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之下,为了开发利用甘肃省丰富的民间民俗工艺品资源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快培育劳动密集型文化产业,甘肃省近期出台了《文化集市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文化市场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法治的支撑与保障。近年来,在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推动和鼓励下,包括甘肃省在内的全国各地文化市场,获得了迅猛发展,但其中仍然存在着缺品牌、少创新、无序竞争等问题。为保障甘肃省文化市场的持续、高效、稳定的发展,积极打造文化市场“甘肃制造(Made in Gansu)”,我们认为,应当在法治支撑方面采取如下措施:
一、加强工艺品知识产权的地方立法保护,鼓励文化产品的知识创新
《方案》提出,要建立我省的工艺品研发创新基地,形成具有统一包装、统一商标的产品系列。这一目标的实现就必须要加强工艺品的知识产权保护。由于包括工艺品在内的地方文化产品兼具工业品、美术品和地方知识产品等多重特性,所以就需要全面协调中央和地方立法体制,综合运用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以及反不正当竞争等多元法律手段对其进行有效保护。
目前,我国关于民间手工艺品保护的规定虽然有着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非物质遗产法、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等一系列较为完备的国家法文本,但其知识产权保护实践却不尽如人意。因为工艺品的知识产权较少体现在其制作工艺上,而主要体现在其独特而富有美感的造型、图案和颜色等外观设计方面。正是由于工艺品自身所存在外观设计易模仿等内在缺陷,使得我国工艺品市场因维权成本高昂,而长期存在着忽视维权、仿冒严重且侵权难定等现象。另一方面,上述国家法层面立法忽视了针对工艺品特性的规定与配套制度,而地方法整体上欠缺针对地方文化产品及文化市场的相关立法与制度保障机制。
因此,在立足并完善工艺品保护国家法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地方文化产品及文化市场内在要求,及工艺品的地方知识产品特性,建立具体而有针对性的地方立法与地方规则标准,对于保护工艺品知识产权,鼓励地方工艺品从业者的知识创新,显得非常重要。
基于工艺品所具有的工业品、美术品及地方知识产品的三个特性,围绕地方文化品牌“甘肃制造”的创新性建立,我们认为:
首先,针对工业品属性,应该立足于发明、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及其立法保护侧重点的不同,针对产品外观设计创新活动保护的特殊要求,借鉴《专利法》中对于外观设计专利权授予的条件、保护的范围、申请的程序等规定,通过地方立法(包括各种层级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甚至规范性文件)来编制甘肃地方的工艺品外观设计专利保护方案。
其次,针对美术品特性,通过创新工艺品公证或版权登记方式,借鉴《著作权法》关于包括美术作品在内的作品保护措施,为工艺品、包装装潢画面等的地方文化产品提供一套无需发表也无需经过申请的、自作者完成作品时即享有版权的著作权保护方案。
第三,作为地方性知识产品的工艺品,可以充分借鉴包括“七彩云南”等地方文化产品与品牌的发展道路与成功经验,对于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并能够形成具有统一包装、统一商标的地方工艺品,考虑创新商标地方立法,由地方政府或者行业协会注册包括“甘肃制造”等在内的集体商标,或独特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由甘肃省地方工艺品行业协会或其他政府授权组织持有和管理,并根据相关规则和程序允许本地成员企业合法使用,动态监督使用状况。充分发挥集体商标作为工艺品生产者商品与服务的重要标志和地方文化无形资产主要载体的功能,以集体的形象和力量推动地方工艺品的品牌宣传、推广,扩大地方工艺品的市场竞争、快速形成地方工艺品的品牌优势。
二、规范文化产品交易活动,维护地方文化市场秩序
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就必须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但目前,甘肃的手工艺品生产大都是以个体、私营、分散式产销模式为主,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从而形成了相互抄袭、粗制滥造、价格混乱等的局面。为改变这种局面,非常有必要对我省的手工艺品生产进行统筹规划,实现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方案》因势利导地提出要建立覆盖全省农村基层的民间民俗工艺品收购网络,形成手工艺者、农民与收购网点间的供销合作关系以及建立民间民俗工艺品的销售网络和电子商务平台等发展规范方案。
“财富的一半来自合同。”首先,从法律层面讲,为规范甘肃地方工艺品市场的秩序及交易活动的有序进行,有必要制作统一的工艺品收购合同范本和工艺品收购模式与流程,为本地手工艺者、农民、收购网点等提供规范可行的法律预案,尽可能减少具体交易中的风险和纠纷。其次,有必要为地方工艺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交易规则和交易模式的设计提供预先的法律支持,为工艺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交易规则、物流供应、金融服务等环节,制订出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规范标准,切实维护地方工艺品电子商务交易秩序,以适应电子商务不同于传统商业交易模式的特点。
三、加强文化产业相关法律服务,为文化市场的发展提供法律智力支持
人才是一个地方、一个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甘肃,要实现文化市场的发展与繁荣,就必须大力培育地方文化市场发展所需的人才比较优势。文化集市建设中的法律服务涉及诸多方面,充分发挥省内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及培养基地的优势,加强地方文化市场建设中相关从业人员法律素养和法律服务能力的提高,是重中之重。
第一,依托省内各包括高校在内的各类法学研究和法律服务机构,积极搭建文化产业地方法治研究平台和机制,全面推进工艺品知识产品保护的甘肃地方立法活动,为打造甘肃文化大省及建设甘肃文化集市铺设和夯实法治地基;
第二,整合和储备省内法学理论与法律实务资源,组建甘肃文化产业发展法律智囊团或甘肃文化产业发展法律专家库,为地方工艺品生产厂商提供工艺品商标注册申请及保护的法律咨询和服务;尤其是针对地方工艺品生产经营者在新型电子商务交易中所面临的风险,提供法律风险防范建议和方案。
第三,充分利用省内高等院校的优质法律资源尤其是法学教育培训资源,为地方文化市场建设,尤其是工艺品产销提供相关法律培训。例如,有关民间民俗工艺品的知识产权法培训(主要包括工艺品的专利权、工艺品的包装装潢的著作权保护和工艺品的商标权等问题)、有关民间民俗工艺品购销方面的法律培训(主要包括工艺品购销合同的签订、履行和法律责任、工艺品的物权保护及侵权损害赔偿、工艺品的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工艺品购销中的不正当竞争等问题),以及有关工艺品电子商务的法律培训(主要包括工艺品电子商务中的交易规则和交易模式、电子商务风险的法律防范等问题)。
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只有通过切实有效的法治手段,才能更好地规范和引导地方文化市场秩序,促进地方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
(作者分别为兰州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兰州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