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舞剧《丝路花雨》世界之旅:19位女主角演绎东方神韵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梁峡林 崔亚明 时间/2014-03-08 10:58:12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她们不仅是舞台上的“英娘”,更是来自飞天故乡的女神。以贺燕云、王琼为代表的19位“英娘”,历经35年,在把自己的艺术青春融入到舞剧《丝路花雨》的时候,也把这台来自甘肃本土的舞剧推向了全国,更是让全世界认识了中国的敦煌文化。

两位英娘王琼(右)、韩煦合影。

13代英娘王琼剧照。

她们不仅是舞台上的“英娘”,更是来自飞天故乡的女神。以贺燕云、王琼为代表的19位“英娘”,历经35年,在把自己的艺术青春融入到舞剧《丝路花雨》的时候,也把这台来自甘肃本土的舞剧推向了全国,更是让全世界认识了中国的敦煌文化。

《丝路花雨》取得成功,19位主角英娘功不可没

1979年,以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和敦煌壁画为素材创作的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在兰州公演,剧中塑造了老画工神笔张和歌伎英娘父女俩的艺术形象,描述了他们的悲欢离合以及与波斯商人伊努斯之间的纯洁友谊。《丝路花雨》当年即进京公演,23岁的贺燕云饰演的英娘以优美的“S”形舞姿,加上大气恢弘、美轮美奂的舞美设计,令到场的媒体和专家惊呆了,曹禺等艺术家们称其为中国舞蹈界乃至整个文艺界的“重磅炸弹”,带来了振聋发聩的影响。该剧当年获得由文化部颁发的“创作一等奖”和“演出一等奖”双项大奖。截至目前,《丝路花雨》已先后出访35个国家和地区,演出2200场,被称为“中国舞剧的里程碑”。《丝路花雨》不仅把敦煌文化推向了全世界,也让广大侨胞们在热泪盈眶之余更加热爱祖国,更使无数国外友人从此迷恋敦煌,热爱古老悠久的中华文化,更为甘肃建设文化大省奠定了基础。

若要评价《丝路花雨》的艺术成就,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该剧成功地塑造了女主角英娘。因为,她是国际友谊的象征和东方神韵美的代表。19位英娘对推动《丝路花雨》的成功功不可没,让我们记住这些持续不断弘扬甘肃文化的姑娘们,她们分别是:贺燕云、付春英、张丽、张京棣、杨虹、史敏、李红、裴长青、穆虹、韩晶、李菁、刘薇、王琼、韩煦、孙秋月、李莉、赵乔、李倩、陈晨。

“因为要进修或是转型发展,许多英娘陆续离开了兰州,但大多数还是去了北京,其中,贺燕云、付春英、杨虹、张丽、史敏、裴长青、刘薇、王琼等分别进入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以及海政文工团、煤矿文工团等,或者进修,或者毕业留校,都找到了新的发展舞台和事业的平台”,曾是第14代英娘、5年前调到吐哈油田驻京办事处的韩煦告诉记者。记者在北京联系采访她的时候,她才下飞机,就急忙热情赶了过来,“家乡来的媒体我们感到很亲切!”

首位英娘:“我年轻时最美好的一段时间是在甘肃度过。”

说起英娘,与《丝路花雨》结下诸多缘分的第一代英娘贺燕云和第13位英娘王琼是两个不能回避的人物。首席英娘贺燕云造型稳健飘逸,表演自然细腻,她创造的反弹琵琶伎乐天等舞蹈形象,率先赢得了国内外无数观众的喜爱。一演就是400余场,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最终在观众心中树立起一个永远的英娘形象。她后来考入北京舞蹈学院,任职芭蕾舞教育系的教授,每当说起《丝路花雨》时,她就感慨地说:“时间改变了容颜,却无法改变我的《丝路花雨》情结,因为我年轻时最美好的一段时间是在甘肃度过的,而且又是甘肃给我这个机会,给了我成功,给我留下了这么美好的回忆。”

而王琼同样与《丝路花雨》缘分不浅。1979年5月23日,舞剧《丝路花雨》首次在兰公演,同一天王琼在兰州出生。4岁那年,王琼第一次跟父亲走进剧场,深深痴迷于《丝路花雨》那绚丽的布景和女主角英娘轻舞长袖的美妙舞姿。那时的她并没有想到,十几年后,自己也会站在这个舞台上成为英娘。凭借出色的舞蹈技巧和艺术表现力,不满17岁的王琼成为第13位英娘的扮演者,并且一跳就是10年,是出演英娘角色时间最长的一位,也被人们称誉为21世纪英娘。几年前从演员角色上退出的她再次前往北京舞蹈学院进修,目前从事编导工作。孙秋月等后来从外地聘请来的四、五位英娘都是她手把手带出来的。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在甘肃敦煌传递中,王琼手举火炬完成了一个异常优美的“反弹琵琶”交接动作,被媒体誉为奥运会火炬传递甘肃段中“最美的一幕”。

2006年“五一”前,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进京演出,为了更好地塑造角色,担任英娘角色已6年的韩煦,每天仍排练9个小时以上,加之天气干燥,造成其身体脱水后两次晕倒被送往医院。

“敦煌文化及英娘是我们割舍不开的根!”

在王琼看来,虽然因为诸多原因,英娘们大都离开了兰州,离开了《丝路花雨》,但对《丝路花雨》的热爱并没有减退。尽管第一代英娘已成为历史,但贺燕云却被很多甘肃人铭记于心。2009年,贺燕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娘家”——甘肃省歌舞剧院,看到和自己当年一样年轻的演员们正在随着音乐节拍起舞。从他们身上,贺燕云依稀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她在北京舞蹈学院开设了敦煌舞课程,致力于将这门源起于甘肃、源于《丝路花雨》的敦煌舞派传授给一代代年轻的舞者。即使目前退休了,她仍然出教材办敦煌舞培训班。

张丽、杨虹、史敏、刘薇等多位英娘进京后还都一直从事着舞蹈事业,即使出国了,仍然创办敦煌舞蹈培训班,把“琵琶舞”、“波斯舞”、“盘上舞”等经典段落传播到了更多的国家。韩煦也在北京注册起了自己的花雨和煦文化公司,“不论走到天南地北,敦煌文化及英娘都是我们割舍不开的根!”韩煦对记者说。

在北京养伤并进修的数年里,王琼还承担着为甘肃省歌舞剧院挖掘新演员的任务,即使2011年在北京成家后,她家里就自然成了剧院“驻京办”,同事们不论大事小事她都热情相助。现为国家一级演员的她今年初又参加了北京舞蹈学院编导专业的研究生考试,已通过全国联考的她信心满满。她告诉记者:“《丝路花雨》当时能在全国走红,主要是那个年代国内艺术家们的头脑尚未完全‘松绑’,当《丝路花雨》所塑造的独特艺术呈现在舞台上时,大家眼前顿时一亮,而今后发展传承《丝路花雨》,还必须增加理论知识和艺术造诣,更需要把舞蹈、灯光、舞美等相关要素全部糅合在一起,不断创新才能立于潮头。”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