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会问自己,为什么《地道战》、《地雷战》、《红色娘子军》……这些当年的主旋律会萦绕我一辈子?为什么我们今天的主旋律需要人来“组织”?
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情,我观看了《腊月的春》这部主旋律电影,影片讲诉甘肃一位双联干部在帮扶点的故事。笔者本人有过下乡的生活体验,在观影前,对这个题材,说句老实话,是不抱信心的,因为我很清楚,创作团队如果没有基层生活体验,仅凭想象去生搬硬套一个所谓感人的故事,是绝对无法感动我的。
回到这部电影,影片的开头是双联干部刘为民初到联络点的几件小事,确实很小:刘为民遇见腊月唱山歌;刘为民看到小孩打仗;村支书一鞋过去打跑了调皮的孩子。导演在这里处理的很聪明,没有用什么豪言壮语的动员会,而是这几件看似无关主题的小事,几位坐在空地里的老农,一首民歌,就勾画出了一个典型的西北农村的图景。
对,西北农村就是这种感觉。
在接下来村长同刘为民对手戏里,让我看到了我初到基层工作的情景,村长看似恭敬,实则疏远的一句“刘主任”、教刘为民应付差事的技巧、临了还给安排到居住条件堪称恶劣的村委会住。这些电影的细节非常的生活,在基层,一村之长不是一般人能够干的,那是村民一票一票选出来的,你没有给这个村干出点实事,人家嘴上对你恭维,心里压根不拿你当回事,更别说刘为民这样的被认为是“走个过场”的一般干部了。
刘为民其实并没有太大的能力,更没有什么背景,他只是多上了点心,听到腊月的山歌,他会想到美,想到能不能让腊月参加歌唱比赛;看了腊月的剪纸作品,他会想到美,他会想到能不能让腊月把她的作品拿去市里卖;听到村支书缺投资的几句“闲话”,他会想到这个投资我能不能去帮着要;遇到要投资时候的困难,他会想到我能不能就堵你县长的门……。呵,多平凡的刘为民。
其实,每一个下乡帮扶的干部都能够做到,也应该做到,他,真的只是为百姓多上了点心。
这部电影,似乎都是由这些无关主题的小事构成的,可这部影片恰恰由于这些琐事、小事、平凡事而变得丰满而真实起来。为了弟弟辍学的姐姐、发现腊月的录取通知书气的挥舞起木杖的爷爷、为刘为民的“小事”高兴的要“让老婆“的村长,……,这部戏真的是演活了,这种似乎是信手拈来的小人物和小事,让人不知不觉得入戏,让人走心,让人感动的不知觉的流泪。
对于各地开展的双联,很多干部不理解,也有很多人是颇有微词,的有说是公费旅游,有说是走形式,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不可否认,很多村社,切实的通过这次活动,从省、市跑来了投资,解决了若干实际问题,也许解决的问题并不大,可对于老百姓,正是这点点滴滴的上心,点点滴滴的小事解决了大问题。这正是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意义,问题不在于搞不搞,而在于如何搞,如何真心的为百姓服务。
这部小成本讲述平凡人故事的《腊月的春》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