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电影《腊月的春》幕后故事:我是塬上一颗草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张雅薇 时间/2014-04-09 11:09:41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电影《腊月的春》讲述了双联干部刘为民帮助农村女孩儿腊月圆梦的故事。《我是塬上的一棵草》这首歌是特意为电影中的女主角腊月而写,这首陇东民歌好听上口,而对于导演陈逸恒而言,这首歌的歌词有着更深的意义。这部小成本电影就像一颗塬上草,很普通,不惹眼,但生命力顽强。

我是塬上一棵草,自由自在生崖边。

春风野火都经过,淡淡长在天地间。

——《腊月的春》主题曲  

电影《腊月的春》讲述了双联干部刘为民帮助农村女孩儿腊月圆梦的故事。《我是塬上的一棵草》这首歌是特意为电影中的女主角腊月而写,这首陇东民歌好听上口,而对于导演陈逸恒而言,这首歌的歌词有着更深的意义。这部小成本电影就像一颗塬上草,很普通,不惹眼,但生命力顽强。在经历了寒冬后,这颗小草在春风的拂动下绿意渐浓。    

一次疯狂的尝试

独特的风土人情,壮美的西北风光。在很多的影片中,观众都能看到甘肃风貌,《龙门客栈》中地道的兰州话,《无人区》中的大漠风情都让走进影院的本土观众倍感亲切。但遗憾的是,提起甘肃自制的影视剧,却很难找到优秀的影片代表,而能进入全国院线公映的更是寥寥,对于甘肃影视人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遗憾。“甘肃的本土资源其实并不贫瘠,但是自己的影视产业少,经济不发达,过路剧组很多,来取景的也很多,但来投资的很少。”陈逸恒说。

生于北京,长于甘肃,陈逸恒在《绝对权力》、《我主浮沉》、《射天狼》等多部影视作品里都有不俗表现,是当之无愧的实力派演员。2008年,由他担任制片兼主演的《老柿子树》获2008年度电视金鹰奖;2011年,陈逸恒荣获第七届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2013年,凭借在电影《许海峰的枪》里的出色表现,陈逸恒获得金鸡奖最佳男配角提名。

《腊月的春》是陈逸恒执导的首部电影,导演处女作献给家乡,对陈逸恒来说是偶然也是必然。对于故土,陈逸恒总有着一些深情,而对于学生贾皓民的再三恳求,作为老师,陈逸恒得责无旁贷的“帮一把”。

艺方水土影视公司成立不到五年,作为投资方和制片人,自从《腊月的春》开拍,贾皓民就像是在经历一场“噩梦”。“小成本电影,差不多可以说是迷你成本电影。”导演陈逸恒这样评价道。但就是这样一部迷你成本电影,差不多也要耗资一百多万。一百万,对于树大根深的一线影视公司来说,可能只是毛毛雨,但对于贾皓民来说,差不多是所有的家当。“吃糠咽菜也得拍出个像样的电影”,是贾皓民在陈逸恒面前立下的誓。这份诚意深深打动了老师陈逸恒。“甘肃自制的电影还从来没有走进过院线,就想争一口气。”贾皓民说。

为了争这口气,贾皓民开始了一个 “不要命”的尝试。从剧组组建起,“花钱如流水”就不再只是一个形容词。“捉襟见肘的感觉处处存在。”编剧杨晓文说。为了让剧组成员没有后顾之忧,贾皓民和同事没有诉过一句苦,咬着牙挺着,尽量满足大家的所有需求。杀青的那一天,大家都很开心,贾皓民也是。等到所有人都走了,贾皓民一个人在宾馆呆了两天。说是“呆”,其实是被“扣”下了。“欠了宾馆好几万的住宿费,补齐了才把我放走。”贾皓民笑着说。在他的手机中,留着一条短信,某某人五万,某某人十万……全部都是借款人的姓名和金额。“你看,就是这么一点点凑起来的。”对于这些,同在剧组半个月的演员们当时是不清楚的,过了很久,大家才一传十十传百的知道了当时的窘迫。

做“小”事 立“大”志

在类型划分中,《腊月的春》被归为了青春励志片,这个主题为圆梦的电影也在一定意义上圆了甘肃本土电影的梦。“不仅是片中的故事励志,能做成这部片子,也是整个团队立了一个大志。”导演陈逸恒说。

为了这个大志,所有人都付出了全部的力量。因为原剧本不太适合电影手法拍摄,陈逸恒请了甘肃省著名编剧杨晓文老师重新修改,进行二次创作。时间紧迫,陈逸恒给杨晓文下了三天的限期。杨晓文不用电脑,一个字一个字的写,写好了连夜送给学生打出来,熬了三宿,终于完成了新的文学剧本。

特邀剪辑杨幸媛是中国电影剪辑学会会长,其电影作品《周恩来》、《花开花落》 蜚声中外。当时,杨幸媛的丈夫电影艺术家孙羽老师正在住院,杨幸媛很为难,贾皓民和同事就在孙羽老师的医院旁租了间房作为剪辑室,把所有的设备搬过去,方便杨幸媛边照顾丈夫边工作。影片剪辑期间,孙羽老师病逝,开完追悼会的第三天,杨幸媛又出现在了剪辑室,敬业精神让人动容。这些细小的点滴让大家对这部电影有很深的的感情,而这些“小”事,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这部电影的“大”志。

“角儿”不是“腕儿”

全部启用甘肃本土演员,这在甘肃电影界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对于这些演员的表演,陈逸恒觉得很满意。“甘肃的演员没有太多的机会。没有机会不等于不行,这次启用本土演员,我就是想看一看是不是没有大腕儿就拍不了电影了?”陈逸恒说。

“过路甘肃的剧组很多,带着一些外地人来这儿拍西北风情的片子,风土人情不熟悉,不一定演的好。请我们本土的演员就是事半功倍的效果,演员对这片土地,对这里的人都有感情,优势突出,很接地气。这部戏就让人看到甘肃籍的演员是能够挑大梁的。”编剧杨晓文说。

在本片中,儿童剧演员刘娟首次“触电”就挑了大梁,“在演艺圈中找一遍,你看看,能演腊月这个角色的能有几个?”对于刘娟的表现,陈逸恒评价很高。在他的心里,演员只能是角儿,不能是腕儿。“演员和清洁工都是一样的,只是社会分工不同。”陈逸恒说,他常跟演员们强调‘我是他’的概念,“演什么角色就应该是什么样,围绕着自己的既定形象不敢突破是不行的。”陈逸恒接着说,“很多老演员,熬一辈子才能熬成演员。我希望我出去的时候,别人一看就能说,你是哪个电影里的谁谁谁,是角色的名字。你牛,是因为角色牛,是大家的功劳,你只是这个集体智慧的最后一环。出了角色,就都是一撇一捺的人,所以没必要总把自己当成腕儿。”因为没有“腕儿”的概念,在片中,演员沉下心来塑造角色,效果是显现的。看片会后,很多在场的观众都在抹眼泪,演员也跟着哭。被自己感动,大概是因为这份全心投入的“真”。

“腊月的春”寓意着否极泰来,陈逸恒说这是在寒冷腊月里带来的一丝绿的希望。而对于甘肃电影界来说,这也是一份新的希望,开创了本省自制电影走向院线的先例。在四月中旬,《腊月的春》将在全国城市院线和农村院线同步上映,电影频道也即将播出。对于所有的主创来说,能让这部心血之作与大家见面是一个心愿,对于甘肃影视业来说,这股看似微弱的力量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撬动甘肃影视业的转型。不依赖外省投资,不再当“客栈”,大约是所有甘肃影视人的心声,在这条“自主”的路上,《腊月的春》走出了第一步。如何从一颗小草变成一片草原,需要时间,但只要有希望,一切就都有了可期待的未来。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