华大使萨利赫,沙特驻华大使馆研究员艾森林,甘肃省祝贺团团长、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泽巴足,省人大常务会副主任马青林,副省长王玺玉,天水市祝贺团团长、市委书记马世忠,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柴金祥,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锐,市委副书记、政协主席杨维俊等代表团成员,刘长江、李肖锋、马中奇、关春生等县四大组织在家领导及现场观众共700余人兴致勃勃地观看了演出。
《关山月》演出整场精彩纷呈,高潮迭起,赢得了阵阵掌声。演出结束后,观众反响强烈。
(《关山月》演出剧照)
张家川县原政协副主席、离休老干部袁世魁告诉记者,张家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能拿出《关山月》这么一台大戏确实不容易,这充分体现了张家川县委、县政府对艺术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关山月》富有新意,场面宏大,发人深省,令人振奋;民族服饰独具特色,舞美设计别具一格,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人耳目一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关山月》成功演出,为张家川文艺史上写下了厚重的一笔,不仅挖掘和传承了张家川民族文化遗产,弘扬了民族优秀文化,而且能够进一步提升张家川对外良好形象和知名度。《关山月》在县庆60周年之际进行上演,是张家川33万回汉儿女献给张家川60华诞的一份厚礼。
(《关山月》演出剧照)
张家川地下党的创建者沈遐熙的儿子沈光浩、女儿沈光涛在观看完《关山月》之后激动地说,我们的父亲沈遐熙对张家川非常有感情,以前常听父亲讲有关张家川的故事。张家川是我父亲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是他的第二故乡,也是我们的第二故乡。第一次踏上张家川这片热土,感觉张家川充满勃勃生机。《关山新月》这一篇章反映了张家川回汉人民在党领导下翻身得到解放,我们也看到了父亲影子,很感动。
(《关山月》演出剧照)
在现场观看《关山月》的县直机关干部李小强告诉记者,这已是他第二次欣赏《关山月》了,第一次是在天水秦州大剧院。每次观看,他都会对其情节和富有特色的音乐难以忘怀,而这次《关山月》的艺术手法更是新颖独特。不但在唱词上有创新,而且在剧情中也加入了更多的地方特色文化元素。
今年30岁的孙娟,是县幼儿园的一名教师。演出完后她告诉高兴地记者,这已是她第三次参加县庆表演了,40年县庆时,她正上小学,参加了县庆团体操的表演。50年县庆时,她已上班了,参加了县庆舞蹈的演出。今年60大庆,她参加了《关山月》的演出。每次县庆都很鼓舞人心,能参加三次县庆,我感到很骄傲。
《关山月》在舞台表现手法上突出了以小见大,用小故事、小人物、小场面来见证张家川县的发展过程;演出中,以舞台背景、灯光等巧妙的艺术手法,传递出张家川县的旅游美景、畜牧产业、清真食品等;诗朗诵呈现给观众美好的回味;富有特色的花儿音乐特点鲜明,给人以良好的视听享受。《关山月》用舞台艺术,再现张家川县回族群众从清朝末年流落关山脚下,到今天建成幸福家园的百余年发展史,它以全景形式反映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县张家川的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社会进步的新局面。
(《关山月》演出剧照)
《关山月》经过演员不断的磨合和剧情创新,达到雅俗共赏。它既能登大雅之堂,又能深入民间演出,既能整剧演出,又能精选演出;在外宣上,达到了对内凝聚发展合力,对外树立张家川良好形象的目的;在音乐和唱腔上,达到了舞台效果和群众自乐相结合,既有良好舞台效果,又能让群众喜欢并自行传唱。经过剧本、剧情、舞蹈、音乐不断打磨和创作后,该剧将走向全国。
(《关山月》演出剧照)
《关山月》由序曲《月弯弯》,主体《关山残月》、《关山古月》、《关山新月》、《关山明月》、《关山圆月》五个篇章,尾声《四碗子感恩茶》三大部分组成。《月弯弯》主要歌唱张家川这片热土悠久历史和秀美风光。《关山残月》通过歌舞和演唱,描绘清末时,该县回族起义失败后,流落到关山脚下,回汉民族团结共建阿阳古镇的历史。《关山古月》描绘了解放前回汉民族相濡以沫,肩并肩共同劳动,心连心共担风雨,在血雨腥风的岁月里同心奋斗的故事。《关山新月》反映张家川回汉人民在党领导下翻身得解放,回乡大地充满新希望,回汉群众满怀热情建设新家园场景,还有一节举办穆斯林婚礼的喜庆舞蹈。《关山明月》歌唱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张家川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繁荣景象。《关山圆月》讴歌了今日张家川团结奋进、开发开放、跨越发展的喜人场景,33万回汉儿女喜迎四海宾朋的热闹场面。尾声《四碗子感恩茶》,歌唱回族群众对伟大祖国母亲的感恩,为五湖四海宾客献上迎宾盖碗茶。
(《关山月》演出剧照)
据张家川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志军介绍,《关山月》是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成立60周年重头文化戏,是张家川县33万回汉儿女为县庆60周年献上的一份舞台厚礼、文化大餐,是张家川近年打造的文化精品,也是张家川花儿走向海内外的一张“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